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電商

4萬字全文發布:消費金融行業發展報告2020


字體大小:
2021年2月28日 -
:       
 

零壹財經

摘要

√ 消費金融供給主體不斷增多,市場規模持續擴大隨著消費金融政策的持續向好,無論是以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為代表的傳統消費金融機構,還是以電子商務平台、分期購物平台、網絡借貸平台等為代表的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都獲得了快速發展。


√ 從消費金融市場供給主體看,銀保監會審批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數量從2010年的4家上升到2020年末的27家,並且行業整體盈利狀況良好。

√ 截至2019年末,消費金融公司資產規模達4988.07億元,同比增長28.67%;貸款餘額4722.93億元,同比增長30.5%。

√ 目前,消費金融行業已形成了“消費者+消費金融服務商+資金供給方+消費供給方+消費金融基礎設施”的完整產業鏈。

√ 受疫情影響,加之5G、人工智能、大數據中心、物聯網等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消費金融公司在未來的主要競爭點集中到線上業務。而線上業務中所涉及到的自主獲客能力、智能風控能力、以及數字運營能力,都是中小型消費金融公司實現差異化發展和彎道超車的關鍵。與此同時,各大消費金融公司也加大了對金融科技的投入。

√ 科技賦能已經成為行業共識,科技手段及專利成果廣泛應用於消費信貸的各個流程,極大地拓展了消費金融的業務發展空間。

√ 專利數量在2020年大跨度提升,有8家消費金融公司的公示專利數量累計達到335項,同比上漲了39.6%。

√ 馬上消費在雲平台、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生物識別5大技術持續創新的基礎上,構建了“1+3+N”的技術模式。對包括智能營銷、智能風控、信貸服務、智慧雙錄、貸後管理等全業務流程、全生命周期的研發應用管理形成強大的中台支撐,讓適配多場景的技術體系快速更新迭代,讓業務可以快速響應市場與用戶的需求,為業務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

√ 捷信消費金融步入無接觸時代,逐步增加自動化客服工具的應用,並將基於人工智能的語音機器人、文本聊天機器人和質檢機器人應用在客服環節,提升服務效率。

√ 海爾消費金融立足家電產業布局場景生態,基於對大數據、計算機視覺、知識圖譜、雲計算及語音識別等科技能力的探索,不斷提升線上流程的科技賦能力。通過智能風控實現科技場景化、風控數字化,由線下向“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 中原消費金融構建了數字化驅動的精准營銷體系,通過統一的360標簽畫像體系建設,為個性化差異化的營銷獲客提供數據智能服務,進一步細化數據維度,對客戶生命周期不同階段的營銷效果進行分析,達到千人千面的營銷效果,實現精准營銷,並且能夠實時跟蹤營銷效果並分析評估營銷活動。

√ 盛銀消費金融主要面向遼沈,金融科技已全方位滲透於獲客、風控、運營和客服等各個階段。在大數據方面,盛銀消費金融自建了雲圖數據智能平台,目前已為精准營銷、智能運營、智能客服和實時風控預警等提供了有效服務。

出品|零壹智庫

作者|

王若曦

目錄
摘要導語第一章 消費金融行業概況
一、消費金融生態體系及發展曆程二、我國消費金融發展情況與發展驅動力三、監管環境——規範與鼓勵發展並重第二章 消費金融產業鏈
一、消費金融產業鏈圖譜二、從消費金融公司看消費金融產業鏈三、從其他消費金融服務商看消費金融產業鏈第三章 金融科技創新驅動消費金融新模式
一、消費金融對金融科技的投入二、金融科技的應用第四章 金融科技創新驅動消費金融新模式案例第五章 消費金融未來趨勢及展望
一、目前消費金融行業存在的問題二、消費金融行業發展趨勢——競爭加劇、持牌化、科技化、規範化


2020年新冠疫情沖擊,消費金融行業整體增速放緩,加速了科技化轉型,但各項利好政策陸續出台,消費金融公司拍照審批加速,大型機構紛紛入局,再加之居民消費能力、消費需求升級、行業滲透率較低等因素,消費金融行業仍有強大發展空間與潛力;在鼓勵發展的同時,各項強監管相繼落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平衡創新與風險,遏制盲目擴張和濫用杠杆風險。

最高法限定民間最高借貸利率,4倍LPR是否適用消費金融仍在探索;網絡小貸新規出台,消費金融牌照身價隨之水漲船高;場景金融暴雷,場景的交易風險與金融的信用風險疊加到了一起;新冠疫情讓行業從線下走向線上,面臨更嚴峻的考驗……

伴隨著我國疫情的有效防控,經濟的逐漸複蘇,“十四五規劃”的出台,國家推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消費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受到國家重點扶持,消費金融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隨著平安、小米、螞蟻、唯品會牽頭設立的消費金融公司獲批籌建,我國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數量從2010年的4家上升到2020年末的27家。頭部機構紛紛入局,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隨著市場競爭程度的加劇,消費金融行業的競爭方式也將隨著改變。從增量客戶的競爭轉向存量客戶的競爭,從不同客群、不同產品、不同場景之間的差異化競爭,轉向相同客群、同類產品、同場景之間同質化的價格競爭,從產品和價格的競爭逐步轉向金融科技和管理能力的競爭。

競爭必然導致優勝劣汰的馬太效應和擠出效應,強者的市場地位在競爭中不斷穩固和增強;弱者在競爭中市場規模不斷萎縮,甚至可能被擠出市場。

本報告基於專業研究並調研了行業領先的消費金融公司,包括馬上、捷信、海爾、中原和盛銀消費金融。從消費金融行業目前的行業現狀,監管中面臨的利好與困境,消費金融產業鏈的發展,以及現階段金融科技如何解決消費金融各流程的痛點問題,對消費金融行業進行探索與分析。01消費金融行業概況

一、消費金融生態體系及發展曆程

(一)消費金融行業參與主體

消費金融是向各階層消費者提供消費貸款的現代金融服務方式。金融機構以信貸的服務方法,提供信貸金額給群眾消費者以滿足其消費需求,進而對消費市場進行開拓發展,促進發展現代化金融服務方式。

廣義上的消費金融企業是指從事消費金融行業的企業,狹義的消費金融企業可以用消費金融公司代稱,指的是已通過中國銀監會批准,設立於中國境內,並未對公眾存款進行吸收,基於分散以及小額等原則,將以消費作為主要目的的相關貸款提供給境內居民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目前消費金融行業的參與主體主要包括: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等持牌金融機構;電商平台、互聯網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非持牌機構。

表1:消費金融行業主要參與主體

來源:公開資料,零壹智庫

(二)消費金融行業發展曆程

國內消費金融起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曆經數十年的發展,經曆了四大發展階段,目前已經進入規範整頓期。

