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字體大小:
2024年6月26日 -
:
作者:小傾文史軒
戰國時期,秦、楚、齊三國並列為三大強國,其中以秦國最強,齊、楚次之。理論上來講,根據齊、楚各自的底蘊,是有機會統一天下的。再不濟,有齊、楚兩大強國在,也能遏制住秦國的發展。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楚國和齊國在最鼎盛的時候相繼跌下神壇,導致秦國再無顧忌,實力急劇膨脹,最後統一天下。下面我就來講講齊、楚兩國是如何失去統一天下的機會的。
當楚王之禮遇上秦王之詐
張儀,戰國時期出了名的縱橫家,他一生都在致力於破壞六國合縱。
儀說楚王曰:“大王誠能聽臣,閉關絕約於齊,臣請獻商於之地六百裏,使秦女得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娶婦嫁女,長為兄弟之國。——《史記·張儀列傳》
而楚懷王無疑是他連橫生涯中最得意的作品。當時,秦國意欲伐齊,但是礙於齊、楚聯盟,不好攻打。於是便派出了張儀前去遊說楚王,以六百裏之地作為誘餌,勸楚王與齊國斷交,與秦國聯盟。
可是楚王萬萬沒有想到,這本該水到渠成的買賣,卻敗在了秦國的無恥之下。當楚王與齊王斷交,前去討要六百裏土地時,張儀卻說:“臣有奉邑六裏,原以獻大王左右。”
雖說戰國時期,禮樂崩壞,諸侯們都僭越稱王,但是在諸侯們自己中間,還是十分講面子的。楚懷王也沒有想到張儀居然如此無恥(張儀敢如此做,自然是得到了秦王的應允,說秦王狡詐並不為過),頓時氣瘋,便出兵攻打秦國。
而一肚子壞水的秦王便邀上了被羞辱的齊王一起出兵伐楚,大敗了楚國。這還不算,在一旁吃瓜的韓、魏見到有利可圖,也順手撈了幾座城池。
至此以後,楚國便一蹶不振,再也找不回當年做合縱長的感覺了。
木秀於林風必摧,齊閔王為他的驕狂付出了代價
說完了楚國,再來講齊國。如果說楚國是因為楚懷王的天真而衰弱,那麼齊國就是因為齊閔王的驕狂而衰弱。
楚國鼎盛之時,乃是六國合縱之長,而齊國鼎盛之時,卻能和秦國並稱為東西二帝。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此時的齊國可比當年的楚國還要厲害。
齊閔王即位之時,接受了父親齊威王留下的大好河山,這也為他後面稱帝奠定了基礎。然而齊閔王沒有意識到一點,那就是齊國之所以如此強大,並非他之功,而是齊國數代先輩努力奮鬥的結果。
可惜,齊閔王並沒有意識到。對內,他伐功矜能,謀不逮下,廢黜賢良,信任諂諛,政令戾虐,百姓怨懟(《資治通鑒·周紀四》),加劇了國內矛盾;對外,他南舉楚淮,北並巨宋,苞十二國,西摧三晉,卻強秦(《鹽鐵論》),結怨於各路諸侯。
這麼做的後果就是發生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樂毅伐齊事件,齊閔王本人慘死,齊國也險些滅亡。從此齊國徹底退出了戰國爭霸的舞台。
結語
戰國時期的楚國和齊國實力很強大,為什麼最後兩國都沒有一統天下?
楚懷王,正如春秋時期的宋襄公一樣,他們在祖輩的護佑下沒有完全適應春秋戰國這個爾虞我詐的複雜環境,而是繼續秉持著自己心中所謂禮義廉恥,最終導致楚懷王把自己的命也搭進去了。
齊閔王,他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昏君,但是也稱不上是明君。正如唐太宗所言:“天欲其亡,必令其狂。”而齊閔王也確實為他的驕狂付出了代價,不僅祖輩基業盡毀,就連本人也慘死。
而相比於齊閔王和楚懷王,秦昭襄王就顯得適應戰國這個時局多了,他狡詐而又隱忍,能屈能伸,只在對的時候做對的事。這就是秦國能夠日漸強大最終統一天下的原因。不過也正是因為秦國缺少那麼點儒,才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便分崩離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