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健康

李光耀追悼會,女兒李瑋玲泣不成聲:我是一名客家人,必須堅強!


字體大小:
2022年2月07日 - 健康小編  
   

  

在人類中,尤其是華人的世界,男歡女愛,組建家庭是常態,也是歸宿,生物學決定了只有與異性結合,才能繁殖下一代。

但家庭帶給人的作用,不僅僅局限於繁殖後代,家庭更多的作用是實現的兩個人相互扶持、相互陪伴,所以我們稱婚姻中的另一個人為另一半。

只有兩個“另一半”結合在一起,才能合成一個整體,才能在這個孤獨的世界相互慰藉與依賴。

並非所有世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有的人窮極一生,都在形單影之的人生道路上踽踽獨行,無依無靠,無比寂寞。

導致這樣的情形,經濟因素占了很大一個比重,但並非所有的孤獨終老都是因為經濟原因造成的,比如,李光耀之女李瑋玲,就是一位始終保持一個人生活的女性。

論財富,李家也算是富可敵國,論地位,其父被尊稱為新加坡國父,其兄長繼承李光耀的事業,成為新加坡的領導人。在財富與地位都擁有的前提下,李瑋玲保持著單身狀態直到花甲之年。



  

國父的女兒

南亞國家新加坡的歷史,充滿了戲劇化,它本是英國人管轄的一塊地盤,主要由華人構成。

律師出身的李光耀後來投身政治,推動新加坡取得獨立地位,他也成為了自治邦政府總理。

1963年,新加坡政府舉行全民公投,高達71%的新加坡人願意加入馬來西亞聯邦,新加坡由此脫離了英國人的統治,投入了馬來西亞的懷抱。

但兩者的親密關系並沒有維持多久,就在財政預算與經濟方針等各個方面產生了嚴重分歧。

最終,馬來西亞以巫統為首的執政聯盟在國會緊急通過修改憲法,以126票贊成、0票反對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新加坡走上了獨立建國的道路。

獨立後,作為新加坡領導人的李光耀促進經濟改革與發展,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內政,成功使新加坡在三十年內發展成為亞洲最發達的國家之一,40年之內經濟平均增長了7%。

在其任內,李光耀推動了開發裕廊工業園區、創立公積金制度、成立廉政公署、進行教育改革等多項政策,讓新加坡的經濟迅速崛起,成為了亞洲地區數一數二的富裕國家。

因為李光耀對於新加坡的卓越貢獻,李光耀被尊稱為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出任新加坡總理31年,李光耀的長子李顯龍後來也成為了新加坡的總理,李家在新加坡的影響力非常巨大。

1955年,那時的新加坡還在英國人的統治下,李光耀的第三個孩子出生了,她就是李瑋玲。

李瑋玲算是親眼目睹自己的父親,一步步推動新加坡取得獨立地位,也親眼目睹了新加坡短暫加入馬來西亞又獨立建國的歷程,還經歷了李家在新加坡的影響力如日中天的過程,說她是新加坡的公主,一點也不過分。

廣受關注的第一家庭

在李瑋玲年僅4歲的時候,李光耀成為了新加坡總理,從此後,她們一家,也成了大眾關注的焦點,不過,正是因為李光耀的影響力,讓她們家的生活與別人不一樣。

據李瑋玲回憶,因為父親的緣故,自己也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人們只知道她是李光耀的女兒。

她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被眾人關注著,看起來毫無隱私可言,猶如生活在玻璃房子中。

外人也對李瑋玲說:“你生活在一個沒有牆壁的房子裏。”就連李光耀批評李瑋玲不會煮東西,也成為了新加坡人的話題。

好在,由於從出生就生活在鎂光燈下的緣故,李瑋玲並不會覺得這種狀況會給她的生活帶來不便,她也不想隱藏自己的隱私,因為她知道,她越是隱藏,人們就越關注,也越討論得厲害,索性,李瑋玲並不對外保留自己的隱私。