萌芽期(1985-2008):1985年,中國銀行發行了中國第一張信用卡,標志我國消費金融業務的開啟。在此期間,以銀行提供房屋按揭貸款、汽車按揭貸款、信用卡為主,持牌汽車金融公司提供汽車信貸產品為輔。

試點探索期(2009-2012):2009年7月,銀監會公布並實施《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首批獲批試點的消費金融公司成立,提供不包括房貸、車貸的消費信貸服務的消費金融公司成為消費金融業的有效補充。

修訂啟動期(2013-2014):2013年11月,銀監會擴大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範圍,並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行業發展進入高速時期。自2013年6月螞蟻金服“餘額寶”上線以來,“互聯網+”金融模式開啟。

高速發展期(2015-2017):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大型電商、互聯網公司、P2P平台等細分平台紛紛布局消費金融,市場參與主體日漸豐富。2015年7月,消費金融公司擴大試點範圍至全國。同時放開消費金融市場准入,並鼓勵符合要求的民間資本發起設立消費金融公司。

規範整頓期(2017至今):2017年,《關於立即暫停批設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一系列監管政策,對暴力催收、多頭借貸、資金流向進行嚴肅整頓,行業進入調整期。

2018年起,後續監管政策出台釋放積極信號。開放商業銀行開展互聯網貸款合作的口徑,以及“百行征信”正式營業的宣告,消費金融行業將在規範中迎來下一波增長。

我國金融監管要求金融機構服務實體經濟,不能脫實向虛,而消費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即促進消費,要求資金流向是有具體消費場景的。在監管的高壓下,有場景的消費金融業務將在未來陽光、積極地占領市場份額。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整頓,無牌照機構多從事助貸,如導流、科技輸出等業務,不能參與核心業務環節。大浪淘沙過後,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和有存量小貸牌照的互聯網巨頭將逐漸規範平台合作、管理,整個行業發展將漸入穩定期。

二、我國消費金融發展情況與發展驅動力

(一)消費金融行業整體增速放緩

自2015年以來,消費金融行業規模迅速擴張。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末,消費貸款餘額(不含房貸、經營貸)13.91萬億元,較2015年的5.92億元提升了約135%。2017-2019年間,消費金融行業增速分別為38.13%、24.12%、15.92%,增速持續下滑,行業發展明顯放緩。

截至2019年末,我國消費金融市場整體規模高達122473.17億元,消費金融公司市場份額僅占其中4%,消費金融公司發展空間巨大。

隨著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消費金融政策持續利好,消費金融服務商也在不斷增多,無論是以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為代表的傳統消費金融機構,還是以電子商務平台、分期購物平台、網絡借貸平台等為代表的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都獲得了快速發展。

中國銀保監會審核批准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數量從2010年的4家上升到2020年末的27家,並且行業整體盈利狀況良好。截至2019年末,消費金融公司資產規模達4988.07億元,同比增長28.67%;貸款餘額4722.93億元,同比增長30.5%。

圖1:2016-2019年消費金融公司資產規模與貸款餘額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銀行業協會消費金融專業委員會

(二)消費市場: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增加,消費成經濟增長主要驅動力

居民消費支出快速增長,催生巨大的消費金融需求。

一方面,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我國居民消費能力逐步提升,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從基本消費發展到升級消費,消費理念從“理性消費”到“感覺消費”並進一步發展到“感性消費”。

另一方面,消費能力的逐年提升,催生消費金融市場需求。從消費能力看,從2013年至2019年末,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8311元增至30733元,共計增長67.84%,年複利增長7.68%;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從13220元增至21559元,總計增長63.07%,年複利增長7.24%。兩者的增速都快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隨著人民財富的逐年積累,人民對消費品的需求日益增長,對生活質量的追求逐年提高,從而催生我國消費金融市場的巨大需求,我國短期消費貸款占比不斷提高。

圖2:2015-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變化圖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但目前,消費金融供給仍顯不足:近40%成年人未獲得消費信貸。

(三)金融科技賦能消費金融轉型升級

1. 金融科技的發展為促進消費金融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隨著金融科技的發展,借助互聯網和5G通訊,城鄉差別、數字鴻溝等不斷縮小,傳統消費金融發展面臨的成本較高、收益不足、效率和安全難以兼顧等問題逐步得到了解決。線上獲客、自動化審批逐步成為市場主流,借助人臉識別、機器學習、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在批量處理客戶申請及審批的同時,引入機器人自動催收,兼顧效率性和安全性。消費金融公司利用金融科技,不斷降低服務門檻和運營成本,將金融服務融入民生應用場景,覆蓋更多的人群,大大促進了行業發展。

金融科技在消費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促使消費金融更具普惠性,能夠契合消費金融的小額、分散的信貸原則,可以覆蓋更多的中低收入客戶。金融科技的可應用性增強,也促使消費金融可擴展到租房、教育、裝修、醫美消費的多個應用場景。

2. 金融科技的深化應用,助推消費金融向“無接觸金融”業態發展。

互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促使消費金融行業從傳統消費金融時期(2009—2013年)向互聯網消費金融時期(2013年至今)邁進與發展。互聯網消費金融是指通過互聯網來向個人或家庭提供與消費相關的支付、儲蓄、理財、信貸以及風險管理等金融活動。

2020年,疫情的爆發驅使消費金融逐漸向線上化、無接觸消費金融業態發展。

消費金融業務從獲客到貸前、貸中、貸後基本實現全流程線上化,金融科技為消費金融創新奠定基礎,服務於消費金融的產品設計、營銷推廣、風險評估、額度授信、信用增加、合約簽訂、貸後管理以及債務催收等諸多環節,全面助推消費金融行業優化升級。

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金融科技的興起促進消費金融行業的客戶准入、金融定價模型與風險控制日益成熟,讓長期遊離在傳統消費金融之外的中低收入“基准”用戶能夠實現互聯網消費金融的可得性,從而對傳統消費金融形成重大沖擊,加劇了消費金融行業的競爭格局。

雖然傳統消費金融機構(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在中高端用戶、業務開展、風險管理、征信數據獲取、資金獲得等方面具有優勢。

然而,互聯網消費金融機構優勢與傳統消費金融機構互有不同,錯位競爭:一是在目標客戶定位上,互聯網消費金融主要針對年輕的中低收入人群,覆蓋了傳統消費金融機構客戶群的空白市場;二是在消費金融產品上,互聯網消費金融主要是以小額、高頻的消費分期或者“現金貸”為主,不同於傳統消費金融大額低頻的消費貸款;三是在風險控制上,互聯網消費金融是以大數據為基礎的大數據征信與機器審核,不同於傳統消費金融的中國人民銀行征信與人工審核。

