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發現
字體大小:
2021年3月17日 -
:
筆尖菜田
中小學教師,教育愛好者,優質創作者
一、設計理念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了解課文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在三年級上冊曾學習過“借助關鍵詞句理解一段話的意思”,而三年級上冊主要是從理解內容方面提出的,三年級下冊的本單元主要是從學習表達的角度提出的。知道圍繞一個意思寫清楚一段話的具體方法,不僅能促進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而且也為學生進行“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習作實踐提供了方法上的指導。本單元借助課文內容、課後習題、活動以及插圖等學習資源圍繞“傳統文化”的人文主題進行內容重組,培養學生獨立識字、閱讀提取信息的能力,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
二、內容簡介
本單元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編排了《古詩三首》《紙的發明》《趙州橋》《一幅名揚中外的畫》4篇課文,這些課文從不同側面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古詩三首》介紹了關於傳統節日的古詩,初步帶領學生在領略欣賞中了解祖國傳統節日的風俗;《紙的發明》介紹了紙的發明過程,重點是從紙的發明過程中,感受中華民族祖先的聰明才智;《趙州橋》介紹了趙州橋歷史悠久、設計精巧美觀的特點,重點是通過朗讀感悟,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感受古人的勞動智慧;《一幅名揚中外的畫》介紹了《清明上河圖》的內容,重點是了解《清明上河圖》的內容和藝術價值;最後的“綜合性學習”環節又回到了“中華傳統節日”的內容,重點是交流過節的故事或過程,幫助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更深刻地理解傳統文化精髓,並將體會付諸文字。本單元安排的“綜合性學習”是本套教材中首次出現的綜合性學習欄目。它主要圍繞生活中的傳統節日展開,既和單元主題密切相關,又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適合在不同地域開展。
在課堂上,學生閱讀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文章;在課餘時間,和小夥伴們一起通過各種途徑,采用多種方式了解傳統節日,感受身邊的優秀傳統文化。活動要求學生通過不同渠道,收集介紹我國傳統節日的資料,並通過寫過節的過程和交流節日的風俗習慣等方式,展示學習成果,使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了解身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三、單元目標
(一)核心目標:
了解怎麼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收集我國傳統節日的資料,在習作中寫清過節的過程。
(二)常規目標:
1.認識44個生字,讀准8個多音字,會寫36個字,會寫30個詞語。了解、積累“文房四寶”等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四字詞語。
2.能背誦、默寫指定的古詩。抄寫指定的課文段落。
3.能根據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並對有關的現象或成因作出解釋。
4.了解課文相關段落是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清楚的。
5.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紹我國傳統節日的資料,並記錄這些節日的相關風俗。
6.能就自己感興趣的一個傳統節日寫一篇習作,寫清楚過節的過程,進行展示、評價、改進。
7.能按活動的步驟,介紹某一手工活動的過程。
8.能說出有關句子的特點,並模仿著寫一寫。
四、總體構想
從單元的主題出發,圍繞“傳統文化”到課文內容中探索發現,體現了整讀課文、歸類識字、品析詞句的系統學習思維。本單元包含古詩與說明文,形式多樣且內容豐富,使得學生通過學習了解更加豐富傳統文化知識,也引發學生進一步探索的興趣,促使學生自發地查閱課外資料進行知識擴充。本單元首次出現綜合性學習欄目,圍繞傳統節日展開,學生在課上與課下都可以進行實踐,並通過交流與寫作展示優秀傳統文化,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雖然教材將綜合性學習安排在後期,但是把結合學生體驗和古詩的引入放在單元之初,讓任務布置前置,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和課文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完成目標的學習理解和能力的提升。在本單元的閱讀學習中學生會發現課文能夠圍繞一個意思進行展開,進而產生思考,學習“怎樣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學生在理解課文整合語文能力知識點的過程中逐步培養整體的概念,更好地掌握學習能力目標。結合單元學習內容,設計了《清明上河圖·十三郎》進行整體閱讀,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感悟,學習閱讀圖文的方法,在提高語文學科素養的同時感悟傳統文化的魅力。
第一部分教科書設計
模塊一
初讀感悟:初識傳統文化,了解寫作方法(2課時)
一、學習目標
1.導入本單元,明確單元主題,激發興趣。
2.初步認識“了解怎麼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
3.制定本單元學習計劃。
4.整體讀本單元四篇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二、課時分配
2課時
學習過程:
課時1:
板塊一
開啟單元學習,初步了解傳統文化
1.導入傳統文化相關知識。
①學生自由交流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②教師補充總結:
