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健康

江蘇省中醫藥條例:中醫養生保健機構只能提供非醫療類健康服務


字體大小:
2020年10月15日 -
:        
 

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融媒體新聞中心官方帳號

中醫養生保健機構只能提供非醫療類健康服務

《江蘇省中醫藥條例》從今年10月1日起實施,條例在中醫藥人才培養、資金支持、中醫院建設的數量比例等方面,都有明確細致的規定。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王琦認為,中醫需要傳承發展,但並不拒絕對現代醫學的融合學習。

王琦說,任何一種學術都是跟著時代而前行的,才能跟著時代不斷釋放生命的活力,這個活力的體現就是隨著時代的前行,面臨新的病種、新的服務體系,以及面對醫療裝備設備、醫療服務心態,用現代科技包括遠程診療等等需要創新。

一直以來,一些非醫療機構以“中醫推拿”“針灸”“拔罐”等名義開展經營活動並宣傳治療作用,誤導消費者,損害中醫的聲譽。《江蘇省中醫院條例》對中醫養生保健機構的經營行為劃出法律紅線。規定:中醫養生保健機構只能提供非醫療類健康服務,且不得使用帶有中醫特征的名稱。

安徽中醫藥大學校長彭代銀介紹,面對大健康的中醫服務機構很多,這種模式有很大的發展,但裏面良莠不分肯定有。國家的健康體系,包括治療、養生、保健,如何有效規範管理,肯定是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要細化標准,符合現代需求的中醫藥治理的現代化體系。

微信號上稱“人人都是老中醫”? 專家:不科學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中醫暢銷書、微信公眾號中都會傳播中醫信息,專家認為,“人人都是老中醫”,是不科學的。

南京中醫院養生康複科主任王挺舉了個例子:很多人會習慣於每天早上把舌頭一伸,看看舌苔有沒有齒印,然後就做另一個自我判斷,會去買一些藥食兩用的東西自我調理,結果很多時候吃完了沒什麼改變,沒有什麼益處也沒什麼害處。但是恰好處於某一種狀態下,可能還會影響到原有的病情。公眾一定要將醫療和生活嚴格區分,食物就是食物、藥物就是藥物,專業和民間的還有一個很寬的鴻溝。

與會專家認為,在法律框架下,中醫才能健康發展好,為老百姓真正服務到位。

江蘇台記者/鄭麗麗 孫浩翰 編輯/胡超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