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連甲骨文都沒記錄夏朝,為啥周朝卻了解夏朝的存在?考古給出答案_歷史_西周_證據


字體大小:
2025年7月04日 -
:     
 

原創

作者:汗青史文V

從小,我們就被教育到華夏文明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這個長達五千年的時間跨度,在世界歷史上也極為罕見。然而,當我們與外國人交流時,他們往往對中國歷史的長度表示懷疑。在西方的普遍看法中,三千年的歷史更為常見。究其原因,西方的歷史學者認為,中國商朝之前的那一千多年的歷史並沒有確鑿的證據來證實其存在,因此不能算作歷史的一部分。而這段被質疑的歷史正是夏朝。

歷史的傳承往往是有序的。如果我們從“沒有證據就無法證明存在”的角度來看,那麼商代之前的“龍山文化”和商朝之間,確實形成了一段超過千年的歷史空白期。這種基於所謂科學的“論斷”顯然難以服眾,因為我們無法因缺乏證據就斷言曾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從未存在過,這種看法顯得過於武斷。幸運的是,雖然夏朝的存在沒有在甲骨文中得到明確記載,考古學家卻通過對周朝文物的研究,找到了夏朝存在的證據。

歷史是循序漸進的。根據史書的記載,夏朝是建立在堯、舜、禹時期的龍山文化基礎之上的,而它的滅亡發生在商朝的崛起之前。按照常規的歷史發展規律,前朝的歷史跡象通常能在後代的遺物中找到蹤跡。然而,商代的遺物保存得並不完好,且數量稀少,無法提供足夠的證據證明夏朝的存在。更為重要的是,作為商朝的代表性文字——甲骨文中,根本沒有涉及夏朝的內容。

amocity
amocity

  


現代學者認為,甲骨文中沒有提及夏朝,其實是可以理解的。作為一個新興的朝代,商朝自然會有意抹去前朝的痕跡,盡力削弱夏朝的影響。並且,夏朝作為一個原始的社會,根本沒有自己的文字系統,這也使得夏朝的遺存無法長久保存。因此,缺乏確鑿證據來證明夏朝的存在,實際上並不意外。然而,這樣的學術困境並未阻止科學家的努力,恰恰相反,一個偶然的發現為歷史研究打開了新思路。

在考古學家的努力下,西周時期的文物中發現了與夏朝相關的證據。西周出土的“遂公盨”青銅器銘文,詳細記載了大禹治水的歷史,間接證明了禹作為夏朝的第一任帝王,成功建立了夏朝。這個發現引起了學者們的極大關注,因為它揭示了為何夏朝的歷史會出現在距其滅亡已有數百年的西周文物中。

按理說,西周與商朝關系密切,它應該和商朝一樣,抹去前朝的歷史痕跡,但西周卻並未如此。相反,它不僅保留了商朝的歷史記載,甚至還保存了有關夏朝的相關內容。那麼,西周為何要這樣做呢?這並非單純為了歷史的完整性,而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巧妙地利用歷史為政治服務。

西周推翻商朝的過程本質上是一次“亂臣賊子”的反叛,按照傳統的觀念,前朝的王族和百姓難免會對西周的行為產生異議。為了爭取合法性,西周必須找到一種方式,證明自己推翻商朝的正義性。因此,西周將商朝覆滅的夏朝描繪成一個光輝燦爛的王朝,並試圖通過複興夏朝的名義,來為自己的崛起正名。

西周的歷史記載中,誇大了夏朝的偉大,特別是在大禹治水的事跡上花費了大量筆墨;同時,它也大力渲染商朝的暴虐,尤其是對最後一任帝王紂王的描寫,突顯了他的暴政和奢靡生活,如酒池肉林、炮烙蛇池等。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西周的政治策略中,必須將前朝描繪成邪惡的,才有理由推翻它。這是一個政治上的慣用手法,為了證明其邪惡,西周甚至將被商朝滅掉的夏朝美化為偉大的王朝。

amocity
amocity

  


然而,僅僅抨擊商朝並美化夏朝並不足以完全證明西周的正當性。就像劉備曾宣稱要匡扶漢室,盡管他的行動基於大義,但單憑這個名號無法贏得人們的信任。因此,西周在表揚夏朝的同時,還必須通過一些直接證據來證明自己與夏朝的聯系。此時,陶寺遺址的發現為這一說法提供了新的線索。

陶寺遺址的考古發掘顯示,這座城市的歷史可能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堯舜時期。而且,考古學家發現,陶寺的遺址曾是都城,直至公元1900年左右才被外族入侵摧毀。遺址中的墓葬被嚴重破壞,許多殉葬品也遭到破壞,屍體上甚至有遭受折磨的痕跡。最重要的是,考古學家在遺址中發現的文物表明,外族中有一支名為“姬”的族群,而這個姓氏正是西周先祖“西伯侯”姬昌的家族。據此推測,當時的姬姓族群可能參與了推翻堯舜的統治,繼而建立了夏朝。因此,姬姓的歷史背景與西周推翻商朝的過程也許存在某種聯系。

關於西周推翻商朝並借助複興夏朝的歷史假設,雖然無法通過確鑿的證據來證明,但這種說法依然具有一定的歷史依據。無論西周是否真的以複仇為名義推翻商朝,抑或是單純地利用複仇的名號來鞏固自己的統治,西周的歷史書寫無疑為它的政治利益服務。這一歷史策略盡管在當時未能被完全揭示,但它的影響卻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