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全世界大行其道的“喪文化”,會讓人越來越喪嗎?


字體大小:
2020年8月22日 -
:        
 

優質創作者

(原創文章,歡迎閱讀,抄襲洗稿必究)

文|諸神的恩寵

今年八月,網上突然流行起一個梗——“網抑雲”。

這個梗,出自於網易雲音樂APP。這款音樂APP,以各種音樂評論聞名。在每首歌的評論區,都能看到五花八門的留言,有科普音樂的,有八卦歌手的,而更多的,是在抒發頹廢情緒。

隨便摘錄幾條,一起來感受下:

“曾經有人問我,失去的東西回來了還要嗎?我說,曾經丟了一粒扣子,等到找回那粒扣子時,我已經換了衣服。”——出自《放過自己》評論區。

“俄羅斯方塊教會我們: 如果你合群就會消失。”——出自《文愛》評論區。

“喜歡上一個人,第一感覺是自卑。” ——出自《愛的故事》評論區。

“成年人的生活真的太苦,大多數時候我們甚至連逃離都沒有勇氣。”——出自《春天裏》評論區。

作為網易雲的骨灰級用戶,一開始看到 “網抑雲”的梗,有種被冒犯到的感覺。樂迷在自己喜歡的音樂底下抒發一下感悟,為什麼會成為全網嘲諷的對象?不過再一想,這種現象背後,其實有著深層的文化原因。

近些年,“喪文化”席卷全球,而網易雲評論區的很多留言,都有著明顯的“喪文化”氣質。這就難怪人們會造出“網抑雲”這個梗了。

一、 什麼是 “喪文化”


喪文化,是指人們在學習、工作、愛情等方面受挫後,所表現出的沮喪言行。
它可能是一句頹廢的話、一個絕望的表情,或一段哀傷的音樂等。

近些年,喪文化已經滲透進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還有一種飲料,就叫“喪茶”。而各國也拍攝了不少有關喪文化的影視劇,比如,美劇《馬男波傑克》、日劇《不求上進的玉子》等,這些劇集讓喪文化在全球蔓延開來。

在美劇《馬男波傑克》中,波傑克年輕時曾是受人歡迎的巨星,而現在,他只是個過氣的明星。為挽回人氣,波傑克在經紀人卡羅琳的催促下,決定出版一部自傳。整個故事就是圍繞這一線索展開的。

劇中,有許多經典語錄。而這些語錄,無一不透著喪文化氣息。比如這句,“看似與眾不同的人,實際上跟自己一樣脆弱一樣會受傷,他們的孤獨感會減少。”,再比如,“人生總是如此:你要麼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是卻得不到;要麼得到了,可是卻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了。”還有這句,“愛到最後,要麼傷人,要麼受傷,有什麼意義呢!”

這部劇看到第三集時,我實在看不下去了。總覺得有塊大石頭堵在胸口,讓人喘不上氣來。

另一部很喪的劇,是日劇《不求上進的玉子》。

玉子和爸爸一起生活。大學畢業後,玉子一直宅在家裏啃老。她每天只知道吃飯睡覺看漫畫,連內衣褲都要爸爸洗。爸爸實在看不下去了,一天吃飯時,他勸玉子“好歹也去找工作啊!”,玉子立刻回複說:“等時機到來我也會行動的!”

玉子不求上進,渾身散發著頹廢的氣質。爸爸希望玉子能振作起來,獨立生活,玉子內心深處既想獨立,又恐懼獨立。

最後,為了讓玉子能真正獨立,爸爸提出一個請求,請玉子搬出去住。此時,玉子不但沒生氣,反而有些釋然。故事結尾,玉子搬出了爸爸的家。面對著未知的未來,她心底第一次生出對生活的渴望。

除了這兩部劇之外,國產劇《我愛我家》中,也出現過一個很喪的人,那就是“二混子”季春生。

季春生是個民科愛好者,整天不務正業,最後跑去賈家蹭吃蹭喝蹭住。來賈家前,據季春生自己說,他已經三天沒吃東西,八個月沒洗澡了。接下來兩天裏,他一直待在賈家,活動範圍僅在廚房和沙發之間。季春生的招牌動作是,斜著半邊身子癱在沙發上。