圖3:科技賦能消費金融五大方面

來源:零壹智庫

三、監管環境——規範與鼓勵發展並重

(一)消費金融監管曆程

消費金融領域的監管,始於上世紀90年代末期,1999年央行頒布《關於開展個人消費信貸指導意見》(2010年廢止),政府正式干預消費金融領域。此後,針對消費金融業務開展、消費者權益保護、金融市場秩序等問題,各部門相繼出台一系列政策完善消費金融行業監管。

2009年《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的出台,開啟消費金融公司持牌經營的序幕,同時設立四個消費金融試點省市,在2013年試點擴展到16省市,2015年試點擴大至全國範圍。2017年現金貸問題爆發,監管針對消費金融業務開始進行重點風險整治,包括暫停批設網絡小額貸款公司、整治校園貸、規範個人消費貸款業務等。

2020年是消費金融行業迎來機遇的一年,也是繼續完善監管、有序發展的一年。從年初政府工作報告,到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再到年末“十四五”規劃的出台,都提出了要多措並舉促消費。而消費的提振也需要消費金融服務實體,推動消費增長。從人民銀行官員講話到《關於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若幹措施的通知》,再到《關於促進消費金融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金融監管部門推出一系列政策鼓勵消費金融行業發展,支持消費複蘇。

表2:2020年以來消費金融行業相關監管政策

來源:零壹智庫整理

(二)各部門出台政策支持金融科技發展,消費金融向金融科技轉型

近幾年,我國各部門相繼出台了一系列相關政策,支持金融科技的發展。2018年9月, 發改委等部門發布《關於發展數字經濟穩定並擴大就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伴隨數字經濟不斷壯大,國民數字素養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數字人才規模穩步擴大,數字經濟領域成為吸納就業的重要渠道。

2019年8月, 央行發布《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明確提出將把金融科技打造成為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並對未來3年的金融科技工作做出頂層設計。2019年10月, 央行上海總部發布《關於促進金融科技發展 支持上海建設金融科技中心的指導意見》,從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金融科技生態圈、深化金融科技成果應用、加大新興技術研發、持續優化金融服務、加強長三角金融科技合作共享、提升金融科技風險管理水平、提升金融科技監管效能、加強人才培養和合作交流等八個方面提出40項指導意見。

2020年,多項針對金融科技領域的強監管政策紛紛落地(或征求意見):從最高法限定民間最高借貸利率,到金融控股公司納入監管,再到反壟斷指南的推出,監管采取一系列措施平衡創新與風險的關系,遏制盲目擴張和濫用杠杆風險,夯實了整個消費金融業的監管框架。

表3:2020年金融科技相關政策

來源:零壹智庫整理

國家出台的相關政策,助力消費金融向金融科技轉型。未來,消費金融公司將從過去嚴重依賴“鋪網點、搞地推”式的資金或線下驅動型,轉化為“金融科技驅動型”,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金融科技的應用,從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轉化升級為科技消費金融公司。

(三)4倍LPR利劍高懸:從判例、利率、融資成本看消費金融公司影響

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新司法解釋,界定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為一年期LPR的4倍,取代原來“以24%和36%為基准的兩線三區”的規定。根據最新LPR報價計算,當前司法保護上限為15.4%。

新規發布後,消費金融公司等持牌金融機構是否適用該新規,及其將帶來的影響一直是業界熱議的話題。

1. 金融機構借貸糾紛不適用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

11月12日,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官方微信公告了“關於溫州市甌海區人民法院就平安銀行溫州分行與洪某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一案作出的民事判決”,該院二審判決認為,本案系金融借款糾紛,根據新民間借貸司法解釋第一條第二款的規定,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因發放貸款等相關金融業務引發的糾紛,不適用該司法解釋。一審判決將案件中金融借款合同裏約定的利息、複利和逾期利息,按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4倍進行調整,屬適用法律錯誤,應予糾正。

雖然《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規定》(下稱《民間借貸新規》)中明確,“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設立的從事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因發放貸款等相關金融業務引發的糾紛,不適用本規定”,但其發布三個月以來,各地方法院在相關的判決上仍存在分歧。

此前,持牌消金機構的利率司法保護上限為24%,利息和罰息均按照年利率24%計算。法院根據24%審判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是參照最高人民法院此前頒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金融審判工作的若幹意見》。這個文件要求金融借款合同的借款人以貸款人同時主張的利息、複利、罰息、違約金和其他費用過高,顯著背離實際損失為由,請求對總計超過年利率24%的部分予以調減的,應予支持。

繼行業普遍認為民間借貸利率新規不適用金融機構,金融借款合同糾紛仍采用24%的兩線三區標准判決之後,也有部分法院突破性地采取民間借貸新規審判金融機構借款案件。

2. 多數判決仍采用年利率24%計算利息

零壹智庫查詢裁判文書網發現,從2020年8月20日至11月20日,裁判文書網中與消費金融公司相關的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民事判決有1217起。

其中廣東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數最多,3個月共918起;其次是河北、山東、江西、河南、江蘇、湖北、四川、浙江57、56、46、41、33、27、22、12起案例,重慶、安徽、福建案例數分別為2、2、1起。

北京、天津、山西、遼寧、內蒙、湖南、黑龍江這7省市設有消費金融公司,但近三個月暫未出現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判決。

圖4:2020.8.20-2020.11.20各地消費金融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例數

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零壹智庫整理

自《民間借貸新規》發布3個月以來,與中銀消費金融、捷信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等公司相關的金融借貸合同糾紛案例大多還是以24%的利率上限作為判決依據,亦有地方法院判決消費金融公司需按照4倍LPR來執行。

例如,10月12日,成都市郫都區法院發布了多則四川錦程消費金融與個人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判決書,要求錦程消費金融的利息、罰息、複利、違約金以不超過同期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的四倍為限。

圖5:四川錦程消費金融借款合同糾紛判決書

來源:裁判文書網

法院指出,對四川錦程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要求借款人提前歸還剩餘本金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而對四川錦程消費金融有限責任公司主張的利息、罰息、複利、違約金標准予以駁回。

除了錦程消費金融一例外,10月29日,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法院對湖南長銀五八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的兩起判決中,對於“罰息”利率標准按照4倍LPR計算,並“新老劃斷”。

該法院稱,原告、被告雙方在合同中約定,借款人自逾期之日起向貸款人支付罰息,罰息的計算標准為貸款日利率的1.5倍。原告訴求中主張的利息,實際性質為罰息。罰息已超過一年期LPR的保護上限,本院參照原告起訴時一年期LPR的四倍進行計算,被告應向原告支付罰息暫計算至2020年8月9日,此後的罰息按LPR四倍的標准計算至實際清償之日止。對原告主張的超出部分,本院不予支持。

3. 持牌消金公司是否適用4倍LPR?

