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穿越千年的對話!房山文物鑒賞分享會來啦


字體大小:
2022年2月01日 -
:     
 

近日

房山各界文物

紛紛收到神秘邀請函……

“北京人”頭蓋骨、伯矩鬲、石經

見證歷史變遷的珍貴文物

受邀出席房山文物鑒賞分享會

為公眾講述它們的傳奇故事

下面是小編為您帶回的現場報道

amocity
amocity

  


快來一睹為快

“北京人”頭蓋骨

距今70萬年至20萬年

各位房山的父老鄉親們,大家好!

“我”就是被人類視若珍寶的那顆“北京人”頭蓋骨,聽說很多人都想從我身上探尋到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到底從哪裏來?為了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考古學家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歇,他們在埋骨洞穴中揭秘真相,在紛繁複雜中撥開迷霧……2021年恰逢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作為這100年的重要見證者,今天,我想和大家來聊聊,對我影響至深的兩位考古學家。

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

很久很久以前, 一個瑞典人曾對周口店預言:遠古的人類就在這裏,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他。沒錯,這名預言者就是對我重見天日有著巨大推動作用的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

也許您會好奇,為何他會如此堅定的認為周口店一定會有遠古人類呢?這還要從1918年開始說起,那年3月的一天,安特生來到北京周口店雞骨山,當時周口店一帶有很多人靠挖掘中藥材“龍骨”為生,但當地人並不知道, 這些所謂的“龍骨”其實就是古生物化石,經過一段時間的發掘,安特生只挖到了幾枚動物骨頭。

三年後他再次來到周口店時,在龍骨山上發現了很多邊緣鋒利的石英,他很快意識到這裏可能有史前人類活動的遺存,於是指派其助手,奧地利古生物學者師丹斯基准備發掘工作。

後來,師丹斯基在龍骨山發掘的化石標本中發現了兩顆古人類牙齒化石,揭開了周口店不斷發現古人類化石的序幕。

裴文中先生

另一位對我影響深遠的考古學家是我的老朋友裴文中先生。

1929年12月,周口店剛下過一場小雪,考古學者們用繩索把25歲的裴文中先生吊進一個深深的洞穴,就在他即將離開洞穴的時候,看到了洞囗不遠處黑黑的、圓圓的我。這個發現,改變了裴文中先生的一生,也改變的周口店的命運, 被譽為“古人類全部歷史中最具有意義,最動人的發現”。

裴文中先生將“我”緩緩挖出,他脫了上衣把我包裹起來,“像抱著一個嬰兒似的”,小心翼翼地走回辦公室。隨後,他向北京發回了一封考古史上最為著名的電報:“頃得一頭骨,極完整,頗似人。”短短幾個字,讓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在龍骨山沉睡了幾十萬年的我,因為完整的“北京人”頭蓋骨的發現,以無可辯駁的事實宣告了周口店的發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人類學界和考古學界都被震動了。

作為“北京人”曾經真切生活過的遺跡,人們賦予了我太多的光環和關注,而我想說的是,這些輝煌成就絕不是我們所獨有,正是因為無數考古學者的苦心堅守、無數文物守護者的精心呵護,才讓我們在世人面前熠熠生輝,向他們致敬,也向這個偉大的時代致敬,希望通過我們,讓更多人了解古人類文明,發現文化遺產的魅力所在!

伯矩鬲

距今3000多年

大家好,我就是那個總被大家叫錯名字的房山牛——伯矩鬲。

作為琉璃河遺址出土文物的“顏值擔當”,今天,很榮幸和堇鼎、克罍、克盉、青銅卣等多位來自“北京城之源”的朋友們受邀出席房山文物鑒賞分享會!聽說現代人通常會用身份證辨別身份,那今天就為大家科普一下我們幾個青銅器的“身份證”——銘文。

在“我”的蓋內及頸內壁,分別鑄有相同的15字銘文:“才(在)戊辰,匽侯賜伯矩貝,用作父戊尊彝。”大概意思是說:在戊辰這一天,燕侯賞賜了我的主人伯矩一些貝幣(貝就是當時的錢),主人為了紀念這一榮耀而鑄造了我,並用於祭祀他的父親戊。

哈哈,可能好多朋友聽說過,“我”和堇鼎在房山組成了叱吒風雲“鼎天鬲地”CP組合,它可是咱們北京地區目前出土的最大、最重的一件青銅禮器。

它的鼎腹內壁鑄有4行26字銘文,記載了燕侯派大臣“堇”前往宗周(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為太保(召公奭shì,燕侯克的父親)奉獻食物,太保於庚申之日賞賜“堇”許多貝幣(西周初期貨幣)。

