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生物
字體大小:
2020年8月06日 -
:
01.心理實驗證明意識對機體的作用力
一些自然科學研究方面的朋友之所以會拒讀談信念的書,是因為目前大多數人談到信念的力量,一般只是用心理學上的研究例子,來說明信念、思想、意念對人的生命行為有影響作用。譬如:
羅森塔爾實驗
:
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助手來到一所小學,說要對學生進行“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之後他們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並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8個月後,再對學生進行複試,結果奇跡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欲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但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謊言”,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是隨便挑選出來的。
“權威性謊言”對老師產生了影響力,導致他們所期望的“好學生”都有積極性的變化,說明人們的行為發生與期望趨於一致。
催眠試驗
:
美國一個心理研究組織曾對一些志願人員的握力進行測量,平均握力是100磅。然後將這些人催眠,暗示他們現在是軟弱無力,渾身沒勁。
經過這種催眠暗示之後,再重新測量他們的握力,結果發現,他們的平均握力居然只有60磅左右了。
但是,在同樣被催眠的情況下,告訴他們每個人都是大力士,強大無比。如此一來,其平均握力竟可達到140磅。他們的平均握力在瞬間增加了百分之十。
積極的鼓勵或消極的誘導會有如此不同的結果,實在令人震驚。
目前人們普遍能接受這個觀點——心理暗示會給人帶來或好或壞的效果。
02.身心分離的科學研究
但在自然科學研究中,尤其在醫藥研究上,則要進行雙盲試驗,即是力圖排除心理作用的干擾
,來確認藥物是否對人體有益。這點是基於心物分離的觀點。
心與物脫離的源頭要追溯到勒內·笛卡爾,他是近代唯物論的開拓者且提出了"普遍懷疑
"的主張,開創了所謂“歐陸理性主義”哲學,堪稱17世紀的歐洲哲學界和科學界最有影響的巨匠之一,被譽為“近代科學的始祖”。
笛卡爾在哲學中強調精神和物質之間的區別,在這方面他提倡徹底的二元論。
由笛卡爾的觀點可以看出,動物從本質上講就是複雜的機械,人體也受通常的力學定律所支配。從那時起,這就成了現代生理學的基本觀點之一。
他把懷疑看成是積極的理性活動
,西方科學界以此建立起嚴密的科學方法,講究提供數據進行論證。在這樣的精神指導下,對信念、意識、思想這樣精神層面的東西對物質世界的影響作用有多大,便成了具有科學精神的自然科學研究者質疑的對象。
心與身的作用研究上缺失了一個重要的環節——即心對身的作用機制是什麼?
這或許就要深入到細胞或分子水平上的研究了,因此布魯斯H利普頓的研究意義非凡。《The Biology of Belief》(中譯本《信念的力量 新生物學給我們的啟示》)這本書是新生物學領域內一本開創性的著作,尤其值得醫學研究者、心理學愛好者等好好品讀。當然如果能通過他們的解讀再帶至整個社會,將無盡地造福全人類。
03.布魯斯H利普頓《The Biology of Belief》的重大貢獻
作為細胞生物學家的布魯斯H利普頓,雖然他在1985年已經具有威斯康星醫學院的終身教職,但卻生活得消沉沮喪。
在離開墨守成規的學術氛圍後,他來到了加勒比海一個翠綠蔥蘢的小島,在電光火石間,一個科學頓悟出現了:細胞的生命是由其物質環境和能量環境所控制的,而不是基因。基因只不過是用於細胞、組織和器官構造的分子藍圖。而環境卻像一個“承包商”,解讀、運用那些基因模型,並最終為細胞的生命性狀做准備。使生命機制投入運作的,是單個細胞對環境的“認知”,而不是基因。
他說:“我們生命的特征不由我們的基因決定,而是取決於我們對推進生命的環境信號的反應。”
他上面表述,也許非專業的人士看不明白 ,但其實就是一句話“只要改變信念,便能改變生活”,這是從細胞生物學研究得來的成果。
雖然利普頓的信念的生物學研究在2005年就獲得了普遍好評,但對科學界的改變,則羅馬不是一天可以建成的。
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Angelina Jolie)在2013年發現自己帶有高風險的罹癌基因。她的家族有乳腺癌和卵巢癌病史,醫生認為,朱莉屬於癌症遺傳基因的高風險群,罹患乳腺癌的幾率高達87%,卵巢癌的幾率則達到50%。因此朱莉決定采取主動措施,決定切除乳腺和卵巢。
此事件在媒體上引發高度關注。
手術後,安吉麗娜朱莉也透露,因為切除卵巢,身體發生不少變化。像是為了使體內雌激素的指標正常,避免出現男性化特征和內分泌混亂失調,必須得定期服用激素和到醫院檢查。
因此面臨癌症等威脅生命的病痛,用意志力、信念可以改變多少的生命進程?
作者說:這是一條以科學為基石的光明大道,它會帶我逃脫經年的“受害者”身份,把我引向新的位置,變成命運的共同締造者。
是否可以通過對這一研究的理解和解讀,給這個社會帶來更多的福音呢?
我相信是可以的,因此開始在做這件事,盼望越來越多的人參與進來,你們也來,好嗎?
今天的分享先到此。歡迎關注對本書後續的解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