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自然
字體大小:
2020年11月02日 -
:
中信出版集團
中信出版集團官方帳號,優質創作者
紀錄片《我的章魚老師》,豆瓣評分9.4
然而,章魚是一種孤獨的生物,它獨自生活在海底,一生的時間不過400多天,一生只有一次交配機會,它們的生命密碼中已經提前設置好了一項終極程序,交配完成也就意味著生命的終結。
而章魚姑娘也終於迎來了自己的雄性,她懷孕了,開始產卵,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不吃不喝,不挪動一步,竭盡全力照顧幼卵,把自己養分全部提供給孩子,直到死亡。章魚姑娘深深震撼了他,他開始思考生命、思考意志力。
當你真的去了解一個生命,
你就再也沒辦法冷漠。
大自然就是這樣令人敬畏,
任何一處生命,
都能給我們這樣震撼靈魂的啟示,
教會我們什麼是溫柔的回饋,
什麼是,萬物有靈且美,
歲月短暫卻光輝。
有一本書和這個紀錄片有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日本農學研究院教授稻垣榮洋的新書《每個生命都重要》。
這是一本2020年風靡日本的動物生死書,也是一本送給孩子的溫柔的生命教育書。
萬物神秘又具有不可思議的普遍性,29種動物,揭示38億年來生命進化的奧秘。
如果問,《每個生命都重要》是一本什麼書?
也許我們可以這樣來回答,如果每個讀者都是一個細心的魔術師,那就請把達爾文的《昆蟲記》、俄羅斯經典科普兒童文學《森林報》和探討生死主題的《天藍色的彼岸》一起,變個魔術吧。
在地球漫長的生命長河裏,生物慢慢進化出生命更迭的機制,從而才有了生物學意義上的“生”和“死”,隱藏在生物中的“死亡”,其實是被創造出來的。
《每個生命都重要》講述了29 種生物的生命曆程——從昆蟲到深海生物,以一種獨有的視角觀察它們,並以人類社會特有的情感審視它們,將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生命的生死放大到與人類同等高度,讀來令人蕩氣回腸。
腦洞大開,把深奧的生命哲學講得生動淺顯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或看到關於動物這樣那樣的碎片知識,譬如雌性螳螂在交配後會把雄性螳螂殘忍地吃掉,螞蟻雖小卻能托舉超過自身體重100倍(也有說400倍,總之就是很大)的東西,蜜蜂是社會性昆蟲,內部有社會化組織分工,鮭魚溯遊而上產卵,等等。
如果再深入問一句,為什麼?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沒有深入追究這個為什麼?
如果想要真正掌握動物科普,建議先從了解生物進化史,了解大自然在每種生物裏預設的小程序開始。
對於鮭魚為什麼要洄遊,冒死也要從大海回到出生地產卵?稻垣榮洋給出了答案。
原來回顧生物進化的歷史,曾經,所有的魚類都棲居在大海中。慢慢地,魚類進化出了豐富的種類,大海變成了一個由捕食者和被捕食者構成的弱肉強食的殘酷世界。為了逃出捕食者的魔爪,處於被捕食地位的弱勢魚類便會離開適宜居住的大海,遷移到河海交匯處。對於魚類而言,那裏是一個充滿未知的環境。
河海交匯處是一片被稱作汽水域的地方,也就是海水與淡水交融的地方。對於適應了含鹽量高的海水環境的魚類,那是有可能喪命的危險地帶。即便如此,那些不善於競爭而遭受迫害的魚類也只能住在那裏。
然而,尋求獵物的捕食者最終也適應了汽水域,並開始向那裏進攻。於是,弱小的魚類為了逃命便遊到含鹽量更低的河流中,去尋找棲居地。一般認為,現在生活在河流或湖泊中的淡水魚,就是那些弱小的魚類的後代。
不過,這些淡水魚中,有的也會選擇再一次向廣闊的大海前進。鮭魚與鱒魚等鮭科魚類便是例證。
當我們人類的寶寶在享受著父母的精心照顧,細致養育時,自然界的昆蟲又是怎樣的呢?
