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考古界證實:周武王滅商用的是“下三濫”手段,後來卻被孟子洗白_紂王_歷史_史書


字體大小:
2024年10月09日 -
:       
 

原創

作者:遲傳龍

中華上下5000年歷史,歷經了數個朝代,如今,我們以上帝視角再看那段5000年的歷史,覺得王朝更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王朝更迭的主旨無外乎是上一個王朝苛責嚴酷,就順理成章地由新一任王朝的接替。新來的那一任君王,永遠是仁義的一方,他們是代表著正義來打敗邪惡的。

可殊不知,歷史永遠是勝利者書寫的,那些所謂的正義之士也很有可能是用了下三濫的手段才取得了王朝的政權。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便是周武王用下三濫的手段,滅掉了商朝,砍下了紂王的頭顱,後又被孟子洗白的故事。

amocity
amocity

  


商朝的紂王殘暴,似乎是天下公認的事實。他殘害忠臣,寵幸禍國妖妃妲己,修建了很多讓人望而生畏的酷刑。

大批大批的民眾被他抓起來為他修建行宮,百姓死的死,傷的傷,搞得天下民生,再到百姓苦商紂王已久。

而這個時候,很多人把目光轉移到了西洲地界。這裏的王愛民如子,不是商紂王那般殘暴。

於是很多有識之士都開始跟著周武王的父親打天下,在這些人的智力和武力支持之下,周朝和殷商之間一直在開戰,直到他們迎來了最後的決戰,牧野之戰。

這場戰爭被認為是商紂王氣數已盡,商紂王的軍隊都臨陣倒戈,最後,周武王取得了牧野之戰的最終勝利。

可殊不知,這場戰役遠沒有想象的那般正義,周武王也是采取了一些見不得人的下三濫手段,才戰勝了商紂王。

攻其不備,采用偷襲的方式

在商周古代時期,一個國家要和另一個國家打仗,是要先寫下戰書,然後約定好打仗的時間和地點,雙方才開始一決勝負。

可是周武王為了能夠一舉殲滅商紂王,選擇采用了偷襲的方式。這也被當時的青銅器上刻下的文字如實記載下來:

“武征商,唯甲子朝,碎鼎克,聞夙有商。”

甲子朝,在古文中的意思便是一日的早晨。說是周武王早早地就開始對商紂王的征討,之前也沒有和商紂王約定好時間和地點是攻打商朝用了出其不備的招數。

偷襲的手段可能在任何朝代都是令人不齒的。所以周武王討伐商紂王也並沒有想象的那般光彩。

而為了讓牧野之戰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順利進入朝歌,周武王采用的下三濫手段,其實也不只是偷襲一種。

收買內應

雖說商紂王殘暴早已經失去了民心,天下有很多能人志士都來到了周武王的部下。可是還有一部分人,現在我們稱他為奸細,就是領著商紂王給他發的俸祿,實則是在為周武王辦事。

這個人在史書上有所記載,他叫膠鬲。周武王便是用他作為內應,了解商朝內部的一些信息,正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不過,這名細作可以看不慣商紂王的做法,大可以像天下所有的能人異士一般投奔到周王的部下,而不是這兩面三刀的模樣。

當時史書記載,商軍在牧野之戰時全部臨陣倒戈,商紂王氣數將盡,商朝結束了他暴虐的統治。

可其實不然,商朝的軍隊還都是忠於商紂王的,雖然他們所謂的大王殘暴不堪,但身為帝王,還是有著可以統帥部下的那個威嚴在。

真正做到臨陣倒戈的商君,其實只有膠鬲的部下而已,其他的士兵都是奮力奮戰到最後一刻的。

商紂王最終的下場只能是英雄末路!他終將為他殘虐的統治方式付出了應有的代價,他的頭被敵軍斬首,頭顱被掛在了旗杆的白旗之上,讓很多人都看到了一代大王死後的恥辱模樣。

關於這件事情,史書《武成》中也曾記載過血流漂杵的記載。

紂王的士兵在殺掉商紂王之後,一起湧進了殷商的都城朝歌,而他們在這裏進行了一系列的毀墓劫掠的事件。

amocity
amocity

  


同樣不是完全的仁義之兵,這才是最真實的人性。取得戰爭的勝利之後,就理所應當地拿到一些戰爭附屬的戰利品。

史書永遠都是勝利者書寫的,他們肯定不願意自己的名聲,在千年之後是一片罵名。所以,史書將會按照他們的意願往下修撰,讓世人以為他們是正義之師,取代商朝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但是歷史總歸是有痕跡的,無論多與少,總會揭開層層的面紗,暴露出歷史最真實的一面。一個青銅器,一本薄薄的史書,還是讓歷史與最真實的樣子呈現在了我們面前。

然而卻有一些人,明明知道這段歷史的不堪,但還是用自己的能力拼命地為這一段歷史進行洗白,為那個君王洗白。

這一個人便是儒家有名的學子孟子先生。

孟子曾評價武王伐紂:

“至仁伐不仁,如何其血流漂杵也?”

最愛民的政策征伐,最不愛民的怎麼能夠血流成河?以至於舂米的木棒都飄起來了呢?

那麼,孟子又為何要替周武王洗白呢?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下,百家爭鳴時候學派創建的初心。他們是希望在位的君主,可以采用他們學派的學說,用這一套理論來達到統治天下的目的。

儒家學派當然也位列其中。

而學派首先要給人信服的點,所以有的時候需要誇大虛假宣傳一下之前的事情。儒家的中心主旨就是一個“仁”字,他們推行以這個字來治國。而用一個朝代取代另一個朝代,是因為新任朝代的君主秉持仁義政策的原因。

所以作為儒家學派的核心代表人物,必須用自己的言語和觀點來論證這個事實。與其說孟子是在幫周武王洗白,倒不如說孟子是在給自己的學派鍍金,好讓以後的君主能夠運用自己的學派理論來統治臣民。同時也是為了以後的君主統治臣民帶來一系列的理論保障。

現在的研究也證明,儒家文化雖然是我們數千年來傳承下來的民族文化精華,但也不一定都是可取之處。所以說現在我們傳承文化知識,還要追根溯源,學習那些有益的,而摒棄那些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