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字體大小:
2025年5月10日 -
:
原創
作者:莊豔麗
想我華夏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數千年來不僅演繹著中華兒女的光輝歷程,同時也包含了諸多宗教元素,外傳“佛教”便是其中的典範;說起“佛教”的發展史,五代十國時期尤為鼎盛,今天的浙江境內就有一座吳越古寺,名曰“密印”,寺中還有一九層佛塔,叫做“萬佛塔”。只可惜這座古塔毀於戰爭,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本意在“萬佛塔”舊址上建一軍事哨所,卻無意間發現了一處地宮;一件佛門“寶物”重見天日,其美輪美奐可謂“世所罕見”。
這裏要先介紹一下“萬佛塔”。有“老金華”的朋友或許還有印象,這座千年古塔也曾是一處標志性建築;之所以稱之為“萬佛”,是因為塔身每塊砌磚之上都刻有一尊如來法相,且每尊亦不同造型,一排排結跏跌坐在蓮台之上,足可數以萬計,“萬佛塔”由此得名。公正的說,“萬佛塔”也是一座珍貴的古建築遺址,規模高大,雕飾華麗,譽滿東南,素有“浙江第一塔”之稱;無奈1942年戰火蔓延至浙江,金華淪陷,佛塔被毀,直至戰爭結束,“萬佛塔”僅剩三層殘垣斷壁,也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又到1956年,浙江金華尚有駐軍,便想在“萬佛塔”舊址上興建一處軍事單位;數十名工作人員進駐此地勘察,誰想當天晚上便有一人“失蹤”。相關單位聞訊後派出數百人在“萬佛塔”周圍尋找,直到發現一“地洞”後才隱隱聽到呻吟之聲;眾人本以為是戰爭時期遺留的武器庫或者暗堡掩體,再拿手電一照,在場眾人不禁發出了一陣驚歎。洞內不僅發現了那名已然昏厥的失蹤人員,居然還出現了金光閃閃的各類“寶貝”;由於當時環境的特殊性,當地駐軍馬上派遣戰士封鎖現場,並通知了當地的相關單位。
“萬佛塔地宮”出土大量文物,此事也曾轟動金華城,有說挖出七大車金銀珠寶的,也有說出現“佛光”的,總之眾說紛紜,直到數年後才得以證實。本次考古發掘共出土經幢、金佛造像、金塗塔、銅鏡、石刻等35類183件文物,由於當時金華文物保護設施不夠完善,因此這些佛家“寶物”則暫時珍藏於浙江省博物館;公正的說,這183件珍貴文物多為佛門“法寶”,其中一件“鎏金銅水月觀音像”堪稱至善至美,它也成為了一件國寶級文物。
由於這尊“水月觀音”太過華美,這裏不敢妄加多言,僅以簡單語言加以介紹。這尊“鎏金銅水月觀音像”高53厘米,觀音頭戴高冠,身佩瓔珞,左臂撐岩,右臂置膝,左腿下垂,右腿上曲足踏岩石;觀音法相神態寧靜安詳,放置一淨水瓶,身後有一輪狀大背光,邊緣裝飾火焰紋。說到這或許有朋友要問了“為什麼這尊佛像被稱作‘水月觀音’呢?”如果從歷史角度去看,“觀音”本譯做“觀世音”,佛教言其能示現三十二法身,乃釋門大乘菩薩,為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與阿彌陀佛及其右脅侍合稱“西方三聖”;“觀世音”盛行於唐,唐人因避“世”字忌諱便略去一字,也就成了今天的“觀音”。
“水月觀音”依據《華嚴經》,經中“善財童子”得文殊菩薩指點,到處參訪尋求佛道,所參拜第二十七位便是觀世音菩薩了;“善財童子”到南海普陀珞珈山觀世音菩薩道場,見山水流泉,林木鬱茂,異香撲鼻,隱隱有法器之聲。後世能工巧匠就以此為基礎,創作了神態灑脫的“水月觀音”;“水月”也可以理解成“水中之月”,寓意“佛法皆無實體”。嚴格的說,“水月觀音”在早期佛教中並無出處,是佛教傳入我國後,與本土文化融合的產物,也是我國古人獨具匠心創造出的的佛教神祇。
“水月觀音”造型並不少見,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千佛洞等處也有出現,但如“萬佛塔地宮”如此華美的卻僅此一尊,因此“鎏金銅水月觀音像”也被評為國寶級文物;2013年國家發行《金銅佛造像》特種郵票6枚,“鎏金銅水月觀音像”也在其中且排行第一,亦成為金華百姓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