傳統文化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征。它是對應於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的一種稱謂,有時也稱“文化遺產”。
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其內容為曆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例如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忠孝觀念等。
中華傳統文化以儒家、佛家、道家三家之學為支柱,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禦、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
2.調研預習情況,收集預習中遇到的問題。
結合課文體會內容:在第三單元我們可以跟隨作者的腳步感受詩詞的意境和民間風俗,品味藝術的精彩,再現古都風貌,通過四大發明和建築的精妙體會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才幹。(課件結構圖展示概括)
3.檢查課文初讀情況。
設計意圖:本單元借助課文內容、課後習題、活動以及插圖等學習資源,圍繞“傳統文化”的人文主題展開。單元初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初識傳統文化,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另外鼓勵學生在預習時提出問題,並帶著問題繼續進行學習。通過預學習幫助學生直觀了解整單元的內容和結構,以便更順利地了解和體會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為後面的綜合性學習打下基礎。
板塊二
說一說,寫一寫,詞句段運用
(一)按照流程圖和例子口頭介紹一次手工活動過程。
1.閱讀藍色方框中的詞語,引導學生發現都是動詞。
2.讀下面的一段話,引導學生總結在段落中加入這些動詞的好處:
①這些動詞幫助讀者准確了解造紙動作的先後順序。
②這些動詞十分生動,使得描寫十分吸引讀者。
3.學生自主選擇一種手工活動,借助動詞思考活動過程。
4.小組交流,相互修改。
5.全班匯報,生生互改,教師提建議並鼓勵學生大膽表達。
6.教師評價總結。
(二)思考例句描寫的共同點,再照樣子寫一寫。
1.自由讀例句,思考特點。
2.全班交流,教師進行引導,學生相互補充。
3.總結歸納兩句話的相同點:
①都是圍繞一個意思展開描寫,體現了事物的一個特點。
②在描寫的時候都運用了排比的修辭手法,用上了“有的……有的……有的……”。
③語言十分生動,能用上恰當的詞語。
4.教師引導學生確定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選擇好一件事物的一個特點。
5.教師鼓勵學生動筆寫下自己的句子,相機指導。
6.寫完後小組交流互改句子。
7.全班交流,生生互改,教師提出修改建議。
8.教師評價總結。
設計意圖: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之一為“了解怎麼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在走進課文學習之前,在之前的《趙州橋》一課中,學生已經通過分析學習了解和學習了這一核心目標,園地的學習是為了幫助學生通過具體例子更好地體會單元語文要素。在本部分教學中先利用詞句段運用的練習讓學生初步感悟,收獲一些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方法,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也為後期課文中的寫作方法的學習打下基礎。
板塊三
自主學習,制定單元學習計劃
1.教師先呈現單元整體結構圖,幫助學生梳理單元重難點。
好處:整理出單元知識點、重難點,幫助學生整體理解單元任務,方便制定學習計劃。
2.分享之前的經驗,總結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
3.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制定本單元的學習計劃。
設計意圖:本單元的學習目標重點要從兩個角度出發,從主題體會上,要以“中華傳統文化”為核心,了解傳統文化,體會其魅力,更重要的是結合自己的感受和生活經曆了解感受進而展示學習成果。不僅要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還要針對本單元的語文要素“了解課文是怎麼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幫助學生在學習和習作方法上進行能力提高,以此為基礎引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這有助於學生有計劃地進行單元學習,達成核心目標。
課時2:
板塊一
交流計劃,激發興趣
1.學生展示學習計劃,教師與學生共同參加指導與評價。
2.小組合作,完善學習計劃。
板塊二
落實計劃,整讀課文
1.自由讀《古詩三首》、《紙的發明》、《趙州橋》、《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圈畫生字詞。
2.再讀課文,將不理解的詞語標記出來,試著通過查詞典理解或在語境中理解詞義。
3.小組交流讀課文。小組成員相互糾正讀音並交流自己在讀書中不理解的詞語,嘗試相互解決問題。
師:請同學們和小組成員一起合作讀讀課文,相互糾正字音並將試著相互解決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
預設:
學生1:我不理解什麼是“橫跨”。
學生2:我來幫你解答。我查了詞典,“橫跨”的意思是在上形成拱形,從一個界限展開、延伸到另一個界限。在課文中就是指拱形的趙州橋從岸的一邊延伸到對岸,連接了兩岸。
4.將疑難詞所在的句子多讀幾遍,幫助理解。
5.默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嘗試標畫,將自己不懂的詞語或問題寫出來。
6.小組成員相互交流上節課提出的關於課文的問題,嘗試相互解答。
7.再讀生字詞及課文,進行鞏固與自檢,達到准確、熟練認讀的目的。
板塊三
通讀課文,了解大意
1. 通讀課文,概括文章大意。
2. 大致了解文章結構和寫作特點,嘗試旁批。
《紙的發明》:
師:這篇課文是什麼結構?
