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老年
字體大小:
2021年1月03日 -
:
育鄰人
育鄰夢
為什麼只有將養老和育小並網才能解人口老齡化、少子化之社會困局?
人類是自然物質世界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自然生命體系中的“萬靈之長”,人類自動物生命體系中最具智慧、生命周期也最長。也正因如此,人類自誕生之日就面臨著一個終身待解的難題——如何撫育後代和贍養老人
?
近日,多家官方媒體包括新華社、人民日報和央視新聞轉達社會下決心解決家庭生活“後顧之憂”核心是因人口老年化、少子化造成的社會人口結構性矛盾
的重要新聞。同時,社會各級各類專家也為診治家庭生活“後顧之憂”開出了良方,包括以物質獎勵生育、延遲退休、新建更多的托育和養老機構等等。但是,如果這些“藥方”每個都單獨成策真能解決家庭生活的“後顧之憂”嗎?
答案很可能是不能
!因為,這條路早已被西方發達國家實踐過,從實踐效果來看並不理想,獎勵生育並沒有從根本上扭轉他們國家人口生育率持續走低的現狀比如德國、俄羅斯、高齡退休亦並未解決社會性人口結構問題比如日本、冰島、新西蘭、瑞士、提供更優厚的育小養老福利也並未給社會人口結構帶來正向變化比如北歐國家。那麼,如何才能解決好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的人口老齡化、少子化的結構性矛盾呢?
將養老和育小“並網”一同解決!
老少相伴已是普遍的社會現象
童年和暮年都需要被照料
人是自然世界中最具智慧的生命群體,人類創造出了用於記錄和傳遞信息的工具語言文字;通過種植/養殖將其他自然生命變成自己的食物、寵物或者勞動“奴隸”;通過改造自然物質將它們建造成適宜人類居住的房屋、輔助人類勞動生產和生活的工具但是,人類智慧卻無法解決自身需要在童年
—>壯年—>暮年
之間輪回的生命現實,而且人的一生之中童年和暮年必須在他人的輔助下才能實現幸福生活。
老人時常被稱為“老小孩、老小孩”。如果把人類壯年期的生存能力看作1
,那麼童年
的孩子就是從0起步
,逐步通過學習就是模仿借鑒使自己的生存能力無限趨近於1
;而進入暮年
的老人
則正好相反,他們的自我生存能力正逆勢從1緩步滑落到0
。所以,社會之中把孩子和老人同時定義為“弱勢群體”,也就是人類在童年和暮年這兩個時期的共同特點就是都需要被照料。
養老和育小“並網”有助於社會代際和諧
人類生活最幸福的時刻不是加官進爵或積蓄了堆積如山的萬貫家資,而是生活到暮年之時能夠兒孫滿堂
。生活中,每個人隨著年歲增長體力、智力都會越來越弱,遠方去不了了、很多工作也幹不動了、和朋友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少了這時老人最想幹的一件事就是帶帶孫子,能夠在生活中與孫子做個伴兒。
人老了總想有個伴,在孤獨的時候能夠有人說說話。孩子喜歡熱鬧,總是向往到更大、更熱鬧的地方玩耍。然而,城鎮化過半的今天,農村早已人散影稀,而城鎮也因為各種緣由造成童年和老年活動場所缺乏,比如公園相對集中且遠、小區文娛維保跟不上、較好的社會文娛皆為盈利性高消費所以,社會必須把解決養老和育小問題看做一個整體,讓老人和孩子互為照料夥伴、促進人類社會代際和諧。
老人有許多關於生活的寶藏可以給予孩子
養老和育小“並網”有助於節省社會“福利”支出成本
托育所、養老院、社工組織當今社會之中輔助養老和育小的機構和組織其實不在少數。但是,社會中老人和孩子無去處的現象仍然十分普遍,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這些機構太“盡職盡責”,以至於沒有一個機構願意多為一個人提供服務,比如托育機構輔助孩子成長,而送孩子去的其他人只能在一旁“呆若木雞”;養老機構只為老年人服務,因害怕孩子去搗蛋而缺乏基本生機活力;社工組織按政購清單服務,有圖、有表、有名額活動計次所以,當前社會之中對養老和育小的投入並不少,只是所投入的資源缺乏統籌配給,讓資源投入服務效益低值。
