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旅遊
字體大小:
2025年5月12日 -
:
原創
作者:鋼筆文言
全球經濟普遍低迷的情況下,韓國年輕人卻在奢侈品消費領域,繼續保持全球領先。盡管生活成本高企、收入有限,這些MZ一代(1980-2000年出生的群體)選擇“吃飯像窮人,穿戴像富人”,將收入投入名牌手袋、手表和服飾中。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數據,2022年韓國人均奢侈品消費達325美元,位居全球首位。這一數字遠超美國的280美元和中國的55美元。年輕人是奢侈品消費的主力軍,樂天百貨和現代百貨的統計顯示,20-30歲消費者的貢獻占總銷售額的45%左右。
在首爾,一些奢侈品牌門店外常年排起長隊,年輕人願意提前數小時甚至通宵排隊,只為搶購限量商品。同時,“Ditto消費”——模仿明星和網紅的消費行為,通過社交媒體進一步推動了奢侈品的銷售增長。
韓國人是特別重視外貌和社會地位的民族,奢侈品對他們來說不僅是個人品味的象征,更是展示成功和獲得尊重的工具。調查顯示,只有22%的韓國人認為炫耀奢侈品失禮,這一比例顯著低於日本(45%)和中國(38%)。奢侈品在韓國成為一種“社交貨幣”,尤其是在韓國這種財閥式社會裏,強調階級差異的背景下,奢侈品被視為改變外界認知的重要手段。
韓國社會的Flex文化(也就是炫富文化)源自嘻哈潮流,鼓勵年輕人通過展示財富來體現價值。此外,家庭財富差距被形象地分為“金勺”“銀勺”“土勺”等等級,奢侈品成為社會流動困難情況下的一種身份象征。正如一位年輕消費者所言:“沒有奢侈品,會讓我覺得自己掉隊了”。
隨著韓國房價飆升,而他們的薪資增長卻很緩慢,韓國的年輕人越來越難以通過傳統手段實現階級躍遷。數據顯示,39歲以下年輕人的平均負債已達1億韓元(約合人民幣52萬元),他們通過奢侈品消費追求“及時行樂”的快樂,來緩解長期的不確定感和高壓環境。
一些年輕人為購買奢侈品背負高額債務,甚至申請“靈魂貸款”(高風險消費貸款)。雖然奢侈品帶來短暫滿足,卻讓他們陷入經濟負擔,進一步削弱了生活質量和未來規劃能力。
“精致窮”的文化是真的加劇了韓國社會的貧富分化。過度關注消費表象不僅難以真正提升階級地位,還可能進一步固化社會的經濟鴻溝。社會需要提供更多公平的機會,而不是讓年輕人依賴消費實現短暫的心理滿足。
奢侈品雖然能被用來裝點表面的自信,但卻無法掩蓋背後的脆弱與壓力。在這樣的環境中,如何教育年輕人重塑消費觀念,避免陷入消費主義陷阱,成為值得深思的問題。
我們可以鼓勵年輕人更多關注內在修養與能力提升,而非僅靠外在消費來定義自己。
奢侈品的光環是短暫的,但生活的根基卻需要更深厚的支撐。韓國年輕人的“精致窮”現象並非獨特,而是現代社會中物質文化擴張的縮影。
我倒覺得,我們中國的00後開始不追求名牌,反其道而行之,穿的隨意舒適。何止不追求名牌,真有零零後把領導懟的兩眼冒金星的,不服說不服管,主打一個我命由我不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