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113

歷史到了清代,還有各種奴隸,為何卻叫封建王朝?


字體大小:
2021年1月18日 -
:     
 

史海殘雲

國際關系學在讀博士,優質創作者

雖然封建社會已經是很早時候的事情了,但是人們對它的研究依然沒有停止,畢竟這個糟糕的體制內,還是有一些比較優秀的文化蘊含在其中。中國古代一直到了清代,依然有各種奴隸制度,看似很違和,既然有這個古老的制度存在,為何不稱時代為奴隸王朝,而是封建王朝呢?

究竟怎麼稱呼,要看哪一種制度為社會帶來的生產果食更大
。由於奴隸制所生產的分量比較小,所以要自覺讓位於封建制,讓我們從兩者生產關系的區別上來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吧!

封建社會中社會所占的生產資料大於奴隸社會

1.封建時期地主可以擁有一定土地

封建大王朝的開始是在國家逐漸走向統一之後慢慢開始的,這個時候國家的所有土地需要重新進行劃分。由於地域面積擴大,土地增多,君主沒有辦法將所有的土地收歸自己的名下,他需要有人來代替自己完成這項大事。地方上的地主就成為了最有利的受益者。

他雖然不像其他官員一樣擁有權力,但是擁有別人所不能企及的地產。農民在他的領地內進行勞動,所創造的成果大部分歸地主所有,而且還要留有一部分歸國家所有。這樣以來,土地利用被分割成了三部分,糧食也被分割成了三部分。國家占據不小的一部分,用來進行充足國庫,建設軍隊

地主階級留有不少的部分,他可以將多餘的糧食在市場上轉換成其他有利的資源。這樣社會中就出現了靈活的資金,物質資料,可以被更多的普通人使用。

真正耕種的人口有不少的數量,但是他們所擁有的糧食非常有限。有一些王朝改變了土地的使用方式,勞動者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土地。日常除了幫助地主完成基本工作以外,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在的區域。這片土地上生產的果食雖然要上繳一部分,但是這並不影響人們的生產積極性。

勞動者可以通過優化種植方式,增加勞動力的方式來提高糧食的生產量,這樣可以自己的那一份可以變得更多。積極性越高,人們持有的資產就越多。除了滿足日常需求之外,人們漸漸地可以用自己手中的資產來變現出更多的商品物資。

人們在這種社會制度下,要受到不同階級的壓榨,到最後手中所能擁有的果食非常有限。遇到賦稅比較嚴苛的時代,很多人的溫飽都難以解決。但是這絲毫不影響,一部分人長期占有大量的資本。

這些資料是社會中的靈活因素,當社會進入平穩階段之後,它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這會讓更多沒有生產資料的人們投入到手工業生產當中。這是促進社會完善,經濟更加強盛的手段。

從這一點上來看,封建土地制度可以為社會帶來更多可利用的生產資料,經濟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

2.奴隸時期土地全部歸領主所有

在這種制度下,領主把所有的資源占據在自己的名下。社會中大量人口不僅沒有自己的人身自由,還沒有自己可以利用的任何資源。奴隸主和貴族所持有的生產資料也有一定的差異。

他們享有來自奴隸的勞動果食,但是不參與其他經濟活動,就連奴隸本身也無法參與到經濟發展的任何一個環節。

這種制度如果長期存在,就會一直限制國家經濟的發展,土地也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因為奴隸的生產積極性有限,固有的資產難以得到更多的收獲。

在大一統朝代當中,它仍然在社會中存在。和以往封建時代沒有來臨之時不一樣的是,此時的奴隸大多依附與宦官家族生存。隨著權力的興起,大多數奴隸脫離土地的生產場地,到家庭單位中進行服務工作。從這方面看,此時的奴隸產生的價值並不是實質性的糧食或者其他物資。

當這些成果轉換到社會當中的時候,人們無法用計量單位衡量。他們雖然還是勞動者,但是創造出的結果完全不一樣。在新的封建社會中,奴隸制不能在生產資料中占據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把時代的名字交給了封建制度。