在昆蟲一類中,能養育後代的昆蟲不太多。
昆蟲在自然界處於弱勢地位。青蛙、蜥蜴、鳥類以及哺乳動物等都會捕食昆蟲。昆蟲父母即使想要保護孩子,結果也只是讓自己一起被吃掉。這樣一來全家人都不在了。因此,許多昆蟲不得不放棄保護孩子,產完卵就不再照管孩子了
。
即便如此,也有個別會養育後代的昆蟲。比如,捕食小魚和青蛙的肉食水棲昆蟲——田鱉,還有就是剪刀蟲。
蠍子雖不是昆蟲,卻有毒刺作為超強武器,也會養育後代。另外,以其他昆蟲為食的蜘蛛中,也有養育後代的種類。
在殘酷的自然界,養育並守護後代成長的行為是一種特權,它只賦予那些強大到可以保護子女的生物。
雖然比不上蠍子的毒刺威力大,剪刀蟲至少還有鉗子這種武器。因此,剪刀蟲選擇了由父母保護蟲卵的生存方式。
昆蟲在養育後代時,有的是父親來保護蟲卵,有的是母親。父子蝽就是由父親來保護的。剪刀蟲則是由母親守護蟲卵。剪刀蟲媽媽產卵時,爸爸早就不見蹤影了。
孩子從小不知道父親長什麼樣,這在自然界是很平常的事。
獨具創意,把生命萬物的奮鬥與命運講得驚心動魄
生命在地球上誕生大約是三十八億年前的事情。在所有生命都是單細胞生物的那個時期,生物中是不存在“死亡”的。
只有一個細胞組成的單細胞生物是最原始的生物,沒有複雜的構造,只是進行細胞分裂,增加數量。
對於簡單的單細胞生物而言,“死亡”並不簡單。單細胞生物一分為二,這其中沒有留下母細胞死後的遺體,說明這當中並不存在“死亡”。它們只是一心一意重複對自己的複制而增加數量,如此單純的生物,不存在生物學意義上的“死亡”。
一般認為,“死亡”造訪生物,大約發生在十億年前。有很長一段時間,生物不會死去。因此,“死亡”是生物在長達三十八億年的生命歷史長河中,自身創造出的一個偉大發明。
一個生命如果只是通過複制而增加個體,便不能推陳出新,還會發生複制失誤而導致退步。因此,生物在進化中選擇了不破不立重新構建的方法。
但是,如果全部破壞掉,便難以有繼承。因此便有了從母細胞那裏攜帶基因,再結合並制造新生命的方法,那就是雄性與雌性的性。也就是說,在創造雄性與雌性構造的同時,生物創造出了“死亡”的機制。
那麼,在這樣的前提下,卵生生物又是選擇了怎樣的生存策略呢?
卵生生物繁衍子孫的戰略不過兩種,一種是生產大量體形較小的卵,另一種是生產體形較大但數量相對較少的卵。“小卵多產”和“大卵少產”,這兩個戰略中到底哪個能留下更多的後代呢?
其實,兩個戰略的利弊,最終還是要看生物本身生存的環境條件。所有的生命體都是在這兩個選項的夾縫中艱難求生,從而發展出了各自獨特的生存戰略。
哺乳動物,包括人類都是選擇了後者,並進行了徹底的進化。大多數哺乳動物一年能生育一到兩只幼崽,一次分娩最多也不過幾只。
另一方面,魚類的選擇和哺乳動物背道而馳,它們選擇的是多產卵的戰略。盡管如此,翻車魚也可以說是個中翹楚了。據說這是一種一次能產大約三億枚卵的魚。
如果這些卵全都孵化成魚,那麼全世界的海洋都會被翻車魚填滿。但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翻車魚的卵大多數都會被吃掉,從小小的卵中孵化出的魚苗也基本會被吃掉。
因此,翻車魚一次產的卵中,最終大約有兩枚能夠長成成年翻車魚。這就是所謂的自然規律。
人常說買彩票中一等獎的概率是一千萬分之一,而翻車魚平安長大的概率比彩票中一等獎的概率還要低。這麼一想,能長成大魚的翻車魚該有多麼幸運啊。
如果你生來是一只翻車魚,你會如何呢?
你有平安長大,生存到最後的信心嗎?
工螞為什麼不繁殖後代,而是順從地接受為巢群做貢獻?
雌性螳螂被誤認為凶殘,在交配時吃掉雄性螳螂的真相是?
不老不死的燈塔水母的生命奧秘是?
袋鼯自成年後就不斷繁殖,直到生命終結,是為了什麼?
所有的生物,都是傳遞生命的“接力棒”。為了孩子而獻身,為了交配而竭盡全力,為了夥伴的死而落淚……有限的生命中,卻有決不放棄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