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字體大小:
2025年2月08日 -
:
原創
作者:安某人讀史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二十五年,大興兵,使王賁將,攻燕遼東,得燕王喜。還攻代,虜代王嘉。王翦遂定荊江南地;降越君,置會稽郡……”
秦代的會稽郡治所到底在何處?
昨天,蘇州市考古研究所召開金城新村遺址考古發現專家咨詢會,多位來自全國的專家學者參會對金城新村遺址出土的文物進行了現場考察。專家們結合《史記》《漢書》《後漢書》《元和郡縣圖志》中的記載和考古出土物的分析研究進行咨詢論證,證明了蘇州子城區域在春秋戰國之際已經有了較為豐富的人類活動,確定秦會稽郡位於蘇州金城新村遺址周邊。
蘇州金城新村遺址考研挖掘現場
據新華日報報道,蘇州市考古研究所所長程義介紹,金城新村遺址位於蘇州市姑蘇區五卅路148號院內,地處蘇州子城核心位置附近。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蘇州市考古研究所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金城新村遺址進行局部重點考古發掘,累計發掘200平方米,發現灰坑和水井等遺跡現象30處,出土四系罐、銅錢、陶鼎等完整及可複原器物260餘件(組)。
此外,在灰坑和水井等生活類遺跡及核心地層內發現大量甑、釜、鼎和鬲等炊煮器物,可以明顯看出金城新村遺址為一處春秋中晚期至漢代的重要生活居住類型遺址,並有較密集的人類聚居活動,或為聚落,或已逐漸成為城市功能結構的一部分。
程義表示,考古中出土了大量密集性疊壓堆積的板瓦、筒瓦、瓦當和陶管等建築構件,為歷年來蘇州城市考古所罕見,同時伴生有高等級建築構件。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張天恩認為,這些建築構件應用於官方建築的營造,是按照秦王朝統一的規格和式樣建造的,很有可能是為了建築會稽郡官署。
圖/瓦當
本次考古中出土了大量密集性疊壓堆積的板瓦、筒瓦、瓦當和陶管等建築構件為歷年來蘇州城市考古所罕見。此外,考古人員還發現了帶有秦“右”字銘文的陶管及大量相關建築構件。“‘右’字為小篆體,‘右’是右司空的簡稱。”程義解釋,右司空是當時土木建設部門的主官之一,帶有右司空印記的構件只能用於官府的高等建築。
秦始皇陵博物院副研究員付建介紹:“這些瓦當的制作工藝和紋樣特征均與陝西秦代建築遺存高度一致,所以可以推測這些東西應該是秦統一後,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而傳播過來的。”
“右”字戳印銘文、網格雲紋瓦當、陶水管及大量相關建築構件的發現,可以判定金城新村一帶曾有高等級秦代建築存在。而在當時的蘇州,最高等級的建築就是秦會稽郡(大致包括今江蘇、安徽、上海、浙江的部分地區)官署。據此推斷,秦會稽郡治所就在金城新村遺址附近,即蘇州子城一帶。
圖/出土文物
“根據研究,我認為這批文物都是來自於秦朝,而且都是官府制造,因為這些樣式和用途都不是當時平常百姓能用的,所以這批文物的出土為確立秦會稽郡的位置,提供了更加有力的考古證據。”會上,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張天恩說。
圖/“右”字銘文陶管
“這個右是右司空的印記,因為秦漢的時候有左右司空,它屬於是一個縣衙、一個部門,這個右司空是隸屬於這個部門裏面的,與土木建設有關。”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理論研究室副主任劉瑞稱,因為帶有右司空的印記只能用於官府的高等建築,當時在蘇州最高等級的建築就是秦會稽郡官署,所以根據這個可以大致推斷秦會稽郡就在金城新村遺址附近。綜合種種物證,考古研究人員認為,此次考古發掘不但從考古地層、遺物類型和科技測年等多方面實證了蘇州子城區域在春秋戰國之際已經有了較為豐富的人類活動,而且為進一步研究認識蘇州子城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結合文獻記載,蘇州的建城史應是從吳國姑蘇城(闔閭大城)到越國姑蘇城,到楚國春申君城(吳墟),到秦漢會稽郡城,再到吳郡郡城的一脈相承。就是說,確定了秦漢會稽郡城位置,也就基本確定了吳國都城姑蘇城的位置。根據這次金城新村遺址考古發掘所得的證據,我們大膽推斷,會稽郡衙署就在金城新村一帶。”蘇州市考古研究所所長程義說。
據相關資料介紹,會稽郡,中國古代郡名,位於長江下遊江南一帶,公元前222年(秦),秦代一統江南,設會稽郡,治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
到漢代初期一劃為三,分別是“吳興、吳郡、會稽”,號稱“三吳”。新的會稽郡為錢塘江以南的浙北地區,會稽郡治移山陰縣(今浙江省紹興市。而吳郡則包括長江下遊平原剩下的部分,其郡治依然在蘇州。
三國吳時,分會稽郡置臨海郡(今浙江省東南一帶)、建安郡(今福建省)、東陽郡(今浙江省金華市、衢州市一帶)。
西晉至南朝末年,會稽郡僅轄今浙江省紹興市和寧波市一帶。
蘇州古城舊影
隋文帝滅陳,廢會稽郡,置吳州總管府。隋煬帝改吳州為越州,後又改為會稽郡。唐初複置越州,唐玄宗改越州為會稽郡,唐肅宗時複為越州。自此,會稽郡不複存在。
(來源:新華日報、蘇州發布、蘇州市考古研究所、蘇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