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健康
字體大小:
2025年7月24日 -
:
就醫幫 | 北大人民醫院完成首例國產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腹壁疝TES手術
作者:健康
來源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出品 | 健康
作者 | 施桂娟
編輯 | 袁月
11月2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疝和腹壁外科主任陳傑教授團隊在醫院通州院區進行了機器人輔助腹腔鏡下腹壁疝(臍疝合並腹直肌分離)TES手術,幫助50歲的患者解決了疾病的困擾。這是全國首例使用國產機器人操作的TES手術,為患者提供一種除進口手術機器人以外的治療新選擇。
腹壁疝的發生是指在腹壁的腹外疝,主要是指腹腔內容物經腹壁裂隙或缺損及薄弱區突出到皮下形成可複性或不可複性包塊稱為腹外疝(又稱腹壁疝),是腹外疝中除去腹股溝疝、股疝以外的其他腹外疝的統稱。腹外疝包括腹股溝疝、股疝、臍疝、切口疝、造口旁疝、白線疝、半月線疝、腰疝等,但以腹股溝疝最常見,腹壁疝占所有腹外疝的15%左右,雖然在數量上少於腹股溝疝,但病情和治療相對於最常見的腹股溝疝要更為複雜。
手術機器人在腹壁疝修複術中具有獨特優勢,醫師可通過機械臂進行手術,其最大的優勢是精准性。相比於傳統手術模式,手術機器人擁有更加高清的三維視野,靈活手術器械帶來的精細操作,使得補片的位置擺放位置更加准確,縫合固定更加牢靠。不止如此,應用機器人技術治療腹壁疝,可減少切口並發症發病率,降低耗材成本,縮短住院時間。機器人集合了人工智能、精准手術、安全微創等特點,為醫生增添了“透視眼”和“穩定手”,為外科手術帶來革命性改變。
然而,與常規腹壁疝修複術相比,機器人手術為仰視操作,在機械壁布局、人工材料選擇和固定方法等方面需要有所突破,對醫生的技術要求較高。在此次手術中,陳傑教授帶領疝和腹壁外科團隊,嫻熟地運用國產機器人開展手術,開放式醫生控制台為團隊提供了三維高清放大視圖,使醫療團隊能夠清晰辨認病灶解剖結構,減少對血管神經的損傷。
來源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2022年9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疝和腹壁外科正式成立,由亞太疝協會主席陳傑教授創建了北醫系統內首個以疝和腹壁疾病為獨立專業的臨床科室,建科一年餘來,科室已廣泛開展腹股溝疝日間手術和各種疑難複雜腹壁疝的微創化個體化治療。目前手術量已達到1300餘台,微創手術占比約70%,III/IV級手術占比90%以上。未來,團隊將在術中腹壁疝中機械壁的布局,TES手術的人工材料選擇和固定方法等機器人腹壁疝的手術標准方面繼續進行探索與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