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歐美
字體大小:
2021年2月23日 -
:
讀古通今
輕型坦克在二戰時期的生存空間
坦克誕生之初,因為跨越塹壕是一個必要條件,所以在體型上設計的一般都比較大。而後法國率先提出了騎兵坦克的理念,並付出了實際行動,誕生的成果就是雷諾FT-17坦克。除了帶來炮塔結構外,這輛車還開啟了坦克輕量化的風潮。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坦克種類開始呈現暴增的趨勢,且多為體型小巧的款式。這倒不是輕型坦克帶來的優勢有多好,主要是因為經濟大蕭條的影響,大家都比較窮,就算有重型坦克的設計也沒有錢造。但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這種情況發生了轉變。
隨著戰局進入到白熱化階段,人們對坦克防禦和火力的要求也開始高了起來,這一點也直接體現在了這種武器的體型上面。
到了二戰中後期,鋼鐵巨獸橫行的場面十分常見,看似輕型坦克已經沒有了生存空間,其實不然。在坦克往更大更強的趨勢發展時,輕型坦克一樣是戰場上不可或缺的武器,而且數量還不少。像我們常說的輕型坦克可用於偵察,這只是順帶手的事,它的主要用處還是作戰。因為兩軍坦克相遇的情況不是很多,而且打坦克更合適的是反坦克炮或殲擊車,常規坦克主要打的還是步兵和防禦工事。所以輕型坦克當然有生存空間,亦可充當步兵的支援武器。
再來看看二戰前夕的美國,戰爭的陰雲已經彌漫了過來,法國的遭遇也讓美國在武器裝備方面抓起了緊。在這之前,美軍在坦克上面也沒少走彎路,奇形怪狀的產品也沒少出現。二戰前夕美國坦克的配置在歐洲大環境下劣勢明顯,不僅配置較低,而且設計還比較老舊。1938年美軍對M2A4坦克進行了強化,最終投入量產的就是M3斯圖亞特輕型坦克。在這輛坦克活動期間,謝爾曼中型坦克已開始大量在部隊中服役,對比之下,斯圖亞特系列除了便宜外沒有優勢。但就像前文說的那樣,輕型坦克也是必要的,更何況美軍活動的地方又不光是歐洲戰場。
斯圖亞特M3/M5
1941年8月,首批M3斯圖亞特開始下發部隊,其全重14.7噸,前裝甲最厚處達到了38mm,炮盾處達到了51mm。
這一防禦水平加上大角度的傾斜,足以絕大多數單兵攜帶的武器,正面甚至可以抵禦37mm反坦克炮的直接射擊,算是輕型坦克裏相當抗揍的了。車組成員有4個人,炮塔為雙人炮塔。發動機除了使用汽油引擎外,還有1496輛斯圖亞特也使用了柴油引擎,最大移動速度可達每小時56公里。兩側懸掛為板簧式,發動機後置,驅動在前,所以斯圖亞特和謝爾曼有同樣一個缺陷,就是車身太高,因為要給轉動軸留出空間。
主武器是一門37mm坦克炮,車體上擁有航向機槍,這配置對於僅有14噸的輕型坦克來說,已經合格了。在M3斯圖亞特服役之後,對它的改進也一直在持續,1942年的時候,新一代斯圖亞特開始量產,原本想命名為M4,但謝爾曼坦克也叫M4,避免混亂所以直接跳到了M5這個編號,之前的M3斯圖亞特就和一款造型奇特的中型坦克撞名了。二戰期間,美軍並沒像英軍和德軍那樣,有給武器起綽號的習慣,就算有,也不過是士兵之間相互傳的,從不會在官方文件上顯示。所以像“斯圖亞特”這一類的都是戰後才被普及的,貌似是某個玩具廠商起的頭。
M5斯圖亞特的重量比前者要多了兩噸,從外觀上來看,最大的特點就是前裝甲的調整,由原來的梯形結構變成了和謝爾曼一樣的大斜面。
在裝甲厚度沒什麼變化的情況下,極大程度地增強了自身防禦能力和結構抗性。武器方面並沒有什麼改進,還是那門37mm反坦克炮,這算是這輛坦克上最大的缺陷了,火力嚴重不足。雖然不用它打坦克,但口徑太小也難以發揮出壓制性的火力,以及應對突發情況。1944年M5斯圖亞特停產,算上前代產品這一系列一共生產了超過25000輛,可謂數量龐大。
關於斯圖亞特的戰績以及延伸
斯圖亞特系列的首批用戶是在北非戰場上的英軍,得到的反饋很差。1941年11月,有近170輛M3斯圖亞特參與了十字軍行動,在北非的開闊地形上,斯圖亞特坦克還是和德軍坦克相遇了。結果證明,斯圖亞特在歐洲戰場上確實不適合和其他坦克進行戰鬥,在與三號坦克遭遇的時候,是防也防不住打也打不動。另外,斯圖亞特的續航能力也是一個大問題,因為內部結構緊湊,所以油箱很小,若不使用外掛油箱,則只能開出120公里,還不到十字軍坦克的一半。為了讓這它派上點真正用處,英軍將不少斯圖亞特坦克改造成了“袋鼠運兵車”,就是去掉了炮塔結構,也因此降低了耗油量。
蘇聯方面,斯圖亞特的評價就更差了,在東線戰場的標准下,斯圖亞特坦克就如同炮灰一樣。
而板簧式懸掛加上較窄的履帶,也讓這輛坦克很容易在惡劣的地形裏拋錨。後來美國准備提供更先進的M5斯圖亞特,但蘇聯鑒於之前的體驗,直接沒要。當美軍開始使用之後情況就發生了一些轉變,不過是在太平洋的戰場上,面對日本的小坦克,在歐洲受盡了欺負斯圖亞特立刻就找回了自信。同時日軍的反坦克武器也十分有限且效果一般,而且它靈巧的體型也讓它在太平洋的各島嶼上得心應手。回到歐洲戰場,美軍也很快就發現了斯圖亞特不堪重用,隨即解散了大量的輕型坦克營。而這些退居二線的斯圖亞特也沒有閑著,而是繼續充當步兵的支援火力。
結語
1944年整個斯圖亞特系列停產,身為一種設計在戰前就已成型且實力有限的小坦克,它能堅持生產到1944已經很不錯了。停產之後,取而代之的是M24坦克(霞飛),這也證明了美軍對輕型坦克的重視還在持續。而斯圖亞特坦克,憑借優秀的可靠性,戰後依舊在世界上活躍了很長的時間。
參考文獻《M3 & M5 Stuart Light Tank 1940-1945》、《M5A1 Stuart Light Tank Photos and Walk Arounds on Prime Por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