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健康

一代中專生命運之變:當年成績優異才能上,更多人在基層奉獻


字體大小:
2022年2月06日 - 健康小編  
   

  

時代變遷,世事無常,許多事情的變化充滿了戲劇性,甚至充滿了對人生的譏笑和諷刺,中專生的地位變化就是鮮活案例。

很多時候,個人的選擇比個人的努力要重要,這一點放在九十年代末期的中專生身上尤為明顯。

在九十年代,甚至是九十年代初期以前,中專生是天之驕子,是自身命運的掌舵者,是國家乾部,是人人羨慕的成功人士。

但短短幾年光陰,中專生的命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由天之驕子,變成了社會上的普通人,由衣著光鮮的領導層,變成了普通勞動者。

這是命運的懲罰?還是社會的變遷?還是因為自身不努力的結果?當年的中專生內心充滿了委屈,因為,他們並沒有做錯什麼,只是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而已。

選擇決定命運



  

一個人的成功,離不開個人的奮鬥,也離不開個人的選擇,中專生的命運,就是他們主動或被動情況做出的一個選擇,決定了他們一生的命運。

選擇不同,決定了奮鬥的目標不同,也決定了他們的成就和社會地位。俗話說,人到中年不由已,保溫杯裏泡枸杞,但泡枸杞這個簡單的事情,也充滿了命運的波瀾。

一些人的保溫杯裏,幾顆鮮翠的枸杞沉澱在高檔保溫杯的杯底,不等水涼,早有人為他續上熱水。

另外一些人的保溫杯裏,躺著幾顆乾癟的枸杞,隨著水的波動而上下起伏,最終勉強深入杯底。不同杯子泡出的水的味道,也千差萬別,而王強屬於後者。

王強充滿了對自己人生的不滿意,人到中年,在一個不入流的中學當語文教師,拿著一份僅夠養活一家人的薪水。

人類工程師?那都是別人對自己的抬舉,面對著一群頑劣的學生,他總是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如果你們不努力學習,今後只能像我一樣。講台下的學生都哄堂大笑。

對自己現狀的不滿情緒與日俱增,這種情緒,尤其是在遇到"劉主任"的時候,更加強烈。

劉主任與王強出自一個村莊,在縣裏一個單位上班,早已經躋身領導層,劉主任的具體單位王強沒敢細問,因為他害怕揭開自己多年的傷心事。

王強是畢業於九十年代末期的大學生,劉主任也是。九十年代,作為村裏僅有的兩個中學生,是眾人羨慕的對象,確切地說,當時的人們更加羨慕王強一點。

他們兩個從小學到初中,一直在一個班級裏,同樣聰明的兩個人,因為王強更加勤奮,前景更加美好。

王強並不是一定要超過劉主任,而是因為他的家庭條件更差點,他想通過讀書來徹底改變自己一家的命運。

王強每天起早貪黑,學習成績始終拔尖,班組排名也始終在劉主任之前,眾人也都覺得,王強的未來會更好。

初中畢業後,兩人迎來了人生的第一次選擇,家人紛紛勸說王強,直接報考一個中專院校,三年畢業後就可以直接上班。對此,王強也深以為然。

在當時,中專生是眾人眼中的香饃饃,有著光明的前途和未來,當時的國家還包分配工作,只要進入中專院校,就意味著一只腳已經垮進公門。

國家乾部的身份,鐵飯碗的穩妥,大好未來,對此,王強深信不疑,他絲毫未猶豫,選擇了市裏的一所中專院校。而劉主任有更高的追求,他的家人覺得家裏條件還過得去,可以往更高層次發展。

而且,隨著社會的發展,深明大義的劉氏父母已經嗅出了改變的味道,他們要求當年的小劉繼續考入高中深造,然後向更高層次的大學邁進。

對此,王強一家極為不屑,他們覺得,自己家的孩子成績優異,市裏的學校都來搶著要,發展前景顯然會更好。

就這樣,王強成功進入了市裏的中專院校。但很快,國家對於教育做出了改革,中專院校不再包分配。這讓王強一家著實慌了一陣子,畢業不包分配,還讀那麼多書乾什麼?還不如早點進入社會賺錢。