李光耀的妻子妻子柯玉芝也是律師出身,嫁給李光耀後,她並沒有放棄自己的事業,繼續忙於自己的工作,李光耀一家的生活開支,都是由她工作賺取的。

柯玉芝又是一名非常傳統的女性,非常重視家庭。李光耀家裏的一切,都交給了傭人來打理,但柯玉芝還是堅持一定要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吃中午飯。

為感謝妻子的付出,李光耀曾經送給自己的妻子一對金墜子,一只墜子上面刻著“賢妻良母”,另一支金墜子刻著“內賢外助”。

柯玉芝的生活圍繞著李光耀,他們一家定義自己的家庭關系為夥伴關系,在這種關系的維系下,李家的子女顯得非常獨立,都是獨擋一面的好手。

也許,正是這種家庭因素的影響,形成了李瑋玲獨立自主的價格,她從不附庸誰,也不想依靠誰,但她也能與其它人保持著非常正常的關系。

向往愛情,但對財富地位保持著戒心

在父親李光耀和母親柯玉芝的教育和影響下,李家的子女都非常出色。李光耀的長子,後來接過李光耀的事業,出任新加坡總理。

李家的二兒子李顯揚走上了經商的道路,他是新加坡“星獅集團”董事局主席。作為李家的女兒,李瑋玲並沒有借助自己家人在新加坡的影響力去協助自己的事業。

她選擇了一條普通人家孩子常見的道路,成為了一名醫生,後來,她成為了新加坡國立腦神經醫學院院長。

小時候的李瑋玲受母親影響的痕跡非常明顯,不僅長得像母親,還學自己的母親留短發,服裝穿戴看起來也比較中性。

因為她的母親一直是一名職業女性,留短發,穿中性服裝,顯得非常乾練,也適合打理,方便自己開展工作。

21歲的時候,李瑋玲第一次談戀愛,對方也是一名醫生,與李瑋玲有許多相同的地方。本來,李瑋玲也非常喜歡對方,認為自己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但李瑋玲主動結束了這段感情。

原來,與這位年輕醫生認識後,兩人經常在一起參加活動,在一次晚宴上,李瑋玲發現,到來的賓客都是衣著講究,談吐不凡的社會精英。

這代表著對方的家境非常好,結交的都是社會上層人士,這讓李瑋玲感到反感,因為自己家的家庭更是顯赫。

如果與他結合在一起,雖然顯得門當戶對,但顯示不出自己的能力,所以李瑋玲就和這位男醫生分道揚鑣了。

後來,也有幾位男士對李瑋玲展開過追求,但因為各種原因,最終都沒有成功。李瑋玲似乎與愛情絕緣了。

最後,李瑋玲選擇了單身主義,她決定保持一輩子的單身。李光耀與柯玉芝是一對思想非常開明的夫妻,他們當然希望自己的乖女兒能找到一個好的歸宿。

有幾次,李光耀曾委婉地勸說女兒:“我對你能夠照顧我們感到很高興,不過你如果一直獨身下去的話,老了會感到非常孤獨的”。

李瑋玲對於自己的終身大事有自己的想法,她對自己的父親說:“一個人生活雖然會覺得孤獨,但還是好過兩個人因為無法相互適應的痛苦。”

這世上的少女,哪一個不會對美好的愛情充滿憧憬,哪一個不向往美滿幸福的愛情故事,哪一個不希望能與所愛之人組建幸福快樂的家庭。

我們不知道李瑋玲是否經受過愛情的喜悅與折磨,受傷之後,變得小心翼翼,不敢再輕易涉足,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但顯然,此時的李瑋玲已經下定了決心要保持單身。

2005年的時候,李瑋玲曾經有過結束單身狀態的念頭。這一年,李瑋玲與三五位知己到非洲旅行,有三位男士曾對李瑋玲表現出了愛慕之意。

其中兩人,最後成為了李瑋玲的普通朋友,第三位倒是與李瑋玲摩擦出了一點火花,但與她21歲那年的情形一樣,對方同樣家庭優渥,再次讓李瑋玲產生了抗拒心理,這段感情也像21歲那年的那段感情一樣結束了。

