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她是曾國藩弟弟的後人,為考古事業終身未嫁,55歲自殺_曾昭燏_文物_女子


字體大小:
2024年9月29日 -
:        
 

原創

作者:老泰迪講歷史

誰說女子不如男?她為了祖國的事業,終身未嫁。卻在1964年時,選擇了跳塔自殺。

1909年1月,曾昭燏出生在湖南一個官宦世家。曾祖父是晚清重臣曾國藩的弟弟曾國潢,父親是舉人。雖然她出生不久,家道開始中落,但母親依然非常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在母親的嚴厲教導下,其二哥是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經濟學碩士;三哥曾昭掄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化學博士,後來成了著名的化學家、教育部的副部長;五弟曾昭傑是聞名當世的書法家;妹妹曾昭懿是名動中外的婦科醫師林巧稚的學生。曾昭燏自己也不差,考上了南京中央大學國文系,後轉到外文系,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在曾昭燏青年時期,正是社會上女子追求個性解放的時候。她和妹妹認識到,女子要想和男子擁有一樣的社會平等地位,首先要在經濟上獨立,不能依附於男子。而且當時在有一定文化的女子中流傳著一種說法:結婚是女子的墳墓,會葬送自己的一生。曾昭燏非常贊同這個說法,認為女子結婚後整天忙於相夫教子,會埋沒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了向往的事業,她決定和妹妹相伴一生,不結婚。後來,她果然沒有結婚。

amocity
amocity

  


誰能想到一個大家閨秀,會對考古感興趣。1935年,曾昭燏留學英國。獲得碩士學位後,她又到德國柏林大學研究院學習,參加了發掘柏林地區及什列斯威格田野的考古工作。1938年,她回到英國,擔任倫敦大學考古學助教。此時的中國,危在旦夕,她毅然放棄了英國大學考古學院的聘請,回國效力。

1939年,曾昭燏被任命為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專門設計委員,在四川、雲南一帶從事考古研究工作。她不怕困難,認真工作,到1940年9月時,她已經發現了馬龍遺址、龍泉遺址等五處遺址,搜集了大量文物資料。過程中,她運用的從外國學習的先進技術和科學方法進行的“鋤頭考古”活動,是中國考古學家第一次使用,有重大意義。她和同事們搜集的資料、發現的遺址,對研究四川、雲南的地方歷史有重要作用。她與人合撰的書籍《博物館》,講述了博物館工作各方面的基本知識,是我國具有開創性的博物學研究代表著作。

amocity
amocity

  


抗日戰爭勝利後,曾昭燏跟隨中央博物院籌備處遷回南京,先後舉辦了漢代文物和院藏青銅器展覽。解放前夕,她嚴詞拒絕去中國台灣省,反對他們把文物運走,在上海和徐森玉等人聯名寫信,呼籲他們把已運往台灣的文物送回大陸,否則他們永遠都是民族的罪人。1950年,曾昭燏擔任南京博物院的院長,兼任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她潛心研究考古,主持發掘了南唐二陵,為人們研究南唐史提供了重要參考資料。另外,她還與人合撰了《湖熟文化》等文章,為中國的考古、文物的發掘和保護作出了巨大貢獻。

然而,曾昭燏在1964年時,環境對她非常不利,她為此甚至病倒了。一天看完病後,她對司機說想去靈穀寺散散心,司機便帶她去了。她留給司機一包蘋果後獨自上了靈穀寺,從上面跳了下來。在曾昭燏的口袋中,還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我的死與司機無關。為祖國考古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的曾昭燏,就這樣結束掉了自己年僅55歲的生命,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