目前來看,比較民間借貸新規發布後地方法院公布的新判例,可以發現不同法院在對涉及持牌金融機構的案件進行判決時仍存在分歧,在是否參考新規上未形成統一看法。

在此背景下,多數金融機構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仍處於觀望狀態。最高法和金融監管部門暫未就金融借款利率出台指導文件,基層法院在處理具體案件時,參考其他法院,尤其是基層法院所在地省高院、上級中院關於類似案件的生效判決,是慣常做法。

有法院工作人員表示持牌機構銀行、消金、小貸公司等所發放貸款,不屬於民間借貸範疇。持牌機構利率上限,具體得根據持牌機構對應監管具體細則要求。目前,一些持牌金融機構正在觀望各地金融辦是否有明確態度及要求。

另據21財經報道,有東南沿海地區消費金融公司人士表示,監管已窗口指導,要求部分消費金融公司新發放貸款利率不得超過最高4倍LPR利率即15.4%。

4. 消費金融公司大多數產品利率高於4倍LPR

零壹智庫選取了10家消費金融公司的產品進行利率分析,其中包含4家頭部消費金融公司,捷信、招聯、馬上和興業消費金融,以及平安、晉商、杭銀、蘇寧、長銀及湖北消費金融6家中小型消費金融公司。

目前通過各大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官網、APP或者微信公眾號,幾乎很難直接看到各個產品的定價利率,即使通過人工客服咨詢,也無法告知具體的定價,需要客戶完成申請後才能在生成的貸款合同中看到實際的貸款利率,一般根據每個客戶的資質會有差異。如興業消費金融、蘇寧消費金融、長銀消費金融並未公開利率情況。

目前捷信、招聯、馬上、平安、杭銀、晉商、湖北消費金融可以通過公開渠道獲得產品的利率報價。捷信和晉商消費金融的產品價目表較為詳細,各類產品的信息披露相對較為充分,其他大多數公司僅披露產品的最低日利率。

表4:7家消費金融公司產品利率

來源:各公司官網、app,零壹智庫整理

注:1.由於每家公司產品較多,此處僅選取其中幾個產品進行參考;

2. 興業消費金融、蘇寧消費金融、長銀消費金融並未公開利率情況,因此未列入表內。

3.馬上消費利率為零壹智庫測試得出,僅供參考。

其中:捷信消費金融產品分為“消費貸”、“商品貸”,根據不同分期產品進行定價,報價包含利率和服務費。以“捷信隨心貸”為例,貸款金額從1000-10000元,可分期10-24期,年貸款利率21%,年客戶服務費14.568%,綜合息費年利率接近36%。

表5:“捷信隨心貸”商品貸產品價目表 (適用於手機類,時尚消費品,個人電腦和辦公通訊工具,摩托車,家用電器,其他)

來源:捷信消費金融官網

招聯消費金融有“招聯金融”和“招聯好期待”兩個APP,其中招聯金融提供現金借貸、分期消費、免息購物服務;招聯好期貸是招聯金融旗下線上信用貸款產品,支持7*24小時隨時借款,最高額度20萬元,最長借款期限36個月。此外還針對優質白領打造了循環額度的“白領貸”,解決優質客戶臨時消費資金需求的一次性高額度產品“大期待”等。

其APP顯示產品的最低日利率0.029%,折合年化利率為10.44%,但該利率僅針對最優質的客戶,次之的客戶最終利率都會根據評分進行上浮。

馬上消費目前主要的貸款產品是“安逸花”和“馬上消費”。安逸花是一款循環額度的信貸產品,根據用戶的信用情況,提供500-200000元的貸款額度,用戶可以在額度範圍內取現、分期、消費。

安逸花借款利率並沒有明確在APP中顯示,零壹智庫咨詢客服後得知,安逸花借款利率會根據實際使用按月或日收取,具體執行利率以借款信息確認頁面展示數據為准,未提現金額部分不收取。另外開通逸驪會員,可享利息減免。經測試安逸花借款功能發現,獲得49900的借款額度,借款3-12月,日利率在0.0654%-0.0554%浮動,借款時間越長,利率越低,折合年化利率19.944%-23.544%。具體利率有可能因不同人群信用不同而有所浮動。

圖6:安逸花界面截圖

來源:安逸花APP

晉商消費金融官網介紹,目前該公司主要推出晉情貸、晉享分期、晉享錢包三類產品,其中,晉享錢包是一款憑身份證即可在線申請貸款的手機借錢App,App中的“信用錢包”產品是晉商消金推出的一款線上小額循環現金貸款產品,號稱“無擔保,無抵押,最高授信20萬元”,且能隨借隨還,按日計息,無提前還款手續費。

根據晉商消費金融官網的產品價位表,旗下產品利率浮動較大,根據不同類型所針對不同人群的資質,利率從0%-36%不等。

表6:晉商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產品價目表

來源:晉商消費金融官網

杭銀消費金融的產品根據客群不同做了差異化定價,其中尊享貸主要面向公務員、事業單位在編在崗人員及壟斷專業企業、事業單位轉制企業、央企、大型國企員工,這一客群的工作和收入穩定性極高,其日利率定價0.0322%,折合年化利率達到11.59%;而輕享貸產品沒有客群做限制,貸款的月費率達到了1.7%,折合年化達到了20.4%。

湖北消金現在官網主推的兩款產品“嗨貸”、“小魚福卡”。“小魚福卡” 可實現全流程APP線上辦理,屬於小額循環貸,主要針對22-55歲人群,500元起借,額度最高20萬,日息0.027%,提交二代身份證信息,審核後可循環使用。

平安消費金融旗下個人消費循環信用貸款產品——平安小橙花,僅在首頁顯示了最低年化利率14.04%。

綜合下來,捷信的綜合年利率最高,接近36%。不難看出,消費金融公司大部分產品利率都是高於4倍LPR的,一旦監管把利率上限設定到一年期LPR的四倍,對消費金融公司的業務影響極大,大部分產品面臨利率下調的影響,這使得一些資金成本較高的消費金融公司面臨不小的息差壓力。

5. 消費金融公司的資金成本偏高

從資金成本來看,由於消費金融公司無法吸收存款,所以其資金成本遠高於銀行等金融機構。目前消費金融公司可以通過股東增資、銀行間同業拆借、向金融機構借款、發行ABS還有銀團貸款等方式獲得資金。

銀保監會辦公廳日前向各地銀保監局下發《關於促進消費金融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後,支持消費金融公司通過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開展政策的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業務及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二級資本債的方式進行融資。