“堇”返回後,用這些貝幣為已故的太子癸做鼎以示紀念之事。

作為西周早期的盛酒器,克罍和克盉在蓋內和器內有著相同的43字銘文,大意為:“周王說:太保,你用盟誓和清酒來供奉你的君王。我非常滿意你的供享,命(你的兒子)克做燕國的君侯,統領羌、馭、微等六族。克到達燕地,接管了土地和政府機構,為了紀念此事鑄造了這件寶貴的器物。” 也正是因為克罍和克盉的銘文內容與史書記載完全相符,進而印證了琉璃河遺址就是西周燕國的始封地,把北京的建城史上溯至距今三千餘年。

最後,我要隆重介紹一下琉璃河遺址出土文物的新成員“青銅卣”,聽說它的銘文或將改寫西周燕都的歷史,近日新聞媒體對它也是爭相報道。青銅卣出土於2021年最新發掘的M1902墓內,這座西周墓葬恰好位於曾經出土伯矩鬲和堇鼎的兩座大墓之間。青銅卣上的銘文與20世紀80年代出土的克盉、克罍的銘文有所不同,互為補充,銘文中出現的“太保”“墉燕”“燕侯宮”等內容,證實了三千餘年前,周王重臣召公,親臨燕都(琉璃河燕都遺址),建築了燕國都城城牆,也就是現在琉璃河遺址的董家林古城,彰顯了燕國在西周早期時的重要地位,填補了傳世文獻中關於西周封國都城建造的空白,以無可爭議的文字資料證實了三千餘年的北京建城史,是研究燕國早期歷史的寶貴史料,在世界城市史研究上具有獨特價值,堪稱“北京之寶”。

聽完這麼多青銅器的銘文介紹,大家對琉璃河遺址勾勒的歷史文化是否有了更深的了解呢?更可喜的是,隨著2019年至2021年琉璃河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重啟,為了解西周時期的禮樂制、分封制、葬制及葬俗、早期城址規劃等相關問題提供了眾多有價值的學術信息。讓我們共同期待這座充盈著房山歷史文化和城市文脈的古都遺址,在未來能夠開啟北京城更多塵封的記憶!

石經

距今1400多年

amocity
amocity

  


大家好,“我”是來自千年古刹雲居寺的“石經”,顧名思義,我就是刻在石頭上的經典、經文。

生活在互聯網時代的你們,可能無法想象甚至不能理解,為什麼古人要把經文刻在石頭上呢?其實早在漢代,人們就將儒家的重要經典鐫刻在石頭上了,因為他們認為紙帛書經輕易就會遭到毀滅,而篆刻於石才可以永存於世。人們的假設在一千多年後得到了證實。

當房山石經山上封於9個石洞中的四千餘塊石經板和山下雲居寺地穴裏一萬多塊石刻經重見天日的時候,清晰的筆觸和娟秀的字跡似乎告訴注視我的人們,這世間的確存在永恒。

今天,想和大家說說我們世代傳承的“石經精神”!房山石經始刻於隋大業年間,雲居寺開山祖師靜琬率眾弟子刻經於石,此後,僧人們世代相承,歷經隋、唐、遼、金、元、明六個朝代,共刻佛經1122部、3572卷、14278塊,建成了全世界最大、最古老的石刻圖書館,創造出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文化奇跡。刻經總字數達到3500多萬字,據專家勘查竟無一錯字、漏字。房山石經是一項名副其實的千年工程,是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滲透在房山石經中的“堅韌不拔、鍥而不舍、一絲不苟、默默奉獻”的石經精神,更是祖先為我們留下的一筆無價的精神財富。

人一代一代地老去,動蕩坎坷也好,平凡安寧也罷,不過是一百年的裏程,但這世上發生過的驚天動地或可歌可泣的事情卻能超越生命的限制延綿下去。有時一個單獨的人在對比整個人類歷史的時候,會顯得那麼渺小。

一千多年過去了,我們依舊在千年古刹安靜地聽憑歲月流淌,正是世代相承的刻經人,用無數個“短暫”成就了這份“永恒”,希望大家都能體會到“房山石經精神”的深刻文化內涵,讓這份綿延千年的石經精神得到最好的守護與延續!

各位小夥伴

聽完這些房山文物的分享發言

哪位最能打動您呢

期待大家在評論區和我們留言互動

一起為房山文物點贊哦

#房山文旅局提示您#

1、外出請佩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和衛生。

2、時刻關注新聞動態,避開風險地區。

3、前往目的地時,提前電話咨詢!

4、天氣很冷,注意保暖!

更多信息請登錄房山文旅官方數字平台“一鍵遊房山”了解。

一鍵遊房山——吃喝玩,一鍵搞定!

歡迎投稿,郵箱:25541671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