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旅遊

旅遊四川·三台 | 傳統舞蹈:吳氏活具舞獅_表演_獅子_福條


字體大小:
2024年12月28日 -
:        
 

旅遊四川·三台 | 傳統舞蹈:吳氏活具舞獅

作者:讀聽視界

吳氏活具舞獅是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壬寅春“湖廣填四川”由吳氏祖先吳爵茂以“人走獅走,人移獅移”的方式從廣西慶遠府傳入四川潼川府的一項民間藝術。通過祖先們口耳相授、代代相傳至今已有300餘年歷史。

吳氏活具舞獅是在清康熙六十一年“湖廣填四川”由吳氏爵字輩祖先們從廣西右江道慶遠府天河縣下裏墟煉江村出發,人走獅走,人移獅移,用背簍將“舞獅”一直背到川東隆昌縣沙樹灣住下,後又從隆昌縣出發遷移至三台縣八洞鎮天官堂村一組吳家乾灣大堂屋。從此,吳氏活具舞獅隨吳氏家族在此紮根,每年的臘月三十夜到新年正月十五元宵夜都是鑼鼓喧天的“舞獅”表演。在雍正中期“吳氏活具舞獅”就表演盛行,以耍“掌教和尚”的武功著稱,在周圍十裏八鄉以及周邊的中江縣城也頗為盛名。

吳氏活具舞獅道具分別為獅頭、獅身、彩衣、笑和尚頭具及福條、鑼鼓、油燈、標牌。其中,“獅頭”上還有著吳氏的一個“祖傳秘方”,在每次翻新“獅頭”時都要用“三匹篾條”在獅頭的額頭上編織成一個“王”字,只要有了這個“王”字,“獅頭”就從來不會被蟲蛀。

amocity
amocity

  


吳氏活具舞獅主要以“擺陣”“破陣”為其表現形式,其中“擺陣”分為“文、武”兩陣,共計108陣,文陣有“麒麟送子”“喂肥豬”“麥中藏針”“青魚改帶”等;武陣有“天鵝包蛋”“雙奪印”“姜公釣魚”“單板登”等。舞獅一般需要10餘人合作表演,正規表演是由兩人舉標牌走在隊伍前面,笑頭和尚手持蒲扇、福條等居中帶領獅子。獅子是由兩人配合表演,練習時,兩個扮演者一前一後,前面的稱獅頭,後面的稱獅尾,獅頭扮演者在表演時用兩手托著套在自己頭上的“獅子頭”,身體向前微傾,從獅子嘴巴和眼睛處辨別方向,尋找目標,後面的隊員套上獅子皮之後,兩手抓住前面隊員腰上的帶子,雙肩下壓,俯胸踏腰屈體約成90度,兩腿半蹲,行走時,先邁前腳,再抬後腳,待前腳落地,後腳才接著落地,左右兩腳依次進行。根據鑼鼓節奏表演者相互配合,動作協調一致,通過不同的步法把獅子在起勢、常態、奮起、疑進、抓癢、迎寶、施禮、驚躍、審視、酣睡等形象生動逼真展現出來。

吳氏活具舞獅不僅能增強吳氏族人的身體素質,又能豐富周邊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1975年5月,吳氏活具舞獅在當時綿陽地委宣傳部組織舉辦的文藝、雜技、舞獅、龍燈表演活動中,榮獲表演獎。2023年12月,吳氏活具舞獅傳承人吳良仕、吳相烈組隊參加西平吳家祠冬至會舞獅表演;2024年2月,受邀參加西平鎮梓州年味--“龍耀凱江·西平鬧春”開幕式舞獅表演,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2024年7月,吳氏活具舞獅被列入三台縣第十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amocity
amocity

  


來源:三台文旅

編發:央省媒體宣傳編輯:童鈴

審核:蘇東華

推送:時代傳媒新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