銀行系的消費金融一般偏向於通過同業拆借來獲取資金,截至目前共有20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批加入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

而發行金融債和ABS募集資金對消費金融公司來說存在一定的門檻,需要達到監管部門的要求並完成審批。根據《中國銀保監會非銀行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規定,消費金融公司發行金融債券,需滿足資本充足性指標不低於監管部門的最低要求且最近3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發行ABS則需滿足消費金融公司最近3年內無重大違法違規行為,或者已整改到位並經銀保監會或其派出機構認可。

除了資金成本外,消費金融公司的成本還包含獲客成本、風險成本、運營成本等。由於疫情影響,2020年以來,消費金融公司的獲客成本也在不斷升高,逾期風險也較大,在此情況下,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成本優勢較為明顯,可以承受相對低的利率上限;對於非銀行系消費金融機構來說,各項成本已經居高不下,一旦監管把利率上限設定到一年期LPR的四倍,基本難以維持盈虧平衡。

(四)消費金融公司合規性理念日益增強

2020年招聯消費金融因存在誇大及誤導宣傳、未向客戶提供實質性服務而不當收取費用、對合作商管控不力、催收管理不到位等四大問題,被銀保監會點名批評,其實招聯並不是首家被監管處罰的機構。

從曆年監管處罰來看,2016年,北銀消費金融被罰款150萬元;2017年消費金融公司處罰數量最多,共計990萬元,隨後幾年,處罰數量及金額均有所下降;2018年,中銀消費金融、杭銀消費金融、海爾消費金融、北銀消費金融被處罰,共計罰款388.68萬元;2019年,華融消費金融、中原消費金融、盛銀消費金融、晉商消費金融被處罰,共計罰款170萬元。2020年共計罰款90萬元,已達新低,在監管趨嚴的前提下,消費金融公司合規性理念日益增強。

表7:2020年消費金融公司監管處罰案例

來源:零壹智庫
02消費金融產業鏈

一、消費金融產業鏈圖譜

目前,消費金融行業已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其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電商平台、互聯網公司及金融科技公司作為消費金融服務商,是產業鏈的核心。學生、藍領、白領等消費者構成了產業鏈中的資金需求者,銀行通過自有資金,消費金融公司等同業拆借、發行ABS、金融債等融資手段獲取資金,成為資金供給方,消費供給方則有線上線下不同場景的消費渠道,監管+支付+征信+金融科技共同構成了消費金融的基礎設施,從而打造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閉環。

圖7:消費金融產業鏈圖譜

來源:零壹智庫

(一)資金需求方:客群年輕化,頭部機構用戶群體更加廣泛

隨著社會發展,我國居民的消費觀念發生深刻變化,超前消費逐漸為社會文化普遍接受。伴隨消費升級,90後等青年群體與使用率不斷提升,消費金融滲透率和使用率不斷提升。

從用戶群上看,銀行的零售信貸和信用卡業務,主要覆蓋資質最優的客戶群體;而消費金融公司主要面向中低端的長尾客群,對銀行消費金融業務形成良好補充。

越來越多的消費金融公司開始面向年輕人進行營銷與推廣。

中原消費金融開啟“線上+線下”、“跨界+合作”的品牌年輕化布局:與網易共創了網易噠噠第一個商業化條漫項目、推出了年度刷屏H5;獨家冠名第18屆上海國際大學生廣告節,借助年輕人的無限創意與巨大腦洞,為品牌注入新的活力與能量;攜手企鵝電競和鬥魚等平台,進軍電競直播領域多種操作創造了互聯網消費金融領域的新玩法。通過年輕化的品牌建設顯著提升了青年人中對品牌的認知,進行自然流量的轉化。

在機構類型上,頭部消費金融公司覆蓋用戶群體更加廣泛,規模較小的消費金融公司覆蓋用戶群體較窄,例如,杭銀消費金融主要用戶為公務員、事業單位、優質企業在職員工等客群,消費分期客戶群體更加面向杭州本地居民。

(二)消費供給方:消費場景線上化,驅動行業數字化轉型

受疫情的沖擊,線下消費受到嚴重沖擊,然而對於積極尋求拓展線上服務平台並提升金融科技能力的消費金融公司而言,此次疫情或將成為行業加速數字化轉型的一個關鍵時點。

目前消費金融公司的消費信貸用途從家電、家裝延伸至教育培訓、旅遊等越來越多的非耐用品和服務性消費領域,在旅遊、家裝、教育培訓、健身、生活美容等新興消費場景也積極進行布局。然而,這些消費場景更多的依托於線下,受此次疫情的影響較大。疫情期間,催生出一批線上場景,如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

消費金融公司通過線上服務與遠程辦公來保障存量業務的有序推進。盡管線下消費場景受限對新增信貸產生了較大影響,但隨著居民線上消費需求的增加,借貸流程也從線下逐步向線上轉移,“無接觸”的線上信貸業務開始穩步增長。

在疫情帶來的挑戰之下,中原消費金融、馬上消費等都在通過發揮自身的科技力量,讓用戶獲得優質、便捷的金融服務體驗,保障公司的高效、有序運轉。

例如中原消費金融基於對大數據的文本檢索、文本分類、信息抽取、知識圖譜等應用聚合,利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將其集成於智能機器人中,並完成了上千個問題的知識搜集、篩選與話術修改,可以有針對性的對客戶的個性化疫情問題進行回答與解釋。

目前,招聯消費金融啟用了約5000個智能機器人,承擔起了95%的客戶服務與貸後資產管理。馬上消費也創新啟用了“雲呼叫中心”辦公機制,呼叫中心的坐席人員在家可以通過PC端、WEB應用白名單等登陸呼叫中心管理平台,實現了客服及貸後管理人員實時為客戶提供服務。

一直以來,因基礎征信數據的缺失,消費金融機構都在積極的應用人工智能技術。面對此次突發事件,AI機器人發揮了關鍵的作用,也是疫情期間消費金融公司最為突出的一項科技應用。在避免因人員聚集帶來的交叉感染風險的同時,能夠利用基於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等綜合的科技手段來保證業務的正常運營。疫情過後,人工智能與智能機器人在消費金融領域的應用與推廣預計將會迎來又一波高潮。

二、從消費金融公司看消費金融產業鏈

(一)現狀:消費金融牌照批複開閘 持牌化趨勢顯現

2020年至今,全國獲批籌建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達33家,其中27家已開業。2020年獲批籌建的消費金融公司已有5家,其中,小米消費金融、北京陽光消費金融已開業,螞蟻消費金融、唯品富邦消費金融、蘇銀凱消費金融正在籌建中。

