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女人
字體大小:
2020年10月16日 -
:
百家榜創作者,優質創作者
01
亦舒曾這樣說過:
“生活上依賴別人,又希望得到別人尊重,那是沒有可能的事情。”
說實話,道理大家都明白,很多人也有這樣的切身體會,或經曆、或現狀,但是在生活上依賴別人,又真是自己願意的嗎?承認有些人確實是好吃懶做,但更多人,只怕是生活情況、環境與條件不允許。
關鍵是,這些並不是可以通過她們的努力爭取而得以改變的,被現實束縛著,無奈又無助。
誰不想出去掙錢,保持自己的體面,然後自強自立、獨立自主地活著,不用再看人臉色,享受對等的夫妻關系。
然而問題就是,家庭中家務責任、生活安排以及養老育小的瑣碎總要有人承擔,目前社會把女人推向職場與世界的同時,並沒有將男人拉回家庭,哪怕拉回一半。
理想中的兩種婚姻。
第一,女人可以做全職太太,安心在家裏相夫教子,然後丈夫的收入中有她一半的功勞,享有一半的自由支配權利,不管是用於家庭建設,還是保養自己,對此丈夫沒有任何怨言與意見。
可現實就是,沒有收入來源的妻子,就算為家庭犧牲和付出了那麼多,丈夫也都是看不見的。
並且她很難站到丈夫的對立面,對等關系的失去,也使得她經常要面臨丈夫的指責、質疑和輕視。
第二,女人和丈夫一樣有自己的事業,然後白天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情,在下班後對於家庭事務兩個人能一起去承擔,誰時間多就多做一些,誰時間少就少做一些。
可現實就是,在丈夫的心裏始終認為,即便妻子同樣有工作,所有家庭事務也該她一人去承擔。
仿佛那就是女人的份內事,無關她有沒有工作,而自己卻忙著吃喝玩樂,偶爾准時回家屁股也好像被釘在了沙發上。
所以你看,無論是哪種現實情況,都是不利於女性的。
也是女人的心太軟,才不願去打破這種尷尬的處境,因為在與丈夫的“鬥爭”中,受傷與吃虧的是孩子,哪怕只有一天、一個星期,也是她不能接受的。
沒有辦法否認,就很多中國家庭來說,男人真的是強勢享受生活的部分,而女人則是承受苦難操勞的部分。
即使一個人的處境再糟糕,當她麻木了以後,也就不會再覺得有多糟糕了。
但是麻木過完這一生,對她而言顯然是不公平的,同樣是只活一次,同樣是夫妻,她卻以犧牲自己來成全了對方。
02
說一個真實的例子。
鄰居婷姐,她把自己在那段婚姻中的感受分為了兩段,前段是委屈,後段是辛苦,雖然說讓她難過的事情不一樣了,但在程度與意義上都是一樣的。
因為沒有公婆幫忙,生完孩子不得不在家做全職太太。
開始夫妻感情很穩定,逐漸她就發現了丈夫的變化,首先是失去了被尊重的價值,使得兩個人的家,她卻逐漸喪失了話語權與知情權,丈夫遇到什麼事情不再是先找她商量,而是找朋友與父母商量。
在家裏也是頤指氣使,說發脾氣就發脾氣,對婷姐也沒少雞蛋裏挑骨頭。
其次就是被丈夫嫌棄,就像丈夫那時候常說的一句話:“和你有什麼好說的,說了你又不懂,你現在除了會洗衣做飯,還會什麼?”
最後就是被指責,婷姐剛做全職太太那會,丈夫每個月都會按時上交工作,以便家庭開銷使用,後來就三百五百的給,再後來演變到婷姐沒錢了開口要,於是就會被丈夫指責質疑:
“不才剛給過你錢嗎?你都花哪兒了?能不能省著點花。”
這種寄人籬下的生活不是婷姐想要的,也實在受夠了委屈,於是就想要改變現狀,去找工作,然而等她有了工作後,又迎來了更加辛苦的生活。
因為除了要上班,家庭事務更是一件不少做,丈夫根本不分擔,導致她每天就像一個被抽著轉的陀螺。
就拿一件小事來說,如果丈夫在家裏時,孩子說肚子餓了,他就讓孩子吃泡面,可如果孩子跟婷姐說肚子餓了,哪怕自己不吃,也要做點健康有營養的給孩子吃。
到現在,婷姐的生活只能說稍微好點了,那是因為孩子大了,而不是丈夫改變了。
03
是的,現在的婚姻,其實對女性是很不公平的!
除非她嫁給了一個理解她、支持她、保護她以及心疼她的男人,否則過度強調女性要自強獨立,只是在給她們增壓,另一邊又是在替男人減壓。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如果女性真的做到了絕對的自強獨立,那麼也沒有選擇婚姻的理由。
比如說,她有一份養活自己的收入,又能處理好家庭全部瑣碎,並且還不能有情感與精神上的需求,包括被人理解、被人安慰、被人疼愛。
僅站在這一立場來說,婚姻的意義是兩個人互相成全,如果實現不了,那麼婚姻一定是女人的負擔,甚至是阻礙她自我成長的源頭。
女人是要自強獨立,但不代表擁有了健全且完整的人格後,就沒有情感需求了。
想想也是這個道理,如果她對你處處沒有指望,也處處指望不上,幹嘛非要賴在你身邊不走,圖你讓她受委屈,圖你讓她流眼淚嗎?我們都不能這麼自私,一個男人的格局體現,來自於他對家庭的態度。
還有,一個精神與人格獨立的人,跟她能不能平衡事業與家庭沒有任何關系,人格獨立就代表著必須將兩者平衡,這都是什麼邏輯。
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女性都不願意結婚了?至少這會是原因之一。
家是兩個人的家,那麼關於一切家庭事務,也要兩個人共同去承擔,對於她在家庭中的犧牲,起碼你能看得見,而是理所當然的態度。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