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宇宙

《2001:太空漫遊》:劉慈欣說自己所有作品都是對它的“拙劣模仿”


字體大小:
2021年2月02日 -
:     
 

萬卷經典

優質創作者

這一段出現了一個經典鏡頭:猿人把作為武器使用的一段腿骨往天上一扔,下落時直接切換成太空飛船,於是進入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科學家弗洛伊德代表美國航空部門,去月球考察那裏發現的一塊黑石板。這塊黑石板,據研究是300萬年前埋藏在月球地下的。這顯然是智慧生命的作品。美國政府對此嚴格保密,以防引起人們的恐慌。

第三部分,五位宇航員駕駛太空船去木星探險。有三位宇航員處於冬眠狀態,兩位保持清醒,戴維和鮑曼。他們還有一個近似智慧生命的電腦哈爾(HAL)作為助手。

在旅途中,具有自我學習進化能力的哈爾產生了私心。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哈爾設計事故殺死戴維,斷掉另三位冬眠人員的生命線。在哈爾繼續加害鮑曼的時候,鮑曼戰勝了它,把他的主機斷掉,自己駕駛飛船繼續前進。

飛船行進到木星附近,鮑曼遇到了一塊巨大的漂浮的黑石板。他接近黑石板後,迅速進入到一個不可思議的空間。閱曆了種種宇宙奇觀之後,鮑曼融進了黑石板。經曆脫胎換骨的轉換後,他成為超級生命體中的一個組成部分。

這塊神秘的黑石板,貫穿了三個部分。這塊嚴格按照1:4:9比例制作的黑石板,成為宇宙高級生命的象征。(有趣的是,劉慈欣在引用這個比例時,居然寫錯了,寫成1:3:9。)

二、風格詭異,艱難晦澀:時代精神造就的超前科幻經典

這部電影拍攝於1968年,此時人類已經完成首次太空旅行,而後一年,美國則實現了登月——如果美國登月是真的話。

那個時代,美蘇爭霸,競相開啟太空時代。雖然戰爭陰影時刻存在,但人們的精氣神都充滿了冒險與探索氣質。

在這種大時代背景下,庫布裏克開始嘗試打造一部不同於當時主流風格的科幻電影。他找來克拉克,一起設計構思,完成了《2001:太空漫遊》這部作品,開啟了現代科幻電影的時代。

《2001:太空漫遊》充滿哲學隱喻。他采用理查德·斯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Richard Strauss《Also Spracht Zarathustra》)作為兩個主旋律之一(另一個是《藍色多瑙河》),暗示人類的進化,終將走向尼采式的超人。那個凝視地球的太空嬰兒,無疑就是超人。

庫布裏克拒絕商業片的敘事架構與模式,劇情無比晦澀,整部電影很少有對話。人們往往看完一遍不知所雲。如果有人看上三四遍後說看懂了,庫布裏克認為,很有可能是你理解錯了。

庫布裏克精准還原宇宙飛船在太空中行進的場景。影片開頭五分鐘,沒有畫面、沒有對白,一片黑暗,是宇宙的真實寫照。此後宇航員的多數時間是沉默,偶爾伴隨一些噪音。

須知此時人類還沒有登上月球。但庫布裏克的電影提前精准展示了登月的過程。所以,有人甚至懷疑,美國人登月的紀錄片,實際上是庫布裏克在攝影棚裏制作的。是真是假,留待方家探究吧。

庫布裏克打造的很多場景,都成為後來導演們致敬的場景,如鮑曼在電腦主機空間裏拔出電腦的場景,我們在《星際穿越》的多維空間中似乎重現。計算機自我演進,甚至到殺人的境界,這個倫理問題也是一直被後來者探討的問題。這部電影甚至預演了人類與電腦下棋而被人工智能打敗的場景。

伍迪·艾倫說:“在導演的萬神殿中,最高的兩個位子屬於奧遜·威爾斯和斯坦利·庫布裏克。”

三、宇宙高級生命究竟什麼樣?

影片最後一幕,宇宙嬰兒盯著地球的場景,往往令人費解。事實上,要想更好地理解這部電影,小說《2001:太空漫遊》是不可不讀的。電影側重於展示,庫布裏克制造了很多宏大的場景,但是克拉克的腦洞,必須讀過原著才能體會。

阿瑟·克拉克和海因萊因、阿西莫夫並稱為“世界三大科幻小說家”。克拉克是一名理工男。他在1945年提出了3顆衛星覆蓋全球衛星通訊系統的設想,1967年被科學家們實現。據說後來世界通訊衛星組織每年還要向他支付一筆象征性的專利費。

《2001:太空漫遊》故事的構思,最早源於克拉克的一部小說《崗哨》。在設計完電影構思後,克拉克又寫成小說。小說和電影不是一回事。如果只看電影的話,不足以了解克拉克構思的根本。

我認為,小說《2001:太空漫遊》最終探討的是高級生命的存在形態。

小說指出,在鮑曼之前,人類對於外星生命的設想主要有兩種。一種認為,外星生物一定長得像人。另一種觀點則不相信真正先進的生命還需要具備有機的軀體。高級生命肯定會擺脫大自然所給予的脆弱軀體,可以建造金屬與塑料的軀體取而代之,達到不死的境界。

這一派的人甚至認為,對於高級生命來說,大腦也不再是必要的。心靈與機器之間的沖突,最終可能通過完全的共生機制而解決。

生命進化到這一步,豈不就是一組記憶符合?許多宗教猜測過,心智最終可以擺脫物質而獨立存在,就是被稱之為“靈魂”的東西。

《2001:太空漫遊》中的鮑曼,在經曆虛擬房間後,生命逐漸褪去各種實體的物質,他的記憶不斷抽取出來,他也退回到嬰兒狀態。

——這個境界,有點像老子說的“複歸於嬰兒”。

然後,他看到“空中呈現一個有如魅影、泛著微光的長方形。接著它固化成一張晶瑩的板子,透明度逐漸失去,通體布滿一種蒼白的乳光。一些撩人的、難以形容的魅影,在它的表面和內部移動。這些影子結合成一道道的光柱與陰影,然後形成相互交疊的輪輻,配合著現在似乎充塞了整個空間的脈動節拍,開始慢慢轉動。”

鮑曼有了新的生命形態:這種新的生命形態無形無色,單純地以能量的形式、以記憶組的形式存在。

他就具有了超凡的力量。電影最後一幕是這個嬰兒觀看地球。小說則進一步展示了星童的威力:“一千英裏的下方,一部蟄伏已久的載具從沉睡中醒來,在軌道上遲鈍地轉動。它所具有的微弱能量,對他構不成任何威脅,但他還是寧可天空清淨一點。於是他展現了一下意志,軌道上那個相當於百萬噸級核爆的載具在無聲中爆炸,給沉睡中的那半個地球帶來一場短暫、虛假的黎明。”

最後,“他已經是這個世界的主宰了,但他並不確定下一步要做些什麼。”

——這就是神的誕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