獲批的消費金融公司中,富銀消費金融、冀銀消費金融以及易生華通消費金融獲批籌建後始終未能落地開業。

表8:2020年開業/獲批籌建的消費金融公司

來源:企查查,零壹智庫

2009年7月銀監會公布《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在北京、天津、上海、成都啟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審批工作。2010年初,銀監會相繼批准了北銀、中銀、四川錦程和捷信四家消費金融公司。

2013年,銀監會對《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從出資人、經營範圍、經營區域及監管指標等方面降低了限制,並將試點範圍擴大到16個城市。在政策支持下,2014年-2016年消費金融公司迎來獲批籌建的小高潮。

2017-2019年進入嚴監管階段,三年分別獲批了1家、2家、1家。2020年又5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批,消費金融牌照發放明顯提速。

圖8:2010-2020年消費金融公司獲批籌建數量

數據來源:銀保監會網站,零壹智庫

消費金融持牌化已然成為趨勢。

此外,隨著2020年11月2日《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新規》)的發布,網絡小貸的門檻被拉高,消費金融牌照無論是從注冊資本限制來看,還是注冊地以及業務杠杆方面都明顯優於網絡小貸牌照,甚至未來小貸公司有可能通過轉型申請消費金融牌照來尋求生路。消費金融牌照身價也隨之水漲船高。

但消費金融牌照也不易獲取。據零壹智庫不完全統計,仍有5家消費金融公司在擬設立進程中,有的機構自計劃申請至今已有兩三年的時間。

表9:擬設立消費金融公司名單

整理:零壹智庫

除此之外,上海農商行、建設銀行都在緊密籌劃設立消費金融公司。

隨著平安、小米、螞蟻、唯品會牽頭設立的消費金融公司獲批籌建,頭部機構聚集越來越多的資源,甚至形成完整閉環生態,持牌消費金融行業正在不斷添加新生力量。

9月11日,重慶銀保監局批複同意馬上消費A股上市申請,這意味著,馬上消費一旦成功上市,將成為國內首家上市的消費金融公司。

群雄逐鹿,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二)全國20省市已設立消費金融公司

從地域分布來看,全國已有20個省設立了消費金融公司。盡管最開始銀保監會對消費金融公司設立的原則是:一地一家,成熟一家,設立一家,但在2015年後,這一原則便被打破。北京、上海、重慶三地各擁有3家消費金融公司,四川、廣東、福建和江蘇分別擁有2家消費金融公司,浙江、天津、陝西、山西、山東、內蒙古、遼寧、湖南、湖北、黑龍江、河南、河北、安徽均有1家消費金融公司。

圖9:消費金融公司地域分布圖

來源:零壹智庫

不難發現,消費金融公司的設立以北京、上海、重慶為三角區向周邊地區進行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的發展。其中北京擁有北銀、中信和北京陽光消費金融,上海擁有中銀、尚誠和平安消費金融,重慶則擁有馬上消費、小米消費金融和螞蟻消費金融。

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還有14個屬於空白狀態,分別為西藏、新疆、青海、寧夏、甘肅、江西、雲南、貴州、吉林、廣西等地。這些地區也在積極申請設立消費金融公司,其中雲南的富滇銀行曾在2015年獲批籌建富銀消費金融,然而曆經多年並未成功落地。

然而,進行消費金融公司開業“拉鋸戰”的除了富銀消費金融以外,還有冀銀消費金融和易生華通消費金融,分別在2016年8月和2017年1月獲批後至今未營業。

(三)六大派系:台資銀行頻繁入股

根據股東類型和持股比例,已開業27家消費金融公司分為6大派系:14家“銀行+產業系”、8家銀行控股系、2家產業系、1家外商獨資系、1家AMC系和1家信托系。

此外,2020年獲批籌建的5家公司中,陽光消費金融、四川省唯品富邦消費金融、蘇銀凱消費金融3家為台資銀行入股。繼金美信消費金融後,兩岸合資消費金融公司達到4家。

圖10:27家消費金融公司6大派系數量情況

數據來源:零壹智庫(

截至2020年12月末

“銀行+產業系”是指非銀行控股,但既有銀行參股,又有產業類公司參股的消費金融公司,這些產業類公司包括百貨公司、通訊公司、家電公司、互聯網公司、珠寶公司以及科技公司等。它們把銀行的資金優勢和產業類公司的渠道優勢相融合,達到1+1>2的效果。

銀行控股系的包括1家國有大行郵儲銀行、2家股份制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還有5家城商行哈爾濱銀行、長沙銀行、長安銀行、中原銀行以及盛京銀行。這類的消費金融公司資金來源主要依靠銀行股東,資金具有穩定性和流動性優勢,如銀行授信和銀團貸款等。在渠道方面,大部分消費金融公司不僅可以利用銀行股東的客戶資源和網絡資源拓展客戶,還可以利用銀行風控體系發展業務。

產業系是指無銀行參股,只有產業類公司參股的消費金融公司。例如,海爾消費金融主要依托股東的場景、產品和品牌的天然優勢發展消費金融業務。海爾消費金融的兩大股東分別是全球大型家電品牌海爾集團和全國性家居行業運營商紅星美凱龍,它正是利用這一優勢在很多場景下都進行了布局。官網上顯示海爾消費金融場景分期包括了家居、裝修、家電、教育領域。

外商獨資系全國僅1家——捷信消費金融公司,其母公司PPF集團是全球最大的銷售點貸款提供商。從2018年業績看,捷信消費金融已成為消費金融公司“領頭羊”,把國際經驗與中國市場相結合,“本土化”經驗效果較好。目前,全國消費金融公司中有外資參與市場的主體數量較少。

AMC系是指非銀行金融機構資產管理公司控股的消費金融公司。目前僅有華融消費金融,是由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持股55%和合肥百貨大樓持股23%共同設立。

信托系是指信托公司作為主要發起股東而設立的消費金融公司。2019年6月,由中信信托作為股東之一發起的中信消費金融獲批開業,這是全國首家信托公司參與設立的消費金融公司。

按公司注冊資本排序,捷信、馬上、招聯消費金融位居前三。

而新獲批的消費金融公司中,螞蟻消費金融初始注冊資本為80億元,如果順利成立,螞蟻消費金融注冊資本將躍居行業第一。

表9:已開業消費金融公司股東及注冊資本信息

來源:零壹智庫

(四)持牌消費金融累計增資239億元,捷信、馬上、興業遙遙領先

從注冊資本來看,截至2020年9月底,27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注冊資本合計達443.4億元。截至目前,開業的消費金融公司中,注冊資本最高的為70億元,最低為3億元。若以10億為統計口徑,注冊資本超過10億元的有15家,成為持牌消費金融的中堅力量。

未開業的消費金融公司中,螞蟻消費金融初始注冊資本就高達80億元。

圖11:消費金融公司注冊資本(單位:億元)

