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財富
字體大小:
2020年10月27日 -
:
新浪科技
新浪網技術(中國)有限公司官方帳號
礪石導言
TCL積累數十年,曾經被李東生作為TCL“鷹之重生”輝煌例證的核心資產,卻最終被李東生以“不良資產”的名義以低價歸為己有。頗為諷刺的是,這些被剝離的“不良資產”在成為李東生的私有財富後很快又變身為質地優良的潛力資產,而剝離了核心資產的TCL集團卻喪失了之前李東生一直宣導的產業鏈優勢與戰略空間,不僅沒有華麗變身,相反業績大跌。那麼,在一番資本閃轉騰挪後,到底是TCL實現了業務重生,還是李東生的個人財富實現了重生?
文/李樂
來源/紅鑽財經
14年前,李東生因TCL並購湯姆遜陷入困境時,在《鷹之重生》系列文章中進行了反思,其中講到一個關於鷹的故事:
“鷹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它一生的年齡可達70歲。要活那麼長的壽命,它在40歲時必須做出困難卻重要的決定。鷹首先用它的喙擊打岩石,直到其完全脫落,然後靜靜地等待新的喙長出來。鷹會用新長出的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一根拔掉,鮮血一滴滴灑落。當新的趾甲長出來後,鷹便用新的趾甲把身上的羽毛一根一根拔掉……”
無疑,李東生拿“鷹之重生”來激勵自己或TCL,當時確實讓瀕臨絕境的TCL渡過一劫。但是今天,在其操盤下的TCL又站在了一個十字路口和輿論漩渦的中心,其個人也正面對公眾的持續質疑,當年讓企業重新煥發生機的“鷹之重生”理論是否已經變味?
1
TCL的掌舵者
李東生曾經對妻子魏雪說:
“TCL是一艘大船,我是船長,如果這艘船要沉沒,那我一定會和它共存亡。”
的確,李東生已經和TCL進行了深度捆綁,他在多個場合都表達了這個意思,相信其餘生也會和TCL站在一起。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李東生執拗與專注的一面,對認定了的事會堅持到底。
從1982年大學畢業後加入TCL集團前身TTK家庭電器有限公司,李東生將TCL從廣東一家小型磁帶工廠,發展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中國家電品牌,產業橫跨半導體顯示、彩電、手機、白電等多個領域,可以說其人生已經融入到了TCL整個發展的血脈中,人生與企業也共生共榮,休戚與共了,這種和企業的關系讓我們可以類比於華為之任正非、格力之董明珠。
在創建壯大TCL的過程中,李東生不為外界誘惑所動,放棄了政府鐵飯碗、婉拒了副市長的官位,為了落實“增量獎股”方案,不惜將自己和父母的房子抵押貸款上交保證金,可以說一心紮在TCL的發展上,可謂十分難得,也成就了彼此,一個成為全球家電巨頭,一個成為改革開放中最具代表性的企業家。
這種專注也表現在生活中,據報道,李東生家裏的電器一定要用TCL的,當年並購阿爾卡特後,連手機也要用這個牌子的,並要求公司高管都必須用。
這種執拗與專注不斷成就著TCL取得越來越大的成績,但也讓李東生信心極度膨脹,最終導致了後來的並購滑鐵盧。
2
高光時刻遭遇並購滑鐵盧
在TCL在國內業務順風順水開展時,李東生將目光投在了全球化發展上。2004年,TCL先後完成了對彩電巨頭法國湯姆遜公司、阿爾卡特公司手機業務的並購,此舉讓TCL全球聞名,李東生榮登美國《財富》雜志封面,被授予“亞洲最具影響力的商業領袖”稱號。
但正是這兩次並購,讓李東生的事業經曆了至暗時刻,人生從高峰回到了谷底。並購當年,TCL和湯姆遜合資公司TTE虧損1.43億元,次年再次錄得8.2億元的虧損額,如果加上手機業務,TCL總共錄得22億元的巨虧金額,更要命的是情況繼續惡化,並購第三年,僅彩電業務在歐洲區的虧損就高達25.96億元,受此影響,集團當年再次虧損9.26億元,A股上市公司被戴上了ST的帽子,企業高管不斷出走,李東生也在股東大會上被點名批評,甚至被美國《福布斯》雜志中文版評為“中國上市公司最差老板”……
事後盤點,將TCL拖下水的,除了並購的手機業務遭遇國外諾基亞的價格戰和國內山寨機的雙重打擊外,更重點的是對於整個彩電技術發展趨勢的判斷失誤上,雖然當時湯姆遜是全球彩電技術專利龍頭企業,但其主要集中在顯像管技術上,可現實是並購過後不久,彩電產品就過渡到液晶平板電視的時代。
正是這次打擊,讓李東生進行了深刻反思,並寫下開頭提到的文章《鷹的重生》,坦誠地剖析存在的問題,並以此為“噱頭”對企業進行大張旗鼓的改革,最終TCL集團在2007年錄得淨利潤3.96億元,如願實現扭虧摘帽,避免了退市的尷尬。
但我們從各種報道來看,李東生始終沒有承認這次並購完全失敗,認為是TCL全球化過程中必須經曆的陣痛和付出的代價,他在不同場合多次辯解:
“現在來講,不能說並購是失敗的,應該說是遇到挫折、是對於兩次並購的複雜程度和資源需求准備不足,即使現在來看,我們還是會走這條道路。”
