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113

餘秋雨跌下神壇?12年間遭到1800多篇誹謗,賈平凹:歷史會敬重他


字體大小:
2020年11月12日 -
:        
 

歷史國學智慧

正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
,這話雖然俚俗了些,但道理卻實在是這個道理。再加上“文人相輕”,從2000年開始,餘秋雨的日子可真算不上好過。

12年間,1800多篇“黑稿”鋪天蓋地地覆蓋了各大報紙、刊物的版面
,白紙黑字似乎要從紙面上跳出來似的,對著餘秋雨張開了噬人的巨口。

而這一切,都還要“歸罪”於1991年,那一場“心血來潮”。

23次請求辭職,他是最“野”的“驢友”

1986年的餘秋雨,還是全國最年輕的文科正教授
,“兼任”全國最年輕的大學校長

當時他在上海戲劇學院當院長,主持工作僅僅一年,就受到了文化部門的表彰,可謂仕途順暢,春風得意。但是,始終有一股莫名的沖動
,在他心頭縈繞著。

“你比你更精彩。”

多年之後,餘秋雨以這句曾經說給學生的話
為標題,寫下了一篇文章。

或許,我們也可以把它當做是對於曾經那場壯舉所下的一個注腳

“第一個‘你’,是真正的你;第二個‘你’,是今天的你。

或者說,第一個‘你’,是失去的你;第二個‘你’,是撿得的你。

簡單說來,人雖活著,卻是毀了。看上去活得像模像樣、有名有目、有腔有調,卻成了街市間無聊的一員。

何謂無聊?事事趨同,事事比照,事事躲閃,事事苦惱。

可悲的是,偉大基因的被偷盜,基本上屬於‘監守自盜’。偷盜者,主要是自己。”

血脈中的文化印記不斷地召喚著他,坐在辦公室裏“像模像樣”的餘秋雨,就在那一刻萌生了一個離經叛道的念頭。

前後兩年間,他陸續提交了23次辭呈。

當然,前面22次都被駁回了,這麼一個青年才俊,誰願意放他走呢?領導也愛惜人才呀。

最後,餘秋雨不得已,搬出了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
,才終於如願以償,獲准辭去一切行政職務。

於是,上海戲劇學院少了一個年輕有為的院長,中國文壇多了一位散文巨匠。

他背著包,孤身一人走向了西北高原。

他走過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古人曾踏足的。他見到的每一處風景,都是古人曾賞玩的。“今月曾經照古人
”,這廣袤天地之間的一沙一石,一山一水,又何嘗不是古人曾登臨過的舊地?

自然景觀與人文歷史的雙重熏陶
之下,餘秋雨寫下了《文化苦旅》。

美名與中傷,常常接踵而至

《文化苦旅》一經出版,就在全世界的華人區產生了激烈的反響。

在台灣地區,一年之內,《文化苦旅》重印了11次
。在街頭巷尾的咖啡館,最時髦的文藝青年們喝著咖啡,聽著巴赫,談著餘秋雨
,這幾乎成為了一種時尚。

1999年,餘秋雨主持了一場對人類各大文明的歷史性考察活動,穿越數萬公里危險地區,在全球範圍內造成了巨大的影響,被日本《朝日新聞》選為“跨世紀十大國際人物
”。

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媒體人”出於名利,對餘秋雨進行的種種誹謗和攻擊

一開始,只是由傳言引發的對其人品的質疑,到後來,竟然演變成一場沒有任何證據支撐
的,轟轟烈烈的文字暴力。

據不完全統計,前後12年間,見諸報端的誹謗性文字竟然達到1800篇之多。

如今在網絡上搜索,仍然能看到當初的“遺跡”。2009年,央廣網專門做了一期專題,標頭為:“餘秋雨:我的錢妨礙了誰?

在種種攻訐之間,餘秋雨始終展現出了一種雲淡風輕式的從容。

他只說了一句:“馬行千裏,不洗塵沙。”

直到12年後,塵埃散去,餘秋雨才撰寫了一篇文章,講明了當年的前因後果。

孰是孰非,歷史會給出答案

百年之後,一切名譽之爭,最終都會落在作品上。

北宋時,蘇軾曾遭沈括誣蔑,因而遭遇“烏台詩案”,被貶黃州,險些性命不保。但千百年後,他的詞反而因這不順的仕途,變得更加璀璨奪目。

而同樣的,沈括的才華也沒有因為人所不齒的行為而被掩蓋,誰也無法否定《夢溪筆談》在中國歷史上的成就。

文人之間的爭鬥,最終還是要靠作品來說話。
如今餘秋雨依然名滿天下,當初攻擊他的人,又在哪裏呢?

這便是“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了。

時至今日,每當我們讀起《文化苦旅》,心中還是忍不住泛起一陣陣漣漪。既是為我們祖國五千年來壯美的歷史文化
,也是為這些散文行文之巧妙,風格之俊逸
,每讀一行,都是對文字之美的極大享受。

散文,大概是文學送給我們普通人最美好的禮物。

以下摘錄自餘秋雨《一個王朝的背影》:

“今天,我們面對著避暑山莊的清澈湖水,卻不能不想起王國維先生的面容和身影。我輕輕地歎息一聲,一個風雲數百年的朝代,總是以一群強者英武的雄姿開頭,而打下最後一個句點的,卻常常是一些文質彬彬的淒怨靈魂。”

當歷史上的文化景觀與現代的歷史遺跡重疊到一處,於是我們也就看見了,那些來自久遠時光中的背影。

一代武俠大師金庸先生
曾說:“北京有年輕人為了調侃我,說浙江人不會寫文章。就算我不會,但浙江人裏還有魯迅和餘秋雨
。”

著名學者餘光中先生
評價:“中國散文,在朱自清和錢鐘書之後,出了餘秋雨
。”

同為著名文學家的賈平凹
更是直言:“餘秋雨這樣的人才百年難得,歷史將會敬重
。”

直到今天,我們還在讀《文化苦旅》。

讀這一本書,就是同時陶醉於山水和文化
之間,風景
的秀逸與歷史文化
的厚重結合在一處,又額外附贈了靈巧的文字之美

這本書是成年人絕佳的“心靈療養劑”
,也是學生們進一步認識歷史與文化
的絕佳啟蒙讀物,或者再功利一點,是中學生作文拿高分
的“獨門秘笈”。

在此,誠摯地向讀者們推薦這本《文化苦旅》。無論何時翻開它來讀,要相信,這本書永遠不會讓你失望。

它的美,是凝固在時光當中,最珍貴的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