來源:企查查、零壹智庫

從增資方面來看,2018年至今,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大規模增資擴股,以適應監管要求和市場競爭。據不完全統計,在已開業的27家持牌消金公司中,有21家公司均有過至少一次的增資行為,增資比例從31%到2233%不等。其中,捷信、馬上、興業消費金融的增資幅度位居行業前三。

圖12:消費金融公司增資前後注冊資本對比

來源:零壹智庫

捷信消費金融注冊資本先後經過四輪增資,從3億至70億,增資比例2233%;馬上消金注冊資本由3億增加至40億,增資比例1233%;興業消費金融注冊資本從3億增至19億,增資比例533%。

而未增資的消費金融公司中有4家皆在2018年後成立。

2020年以來,北銀消費金融和晉商消費金融發出擬增資公告,華融消費金融注冊資本由6億元增加至9億元,湖北消費金融注冊資本由5億變更為9.4億元。

從往年增資情況來看,消費金融公司在2018年迎來了增資高潮,招聯、中郵、中原等8家消費金融公司增資,行業共計增資共增資67.99億元。其中,中郵消費金融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直接從10億元增至30億元。

2019年,消費金融公司增資達到高峰,共有10家機構完成增資變更,行業共計增資65.72億元。相較2018年,2019年增資的消費金融公司數量有所增加,並且度小滿、新浪等互聯網公司通過增資布局持牌消費金融業務。

消費金融行業分化正在加劇,今後,消費金融公司增資熱潮很可能仍將持續,行業集中度也會有所上升。

實際上,目前消費金融公司一超多強的兩極分化局面已經比較明顯。以螞蟻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捷信消費金融、馬上消費為代表的頭部機構,具有豐富的場景、技術、流量和資金支持,形成強者恒強的格局。

相比之下,大部分消費金融公司因為杠杆限制和資金匱乏體量維持在百億左右。然而,消費金融公司想要大規模發展就面臨注冊資本金的限制,消費金融公司增加資本金渠道有限,目前主要靠股東增資,但是股東資金也有限。

已獲牌的消費金融公司中,早期以銀行系為主導,當前漸漸向互聯網系靠攏。螞蟻、陸金所、度小滿、攜程、新浪、唯品會等融入持牌消費金融業務中,金融科技成為持牌消金的競爭核心。隨著更多有流量、有技術優勢的機構入場,讓消費金融行業經曆一場劇烈震蕩洗牌。2020年以來,平安、小米、光大消費金融已經開業,注冊資本都在10億以上,並且均是以存量身份進場。

競爭越激烈,行業趨勢越明顯。眼下,消費金融市場從互聯網過渡到金融科技,科技成為驅動消費金融公司業績增長的核心要素,無論是線上獲客、場景搭建,還是智能風控、智能貸後管理,科技之於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已成為標配。

(五)多元化融資體系逐漸形成

除了依靠從股東增資外,消費金融公司還可以依靠向金融機構借款、銀行間同業拆借、資產證券化、金融債券和銀團貸款等多類方式融得更多資金。這一方面是滿足業務規模擴張需要,另一方面是符合監管要求使然。資金來源的多元化,有利於消費金融公司根據業務情況來主動選擇匹配更低成本的融資方式。

據零壹智庫不完全統計,2020年已有招聯、捷信、馬上、興業、湖北消費金融等持牌消金公司通過發行ABS、金融債方式融資超200億元,獲批數量及金額遠超2019年同期。

表10:消費金融公司2020年金融債發行情況

來源:零壹智庫

表11:消費金融公司2020年ABS發行情況

來源:零壹智庫

10月30日,興業消費金融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興晴2020年第一期個人消費貸款資產支持證券”,發行規模為19.18億元。8月份,興業消費金融發布2020年第一期金融債券,計劃發行規模20億元,目前,興業消費金融已發行三期金融債券、四期資產支持證券。

興業消費金融債券發行規模和發行數量居行業前列,這也為它帶來了豐富的資金能力。

融資難是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在疫情中面臨的一個難題,而具備發行金融債、ABS等資格的機構補血相對輕松。在2020年發行ABS和金融債的玩家中,招聯可謂最強勢。

2020年4月初,招聯消費金融發行規模為30億元人民幣的金融債券,這也是招聯消費金融2020年以來發行的第三期金融債,共計發行了70億。招聯消費金融僅用不到4個月的時間便將金融債額度使用完畢。

除了發行金融債融資,招聯背後的招商銀行也能提供資金便利。數據顯示,2017年6月,招商銀行為招聯消費金融授信150億元對的綜合授信額度;2018年7月,招商銀行再次對額度進行加持,授信230億元綜合授信額度;2019年6月,招商銀行再次進行同業授信額度270億元人民幣。

2020年,馬上消費發行金融債券的資格獲批,可以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不超過20億元人民幣的金融債券,成為第5家具備發行金融債資格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近期,馬上消費完成了系列金融債的首期發行,發行規模5億元。

發行金融債資格獲批,意味著馬上消費全面打通了注冊資本、股東存款、同業借款、同業拆借、ABS、金融債的多元化全渠道融資體系。早在2020年4月份,馬上消費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超17億ABS產品-“安逸花2020年第一期個人消費貸款資產支持證券”。

除此之外,上市也是融資的一種,2020年9月11日,重慶銀保監局批複同意馬上消費金融A股上市申請。2021年,1月8日,證監會重慶監管局官網信息顯示,馬上消費金融已與保薦機構簽訂輔導協議,擬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該公司於2021年1月6日在重慶證監局辦理了輔導備案登記。

這意味著,馬上消費一旦成功上市,將成為國內首家上市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

持牌消金頭部機構捷信2020年已經連續發行兩期共計50億元的個人消費貸款ABS產品,據統計,捷信已成功發行約413億元資產證券化產品,在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中排名第一。

此外,2020年5月,湖北消費金融首單ABS產品“楚贏2020年第一期個人消費信貸資產支持證券”成功發行,發行規模為12.4億元。

發行ABS是持牌消費金融融資的一個重要渠道。一般來講,消費金融公司的資金來源主要包含股東資金、同業拆借、同業借款、銀團貸款、發行金融債和ABS,其中金融債相比股東資金、同業拆借、ABS融資成本高。

根據2013年修訂的《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消費金融公司的資本須滿足一系列監管指標的要求: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3億元人民幣或等值的可自由兌換貨幣;資本充足率不低於銀監會有關監管要求(2009年相關文件表示資本充足率不低於10%);同業拆入資金餘額不高於資本淨額的100%;資產損失准備充足率不低於100%;投資餘額不高於資本淨額的20%。由此可以看出,監管對於消費金融公司實行了較嚴格資本要求。