封建社會的生產力水平高於奴隸社會

1.生產力是組成社會的關鍵因素

封建社會可以用來轉換經濟的資源比較多,當經濟量增多的時候,人們的需求也會增大。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們更容易提高生產動力。在農業上表現為,更多先進的器具投入生產和勞動,幫助農民勞動的牲畜也會大大增加。交通在交流的過程重不斷提升,經濟往來活動將變得頻繁。

生產力被掌握在大多數人的手中,以國家為主導的相關產業也會跟著增加,但是它的生產力可能不會高於人們自主生產。奴隸制下的生產力沒有足夠的支撐力,人們的生產沒有積極性,對社會資源來說是某一種程度的浪費。

關於奴隸制對生產的影響,國外也沒有停止過
。當時在歐洲人在北美洲地區發現了新的土地,並且將奴隸運往這個地區進行農業生產。

它的出現給地區之間帶來了很大的利益沖突。當這個制度被摘除之後,國家走向了統一,而且被解放出的勞動力和土地有了新的關系,生產力跟著有了很大的提高。

沒有生產力相當於對社會沒有貢獻,所以在以封建制我主體的社會中,後人沒有把奴隸制的稱呼繼續推行下去。它雖然一直殘存的有,但是人們沒有將它產生的生產力計算到整體社會當中。

2.地主所發揮的額外作用

經過各個大朝代的發展,地主已經晉升到了鄉紳的行列當中。這一群體,包括土豪階層在地方上占有一定的權力。
他們常年遠離都城,偏安一隅。依靠著在當地占有的大量資源,很容易出現霸道占取的局面。

為了限制這些勢力的發展,國家會在各個地區安排公務人員。這些地方上的工作人員,在很多時候並沒有足夠的優勢,他們甚至需要依靠豪強們的支持來完成工作。在這種關系下,兩種類型的人很容易勾結在一起,最終受到欺負的是當地的百姓。

“南北東西俱我鄉,聊從地主借麻繩”,
這些地區的地主們也可以利用優勢發揮對社會積極的一面。

有些地方距離都城實在太遠,國家的兵力難以達到這個地區。為了保護當地的主權,政府支持這裏有威望,有實力的人來做護衛隊的首領。有時候這些有權威的人還起到調節鄰裏矛盾的作用。

在法制還沒有到達這個地方的時候,人們會選出一位受人尊重的長者,而且他自身有不錯的家庭背景,讓他出面維持內部的穩定

他們所發揮的作用,在很多時候大於外來的官員所發揮的作用。或者說政府的官員如果想要在地方上有所建樹,必須要和他們維持好關系。在維穩工作中,地主發揮了不可小覷的作用,這是領主們所做不到的。

封建的剝削力度小於奴隸制

1.奴隸制缺乏公平

一個社會的所有生產果食被固定的人群大量剝削,那麼社會中可利用的資源就非常有限,社會的進步就非常緩慢

兩種制度相比,奴隸制度之下的掠取更加殘忍。被奴役的人和主人之間幾乎沒有法律的制約,主人掌握著他們的生死,可以從他們身上獲取錢財和利益,而自己的一切產出量都屬於主人。這種社會沒有更多的層次,只有服務與被服務的一方。

2.封建制有相對公平

在這樣的環境中,人口數量增長緩慢,生產沒法滿足社會更大的需要。“持心如衡,以理為平”,封建社會雖然也有掠奪,但是參與的兩方之間有王法存在,而且還有為其主持公道的工作者

兩者雖然有雇傭或者受納的關系,但是在很多時候是相對獨立的個體。被掠奪者可以尋找雇傭關系之外的勞動渠道,可以創造更多的生產值,這對社會經濟和人口增長是有益的。

結語:

從封建王朝稱呼的分析之中,我們可以看出在社會進步發展的過程中,奴隸制的優勢較小,所以會被淘汰。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自然界中的生物有競爭關系,社會制度在歷史的進程中也有競爭關系。只有平衡好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制度,才會被歷史所選擇,才會被人們所需要。

參考資料:

《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的區別》

《中國通史簡編》

《奴隸社會與封建社會的人地關系》

《井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