“沒有並購,就沒有後來全球化的TCL,只不過我們付出的代價非常大,我們遭遇的困難比預想的多,但是我們活下來了。”
……
這種解釋讓我們看出其倔強固執的性格,與其當初的深刻反思形成鮮明的對比,讓其構成一個矛盾體。也讓李東生在決策信條中,沒有所謂的失敗或終局,有的只是更長遠的眼光與視野。
不過,在批評者看來,受中國傳統文化熏陶的李東生,其骨子裏早已打上了“成王敗寇”的烙印,一切都是圍繞將TCL的權杖牢牢地攥在自己手裏。甚至有分析指出, 其之所以收購阿爾卡特的手機業務,醉翁之意也不在其一貫強調的全球化而指向了“功高震主”的萬明堅,後者也在並購一年後黯然離開TCL。
這些和後來其推動上市公司的重組,構成了各界對李東生最大的質疑,也將其推上了輿論漩渦。
3
推動上市公司重組遭質疑
2018年12月7日, TCL集團宣布擬合計以47.6億元向TCL實業控股(廣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TCL控股”)出售家電、通訊、消費電子等智能終端業務及相關配套業務, 根據2017年末的數據顯示,本次出售標的總資產為635億元,占上市公司總資產的39.61%;2017年標的資產共實現營業收入809億元,對當年TCL集團營業總收入貢獻比高達72.39%,重組後的上市公司將重點聚焦在華星光電的顯示面板業務上。
根據天眼查提供的工商信息顯示,本次資產的受讓方TCL控股分別由機構股東惠州礪達天成股權投資有限公司與自然人股東鐘偉堅持有99.99%與0.01%的股權。那麼幾乎全資持有TCL控股的惠州礪達天成是什麼背景呢?我們研究其股權構成發現,其正是由TCL掌門人李東生控股持有51%的股權,其餘49%的股權分別由杜鵑、黃旭斌、廖錢與王成的TCL高管持有。這意味著,TCL集團積累數十年的核心資產完全轉移到了以李東生為核心的TCL管理層手中。
方案一出爐便引發巨大爭議,有中小股東指責李東生的行為是“賤賣資產”,稱其通過低價把TCL集團的核心資產轉移到自己控股的公司名下, 嚴重侵害了中小散戶利益。深交所更是發出了涉及出售資產必要性、交易支付安排、標的評估定價、商標使用、資金拆借等31個問題的問詢函。
這次重組爭議的焦點在於這種通過“左手倒右手”的手段,以不到50億的價格轉讓包括電視機、冰箱、空調、洗衣機等核心業務和資產是否偏低?另外,剝離貢獻了過半營收的智能終端業務, 把“賭注”放在面板業務上,大大削弱了TCL集團未來發展的想象力。
最終,李東生使出渾身解數,重組方案於2019年1月7日終獲股東大會通過。不過耐人尋味的是,和當初萬明堅的結局一樣,在投票中對資產重組剝離方案投了棄權票的賀錦雷,6個月後正式辭任TCL集團董事、副董事長。
TCL集團重組完成後更名為TCL科技,其發布的2019年年報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收749.33億元,同比下滑33.90%;歸母淨利潤26.18億元,同比下滑24.50%;扣除非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更是從15.87億暴跌至2.35億,從業績上看,重組後的TCL集團並沒有給公眾帶來驚喜。
在接下來的2020年上半年,TCL科技淨利潤為12.08億,繼續同比下滑42.26%,更讓人唏噓的是,其扣非淨利潤只有1.82億,同比下滑27.39%,淨資產收益率僅為4.11%,比定期存款的收益高不了多少。而剝離的在2017年虧損17.57億元的612億營收資產,卻在重組公告披露23天後結束的2018年度,神奇般的扭虧為盈——淨利潤近3億元。
2020年9月2日,一則李東生董事長誤操作自家股票的公告,將TCL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不禁讓人回想起,這些年來一直以實業示人的企業家李東生其實癡迷於資本運作,重組並購、低價增發,不一而舉。
具體到備受爭議的這次產重組,就是這些被李東生歸為己有的上市公司核心資產,曾經被李東生作為TCL“鷹之重生”的輝煌例證,在剝離時卻視作“不良資產”,剝離完成後,由李東生領導下的團隊又宣布“五年2000億元”的夢想計劃——這等於再造一個TCL,這是剝離還是核心資產的轉移?背後涉及的利益叫人驚詫,甚至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次重組的最終的目的就是使TCL實現李東生的私有化。結果也確實如此,李東生控股的TCL控股,控制了TCL集團過去幾乎所有在消費電子領域的主業資產。
站在今天來看,李東生對於TCL來說無疑是其真正的締造者,其作用之大無人能夠撼動,一度讓TCL獲得新生;但隨著多輪事件的推動,關於他的種種質疑也一直不絕於耳,甚至有人認為,這樣的操作背後並非TCL的“鷹之重生”,而是李東生個人資產的“鷹之重生”。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會給出一個公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