表12:消費金融公司主要資金來源渠道的滿足條件

資料來源:銀保監會網站,零壹智庫

截至2020年12月末,共有20家消費金融公司獲批銀行間同業拆借,13家獲批信貸資產證券化,5家獲批發行金融債券,5家進行了銀團貸款。

表13:消費金融公司資金來源渠道情況

來源:零壹智庫

與此同時,2020年11月8日,銀保監會辦公廳向各地銀保監局下發《關於促進消費金融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下稱《通知》)文件。《通知》指出要加大監管政策支持力度,並釋放出三個利好消息:

一是適當降低撥備監管要求。允許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向屬地銀保監局申請將撥備覆蓋率監管要求降至不低於130%,汽車金融公司可以申請將貸款撥備率監管要求降至不低於1.5%。

二是拓寬市場化融資渠道。支持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通過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下稱“銀登中心”)開展正常的信貸資產收益權轉讓業務。

三是增加資本補充方式。支持符合許可條件的消費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二級資本債券,拓寬資本補充渠道,增強抵禦風險能力。

(六)消費金融公司業績“兩極分化”

消費金融公司業績呈現出“兩級分化”趨勢。從消費金融行業的微觀結構看,消費金融公司業績開始嚴重分化,而這背後實際上隱藏著不同機構發展的瓶頸。那些依靠“資金支撐+場景豐富+技術深化”多輪驅動的消費金融公司獲得了較快發展,處於消費金融行業發展的第一梯隊,比如招聯消費金融、捷信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而那些僅依靠“單輪驅動”(資金驅動、場景驅動或技術驅動)發展的消費金融公司,其業績表現比較一般,往往處於行業發展的第二甚至第三梯隊。

從資產規模來看,據零壹智庫不完全統計,在披露了2020年半年度業績的16家消費金融公司中,資產規模最大的招聯消費金融總資產為920.76億元,以斷層式優勢穩居頭部,僅招聯消費金融一家的資產規模就占16家公司總資產規模的近三分之一。興業、中銀、中郵消費金融3家公司處於中部,總資產規模在300億元左右,位列行業第二梯隊。其他消費金融公司資產規模均在200億元以下。

圖13:截至2020年6月底消費金融公司總資產情況(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消費金融公司2020年股東半年報,零壹智庫

從營業收入來看,據零壹智庫不完全統計,有12家消費金融公司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數據,其中招聯消費金融以營業收入60.23億元排名第一。2020年上半年12家消費金融公司的平均營業收入為13.19億元,其中招聯、興業、中銀消費金融的營業收入在平均規模之上,且前3家營業收入占12家的70%。錦程、晉商、蘇寧、小米消費金融2020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均不足4億元。

圖14:2020年上半年消費金融公司營業收入情況(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零壹智庫

從同比增(減)幅度上看,大部分公司營業收入保持增長態勢,中小規模公司潛力逐漸釋放,營收同比大幅增長。杭銀、長銀五八消費金融較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224.50%、214.79%。

除了湖北消費金融營業收入與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15.96%外,其他消費金融公司基本處於增長狀態。

湖北是2020年國內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的地區,因而當地的消費金融行業也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圖15:2020年上半年消費金融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減)情況

數據來源:零壹智庫

從淨利潤來看,2020年上半年大部分消費金融公司實現了盈利。除了2020年5月剛開業的小米消費金融外,僅有華融消費金融處於虧損狀態。

招聯、興業消費金融2020年上半年的淨利潤均突破5億元,而其他如長銀五八、中銀、杭銀、錦程等消費金融的淨利潤分別為1.2億元、1.01億元、0.93億元、0.67億元。

圖16:2020年上半年消費金融公司淨利潤情況(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零壹智庫

9月1日,小米消費金融透露,截至8月31日小米消費金融線下業務餘額已經突破5000萬。目前已經與多家商業銀行完成授信合作,總授信額度為63.9億元。

小米消費金融目前僅有一款名為“小米大額貸”的現金分期產品,該產品最高額度20萬,最多借36個月,但僅對特邀用戶開放。據業內人士推測,小米消費金融開業一個月343.9萬元營業收入或主要由該款產品貢獻。

小米消費金融是2020年以來繼平安消費金融後第二家獲批開業的公司,也是第26家正式開業的消費金融公司。成立於2020年5月29日,注冊資本15億元,大股東小米公司持股50%,二股東渝農商行持股30%。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消費金融也是首家由互聯網企業發起設立並控股的消費金融公司。目前互聯網巨頭百度、360、新浪均有參股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但並未掌握實際控制權。

近年來,小米在金融領域動作頻頻。旗下小米金融自2015年成立以來,以貸款和第三方支付為核心業務,並陸續拿下了保險經紀、保理、融資擔保等多塊金融牌照,並於2020年1月拿下消費金融牌照。2020年3月底,小米集團與尚乘集團聯合成立的香港虛擬銀行天星銀行正式開啟試營業。

小米金融圍繞小米集團的生態鏈展開,範圍包括消費信貸、第三方支付、互聯網理財、互聯網保險、供應鏈金融、金融科技、虛擬銀行及海外板塊等。

據公開信息,小米消費金融以個人消費信貸為主,覆蓋旅遊、家裝、教育、3C等不同場景,擬采取線上線下業務聯動的發展模式,構建包括現金分期、消費分期、循環貸等形態的普惠金融產品矩陣。

華融消費金融2019年虧損額為1.98億元,在持牌消金機構中排名落後。2020年上半年,其股東方合肥百貨披露,公司於2019年12月30日審議通過《關於放棄華融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增資優先認購權的議案》,報告期內,華融消費金融已辦理完成上述增資相關的驗資及工商變更登記工作,本次變更登記完成後,合肥百貨實際持有華融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15.33%股權。華融消費金融上半年給合肥百貨帶來的投資損益為虧損193.2萬元,按照最新持股比例計算,華融消費上半年虧損約1260萬元。照此趨勢,可以預見的是,未來華融消費金融有望逐漸扭虧為盈,實現盈利。

從淨利潤增幅來看,除了杭銀、興業消費金融在2020年上半年表現不俗,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244.40%、20.36%,晉商消費金融淨利潤同比增長9.79%。

杭銀消費金融在客群上一直定位於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在編在崗客群,2020年以來延伸至至電信、煙草等央企、大型國企。

湖北、海爾、招聯、錦程消費金融2020年上半年淨利潤相比2019年同期大幅降低,分別下降了93.41%、70.33%、18.56%、16.70%。

海爾消費金融主要以家電、教育和醫美為三大展業領域,疫情對這些線下消費市場造成了嚴重沖擊。

整體來看,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