老人和孩子共同學習
養老和育小“並網”能夠真正解決家庭生活“後顧之憂”
人生在世總共享有三天美好時光,即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正在離我漸行漸遠、明天正在到來的路途之中,唯有今天是能夠被享用的。人類生命同樣也只有“三年”,分別是暮年、壯年和童年,壯年是每個人施展成長抱負、創造生命價值的黃金年代,而每個人的暮年和童年生活則不得不在壯年人的幫扶下實現幸福生活。
家是最小社會組織單元,平均一個家庭中也只有三個人,即老人、中年人和孩子。家庭生活的“後顧之憂”就是如何贍養老人和養育孩子
,因為老人勞動生產能力正在逝去、孩子尚需在被幫助的情況下獲得勞動生產能力。但是,如果每個家庭都抽出一位中年人來照料自家老小,且不論是對社會人力資源的巨大浪費,但就生活而言也無法解決生活中的孤獨問題。因為,人類是群居、社會性動物,每個人最害怕的就是孤獨。
《孟子·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人之老年必須在子女的幫助下才能獲得幸福生活,而只有鄰裏之間彼此分享養老和育小資源才能實現更好的想法生活。因為,今天幾乎沒有哪一個人、一個家庭能夠獨自實現幸福生活,農民需要用糧食換取工業消費品、工人需要用勞動換取糧食、工廠需要依賴科研人員更新生產設備
《人人為人人》
作者:圖維姆波蘭
石匠蓋房子,裁縫做衣服。
但是裁縫要是沒有屋,露天他可怎麼幹活。
要是沒有巧手縫衣服,縫出褲子縫圍腰,石匠光著膀子幹活,他可怎麼受得了!
烤面包的師傅,穿鞋子得拜托鞋匠。
鞋匠不吃面包,哪能做得這麼歡?
這道理一說就明白:我們幹的樣樣都不可少。
那麼讓咱們就好好幹吧,
誠實,互助又勤勞!
分工協作是人類繁衍生息,從自然生命體系中的弱勢群體登上“萬靈之長”的核心法寶。分工讓人類個體單項勞動效率更高,在自然物質生存條件未見增加的情況下,人類勞動生產出的社會消費財富數量越來越多、品種越來越豐富;協作讓人類能夠以弱小之軀解決宏偉的社會生存問題,比如建築房屋、興修水利、實現生存物質資源全球共享
小學一年級課文:《日月明》
日月明,田力男。
小大尖,小土塵。
二人從,三人眾。
雙木林,三木森。
一人不成眾,獨木不成林。
眾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
每個人都從孩童長大、每個人都會有變老的一天、每個家庭中都有老人和孩子需要被照料所以,社會需要將養老和育小“並網”,真正解決家庭生活的“後顧之憂”。
兒孫滿堂即為幸福家庭
人類社會歷史如同長河,童年
、壯年、暮年
是長河的上、中、下遊,河道治理需要上、中、下遊聯動,讓上遊水源充盈、中遊灌溉良田得力、下遊入海平穩。所以,治理社會人口結構老齡化、少子化困局須童年、壯年、暮年通盤考量
,讓家庭生育孩子有保障、中年工作有奔頭、老年能夠和親朋好友一道樂享。
育鄰人使命: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陪練和顧問。
育鄰人願景:讓天下沒有難育的小、沒有難養的老。
孩子的成長如同百年大樹,需要經曆風雨。對於父母來說,需要您有足夠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護。在很多人為陪伴孩子而選擇回家時,我選擇來北京做一項陪伴更多孩子的事業——育鄰人:以鄰裏友善帶動社會和諧,推進社會德育教化,促進每個人健康快樂成長。探索一套以鄰裏互助方式化解“獨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難題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業,與家長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長計劃,為孩子們提供遊戲、合作、共享成長空間即社區鄰裏教育服務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