季春生一天到晚不務正業,口頭禪是“什麼都不想幹”、“只想這麼癱著”、“活著沒意思”等。這些,都屬於典型的喪文化。季春生生不逢時,如果他活在2020年,他的各種喪,一定會引起大眾的強烈共鳴。說不定,他還能借助社交媒體收獲一大批粉絲呢。

葛優癱在沙發上這個姿勢,後來被網友做成表情包,取名“葛優躺”,風靡全網。“葛優躺”這個詞條還入選了“2016年度十大網絡用語”。

不過話說回來,季春生的喪,和波傑克和玉子的喪是有區別的。前者主要是空想加動嘴皮子,而後兩者多少還付諸了行動。所以,他們的喪並不完全相同。

二、喪文化現象的成因

當代人為什麼越來越喪?主要原因無外乎有三個:競爭壓力大、心理壓力大、互聯網推波助瀾。

第一,社會競爭激烈。

上學難、就業難、高房價、高物價……一系列生活壓力,以排山倒海之勢向人們襲來,人們漸漸感到,即便自己再努力,也無法實現理想中的生活。既然如此,不如不努力。

而且,社會階層逐漸固化,沒錢沒背景的人想通過自身努力實現階層躍遷,已變得越來越難了。而不同階層間的鴻溝越拉越大,讓很多人看不到希望。與此同時,人們也發現,努力未必會成功,但不努力一定會很輕松。於是,在努力與不努力之間,很多人不自覺地選擇了後者。

第二,心理壓力過大。

當今社會,經濟和科技快速發展,人與人的貧富差距逐漸拉大,幾乎所有人都處於焦慮狀態,患各種心理疾病的人數也直線攀升。

有些人自我意識很強,遇到挫折時,很容易心態崩塌,懷疑人生。當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時,人們至少還可以通過喪文化降低自我期待,以自嘲的方式宣泄情感,尋求群體認同。從這個角度看,喪文化其實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第三,互聯網共享文化推波助瀾。

近年來,網絡技術不斷升級,新媒體迅猛發展,都對“喪文化”的傳播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二十年前,官媒是消息的主要的傳播渠道,而今天,自媒體越來越發達,很多消息反而是自媒體捷足先登。於是,發達的自媒體也在有意無意間推動著喪文化的快速傳播。就像文章一開頭所說的“網抑雲”,幾乎是一夜之間,這個梗就火遍互聯網,其傳播速度讓人咋舌。

三、喪文化,是一無是處嗎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痛點。每個時代的人們,都有各自難以言說的悲傷。喪文化最可貴的地方在於,它表面在自嘲,骨子裏卻在反抗。

這一點,有點像周星馳的喜劇電影。周氏喜劇的最大特色是無厘頭,乍一看,男主角都是各種不靠譜的“小人物”,但堅持看下去就會發現,每個“小人物”最後卻變成了“大英雄”。這時,我們才不禁感歎:星爺實在是高!

同樣的,從表面看,喪文化是對自身命運不抱期望的精神狀態,而實際上,喪文化真的喪嗎?不一定!

舉個例子,《不求上進的玉子》故事很平淡,但這種平淡的敘事中,卻帶有深刻的力量,能讓正處在頹廢期的人們產生強烈共鳴。當我二刷該劇時,真的被治愈了。當時,我身心俱疲,每天過得渾渾噩噩。看著玉子每天吃喝玩樂,突然倍感親切,心想:世界上原來還有人跟我一樣,期望改變,卻又懼怕改變。

當我們身邊所有的聲音都在說要努力奮鬥時,這部劇卻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會經曆迷茫期,不必因此而厭惡自己,也不要輕易否定自身價值。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喪是人生的常態,可以允許自己喪一會兒,卻不能一直喪下去。

看得出,“喪文化”並不“喪”,它本質上是為了獲得一種社會認同感,為了找到一種歸屬感。喪,不是自我麻痹,而是清醒之後的苦中作樂。揭開喪文化的外衣,潛藏在內裏的,是人們對於未來美好生活的期盼。很多時候,我們都是越喪越努力。

在生活這條泥濘的路上,沒有人能一直勇往直前,多數人都是走走停停。喪,就是一種“停”。走累了,歇歇腳,是為了能更好地上路。

世界上有優秀者,就有平庸者。百年過後,我們都是歷史的塵埃。對一個個體來說,活在當下,過好每一天,才是唯一重要的事。

(完)

作者介紹:諸神的恩寵,寫作者,多平台簽約作者。本文為原創文章,抄襲或洗稿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