獨立的性格

李光耀的祖上是中國廣東地區的客家人,早年因為生計,前往南洋打拼,到了李光耀這一代人,在南亞建立起了自己的國家。



  

李家人是華人,他們對於中華有著特殊的感情,畢竟自己的根來自那裏,但李家人也是新加坡人,有自己的國家,有自己的事業。

這種複雜感情在李光耀的身上也有所體現,一方面,他們勇於承認自己的華人身份,另一方面,卻始終與中國保持著距離。

甚至在新加坡地區消除漢語的影響,與當時的台灣地區保持著密切交往,又絕不依附於任何一方,帶領新加坡人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要造就新加坡輝的歷史,首先就需要有獨立的性格。在李瑋玲父親李光耀身上,這種獨立精神得到了較大的體現,這是有原因的。

脫離英國統治後,李光耀推動了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聯邦,但在當時特殊的歷史背景下,馬來西亞聯邦對於主要由華人構成的新加坡懷有深深的戒心。

所以在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聯邦兩年後,馬來西亞聯邦就將新加坡逐出了聯邦。李光耀對於這樣的結果本不願意接受。

因為李光耀擔心,新加坡處於南亞的彈丸之地,周圍都是其它國家,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人口也非常少,恐怕無力在南亞獨立生存。

但“我本有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既然不為馬來西亞所接納,李光耀只好走上自主更生的道路。

華人本就勤勞,又極富創造力,不怕吃苦,這些品質,造就了新加坡的輝煌,很快成為了亞洲四小龍之一。

反觀現在的馬來西亞,反而一直不溫不火,不僅經濟毫不見起色,馬來西亞聯邦內的其它地區,也在尋求自己的獨立之道。這個結局,更加顯得新加坡人的獨立精神的可貴之處。

李瑋玲作為李光耀的女兒,一直伴隨著新加坡的成長而長成,必然也會形成自己獨立的性格。進入婚姻,就意味著不能保持自己的全部精神。

所以李瑋玲在遇到真正適合自己的人之前,就一直保持單身狀態。只不過,這樣的狀況,顯然將成為她一生的常態。

李瑋玲獨立到何種地步呢?獨立到連自己的兄長都批評。5年前,李瑋玲的兄長李顯龍已經成為了新加坡的總理。

她在社交媒體上批評自己的親哥哥,說他為了建立屬於自己的王國而濫用權力,這種行為已經嚴重侵害了新加坡的利益。

她也公開反對李顯龍為了紀念李光耀100周年誕辰而大搞紀念活動,她說:“李顯龍搞這些動作,不過是在借助父親的影響力為自己積攢政治資本。”

我是客家女

沒有自己婚姻的李瑋玲一直與李光耀夫婦生活在一起,她目睹了進入晚年的柯玉芝因為生病而行動不便,只能由李光耀來照顧。

不知道此時的李瑋玲是否對於自己當初保持單身的念頭產生過悔意,但顯然李瑋玲還是繼續選擇單身到底。

與父親一樣,李瑋玲也絲毫不否認自己的華人身份,她對於客家人的身份,始終還有深厚感情,她同時也希望新加坡發展得更好,她希望更多的人才能加入新加坡,為新加坡的發展做出貢獻。

但區別在於,相對自己的父親和兄長,她對於客家人的身份的認同感更加明顯。她自己說過:“我雖然不是一個聰明的人,但始終相信自己與祖先們一樣,具有非常好的韌性。”

6年前,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因病與世長辭,李瑋玲在父親的追悼會上作了發言。她細數了父親的堅韌,回憶起李光耀為新加坡所付出的一切。

往事歷歷在目,李瑋玲幾乎泣不成聲,幾乎崩潰至嚎啕大哭,但她始終保持著堅強,正如她所言的那樣:“我是一名客家人,必須堅強!”

文/南宮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