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健康
字體大小:
2025年7月23日 -
:
血壓忽高忽低?了解一下測血壓的常見誤區,幾個建議助平穩降壓
作者:健康小小講堂
血壓波動大,時高時低,這種情況常常讓不少人感到困惑。早上測血壓正常,下午又發現數值飆升,心中難免產生疑問:是不是身體出了問題?或者是測量出了誤差?事實上,血壓測量本身就存在一些常見的誤區,很多時候我們並未意識到這些誤區,導致結果偏離真實情況。掌握這些普遍誤解,能助我們更精確地觀察血壓情況,減少無謂的焦慮,從而維護更佳的健康狀況。
一、血壓計測量時的時段會對數值產生一定的效應。
很多人會認為,測量血壓的時間並不重要,只要自己隨時測量就好。實際上血壓受生物鐘、飲食、情緒等因素的影響,白天和晚上的血壓數值可能會有所不同。一般來說,早晨起床後的血壓比晚上要高,這與人體的生物節律相關,早晨起床後,身體需要加速供血,血壓自然會上升。
另外,體內的激素水平、血液粘稠度等也會在一天中有所波動,導致血壓數值有所不同。最佳的測量時間通常是在早晨起床後,休息五分鐘後再測量一次,以避免其他因素的乾擾。如果在其他時段測量,血壓波動的可能性會較大,因此不能僅憑一次測量結果就做出診斷。
二、在測量過程中,身體擺放的姿態起著關鍵作用。
在檢測血壓之際,身體的體態會直接對測定值產生作用。如果在測量時坐姿不正確,或者手臂沒有得到恰當的支撐,測量結果就可能出現誤差。最佳的測量體位是雙腳穩穩貼地,背部倚靠椅座,雙臂伸展置於桌面,手肘與心髒維持水平狀態。
若你使手臂保持懸空狀態,又或是用力過猛地抓緊袖帶,皆會乾擾血壓測量結果的精確度。另外,測量時不要交叉雙腿,這樣會導致血壓瞬時升高。倘若持續站立過久或是俯臥測量,血壓讀數同樣易於產生偏差,在進行血壓測量之際,務必保證體態符合規範標准。
三、研究有效方法以妥善裝配血壓監測器的綁帶。
血壓計的綁帶尺寸及其安放位置對測量精確度起著決定性作用。很多人使用血壓計時,忽視了袖帶的適配性,導致血壓測量出現偏差。血壓計捆綁帶尺寸過大或偏小均會致使測量數據不精確,故而在選購血壓計時,務必依據個人手臂周長挑選適配大小的捆綁帶。血壓計的綁帶應當纏繞於上臂的上段,距離肘彎約2至3公分的距離,以保證緊密貼合肌膚,但不可過分勒緊。
在進行血壓測量時,綁帶所處的位置同樣至關重要,需確保其與心髒維持在同一水平線上,一旦手臂高度存在差異,同樣會使得測量結果出現偏差。使用電子血壓計時,要確保其感應點對准適當的位置。
四、心情對血壓的影響
情感的波動對血壓讀數所帶來的作用異常明顯。眾多人士在情緒緊張、心緒不寧、惱怒等狀態下檢測血壓值時,得出的數據常常呈現上升趨勢。在這些情感狀況下,自主神經系統中的興奮分支會啟動,心率增速,血管緊縮,進而促使血壓上升。人在輕松境況之下,副交感系統發揮效應,血壓相對而言會處於較低水平。
量測血壓之前,最好能維持心境平和並處於松弛狀態。如若測量血壓前感到焦慮或情緒波動,不妨多做幾次深呼吸,以平穩心情,隨後著手進行測量。另外,如果發現某次測量血壓特別高,而你正處於緊張的情境中,也不必過度擔心,稍後再測一次可能會得到更准確的結果。
五、測量前的准備工作
測量血壓之前的預備事項同樣值得重視。首先,測量前至少休息五分鐘,避免剛剛做完劇烈運動或感到過度疲勞就進行測量,這樣容易導致血壓偏高。飲酒、抽煙、喝咖啡等行為也會刺激心血管系統,導致血壓上升,因此在測量前一小時內最好避免這些活動。
在檢測血壓期間切勿飲食,以防止胃部存有食物對血壓讀數造成乾擾。對於一些需要按時服藥的人,測量前最好先咨詢醫生,是否應該在測量前停藥或換藥時間。總之,營造一個寧靜且愜意的氛圍,能確保血壓測量結果的精准無誤。
第六條准則闡明,單憑一次血壓測量的結果,無法確立高血壓的診斷。
許多人錯誤地認為,僅憑一次血壓數值的高低,即可斷定自己高血壓的患病狀況。實際上,血壓始終處於持續波動狀態,單次測量的數值無法確立高血壓的確診。高血壓的確診往往需歷經至少三次、於不同時段進行的血壓檢測,方可得出精確結論。
如果某次測量發現血壓偏高,不必過度擔心,應該記錄下來,稍後再測,尤其是在放松的狀態下多次測量。醫生通常會根據多次測量的結果來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治療或乾預。
七、采用各式血壓測量工具所產生的偏差
血壓監測設備在市場上五花八門,囊括了機械操作式與智能數字式血壓監測器。傳統手動血壓測量設備往往需要專業人員的輔助才能進行,相比之下,自動化電子血壓計因其便捷的操作流程,正日益成為家庭日常血壓監控的首選器具。不同類型的血壓計存在一定的測量誤差,尤其是電子血壓計。倘若儀器品質欠佳,又或是操作手法有誤,便有可能致使所測數據失准。
為了保障測量數據的准確性,推薦挑選聲譽卓著的品牌,並遵循操作手冊來恰當運用。如果是首次使用電子血壓計,可以請專業人員幫助測試設備的准確性。同時,定期將設備送去校准,確保其測量精度。
血壓波動不定,或許僅源於測量手法上的一點偏差,亦可能是身體狀況有所變動的體現。要准確評估血壓,首先要避免上述常見的測量誤區,並結合長期的監測數據,避免因一時的偏差而過於擔憂。同時,關注生活習慣,保持身心健康,是更為根本的血壓管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