但好在中專生王強同樣優秀,在他畢業後,成功進入一所學校,以一名非正式教師的身份參與教學,雖然工資低點,但總比那些體力勞動者要強。王強小小年紀就已經開始賺錢養家。

此時的小劉才高中畢業,高不成低不就,只好繼續上大學,不僅學費昂貴,還要花更多的時間,算一下賬,還不如考中專,但既然已經選擇了這條路,只能繼續走下去。

後來的事情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王強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成功轉正,成為了一名正式教師,拿著還算不錯的薪水,結婚生子,開始了人生。而小劉也從大學畢業,成功進入政府部門工作。

如今,他們雙雙步入中年,差異變得巨大了起來。曾經成績優異的王強,始終在自己的三尺講台上耕耘,白色粉筆斑駁了他的頭發。

在教學生念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中,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學生,自己也成為了一名中年教師,薪水沒有增加多少,地位也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而反觀小劉,由一名辦事員,到科員,到部門一把手,一步步往上爬,此時早已經功成名就。

每當他那輛白色大眾回到村裏,都要來找曾經的兒時玩伴王強交流一下人生感想,交流一下工作心得。這總是讓王強自慚形穢,他連駕照都沒有,更別提開車了。

王強的人生軌跡,正是九十年代末期廣大中專生的真實寫照!

曾經的中專生是天之驕子

由於社會體制的原因,我國的教育體制學習了蘇聯的做法,實行中等專業教育學制。初中畢業後,如果想要繼續深造,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直接考入大專,經過三年學習,掌握一技之長後就進入社會參加工作;另一種是繼續進入高中,然後進入大學學習。

在九十年代前期,我國還是典型的農業社會,並在慢慢向工業社會過渡的關鍵時期。無論是從國家發展需要,還是從家庭以及個人的發展情況來看,"短平快"成為了最好的選擇,而中專生就是追求"短平快"的代表。

所謂的短平快,就是培養時間短,事業平穩,參加工作快。因為中專學歷具有這樣的優點,成為了廣大學生的不二之選。



  

當時的國家和社會對中專生極度友好,中專生一旦畢業,不僅擁有乾部身份,還包分配工作,甚至幫忙解決戶口問題,充滿實用價值,這也讓世人對中專生趨之若鶩,以家中能出中專生而自豪。

到了九十年代末期,這一現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大學的擴招,嚴重沖淡了中專生的含金量。

國家不再包分配工作,鐵飯碗的待遇被打破,中專生的優勢一夜之間變成了劣勢。在他們上面,擁有更高學歷的大學生數量猛增。

社會對於更高學歷人員的需求,讓學歷成為了最重要的敲門磚,沒有學歷優勢的中專生一下子由天之驕子,淪為了普通人員。

他們不僅要相互之間為一個好的工作而競爭,他們也更加比不上具有更高學歷的大學生。優勢一旦被擊破。

他們只能選擇社會上基層的工作。許多人淪為超市收銀員,工廠操作工。因為可替代性強,社會地位一落千丈。

曾經為改變人生的一次選擇,徹底改變了中專生的社會地位,許多人和王強一樣,其實成績優異,可以取得更高學歷,從而獲得更高層次的發展,但這次選擇徹底改變了這類人的命運。

中專學歷已經失光不少

中專生社會地位的變遷,是國家進步,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現象,尤其是隨著我國工業進程的發展,對於高層次人才的需求,促進了人們更加注重自身學歷的提升。

僅有一技之長的中專生自然淪為了時代的犧牲品,他們在基層社會乾著最辛苦的工作,拿著最微薄的收入,構成了一個比較尷尬的群體。

如果時間可以倒退,讓他們重新擁有選擇的機會,我相信,當年的中專生必然會選擇進入大學繼續深造。

如今的中專生雖然還存在,但早已經不再那麼炙手可熱,許多家長寧願讓自己的孩子提前步入社會歷練,也不願讓他們的孩子到中專院校去虛度光陰。

即使迫不得已成為了一名中專生,也會繼續通過提升自己的學歷來扭轉自己的處境。

命運對九十年代末期的中專生如此不公平,僅僅是因為一個選擇,徹底將他們的人生局限在基層!

雖然後悔,但他們始終任勞任怨,發出自己的光和熱。這是平凡的自豪,也是促進中國發展的主要力量。

盡管乾著基層的工作,但中國這幾十年的發展,離不開他們在基層的默默奉獻。如今,他們依舊是這個社會的進步的主要推動者,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他們的付出。

文/文史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