學生:總分總結構,先總說造紙術有偉大貢獻,再分說紙的發明過程,最後總說造紙術促進了文化發展。
師:你在讀書的過程中發現了什麼值得學習的寫作特點?
學生:課文中有的段落圍繞一句話展開描寫。
3.小組成員相互交流補充。
4.全班交流,教師點撥,總結概括大意的好方法。
教師總結:概括主要內容的時候可以先找一找文章中有沒有哪個句子或哪個段落能夠直接概括,如果找不到,可以分別概括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再將這些段落的意思串聯在一起。
板塊四
課時梳理,布置作業
1.總結本節課的收獲。
2.布置作業,繼續讀四篇課文,從中提取信息,嘗試解決預習中存在的問題。
模塊二
閱讀課文:字裏行間找信息
(4課時)
一、學習目標
1.能根據要求提取段落中的重要信息,並對有關的現象或成因作出解釋。
2.能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紹我國傳統節日的資料,並記錄這些節日的相關風俗。
3.能在組內交流收集到的有關傳統節日和習俗的資料,並商量展示活動成果所用的方式。
4.能用幾句連貫的話向別人介紹你所收集的“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資料。
5.能回顧、梳理“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的具體方法,並試著寫一寫。
6.通過課文內容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節日和習俗,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二、課時分配
4課時
學習過程:
課時1:
板塊一
整讀課文,尋找信息
1.動態出示表格第1列,引導學生聚焦課後習題。
2.到課文中尋找重要信息,整體把握課文寫的內容。
3.動態出示表格按要求找信息。
4.發現信息的關鍵性。
5.體會關鍵句的重要性。
設計意圖:運用表格的動態梳理的方式引導學生到課文中尋找信息,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培養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並理解課文內容。
板塊二
課時梳理,布置作業
1.總結本節課的收獲。
2.布置作業,練習朗讀四篇課文,並背誦《古詩三首》、默寫《清明》。
課時2:
板塊一
朗讀課文,感受文趣
(一)朗讀《古詩三首》
1.教師範讀,引導學生自讀三首古詩,讀准字音。
2.指名讀,指導讀出節奏。
3.同桌互讀,互相糾正,讀出節奏。
4.出示圖片,理解詩意,進行全班交流。
5.交流傳統文化節日和習俗。
6.出示圖片,背誦古詩。
(二)朗讀《紙的發明》
1.紙是誰發明的?是怎樣發明的?帶著問題自讀課文。
2.再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
3.引導學生自讀課文第2、3自然段,了解人類記錄文字的方式的演變和記錄方式的缺點。
師:請你默讀課文第2、3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4.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4自然段,概括這段內容。
5.引導學生簡述蔡倫造紙的過程。
6.交流蔡倫改進的造紙術為什麼能傳承下來?感受紙的發明對世界文明的影響和貢獻之大。
討論總結:蔡倫改進的紙,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價格又便宜,能滿足多數人的需要。
7.梳理紙的演變過程。
師:請你再次瀏覽課文,用表格形式記錄紙的演變過程。
(三)朗讀《趙州橋》
1.播放圖片,介紹趙州橋的相關資料。自讀課文。
2.交流不理解的詞語,了解課文大意。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4.讀第一自然段,了解交代了哪些內容。
5.讀第二自然段,趙州橋在設計上有什麼特點?哪些句子寫了雄偉?哪些句子寫了堅固?
6.自讀第三自然段,這段圍繞哪一句話寫的?主要寫了什麼?起了什麼作用?
7.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
(四)朗讀《一幅名揚中外的畫》
1.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自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自讀第二自然段,體會人多的場景,同桌相互交流。
3.自讀第三、四自然段,體會街市熱鬧的畫面。
4.齊讀最第一個自然段,體會畫的價值,感受這幅畫名揚中外的原因。
板塊二
學以致用,拓展內容
1. 收集資料了解地動儀、圓周率、活字印刷術的發明過程。
2.假如你是導遊,試著用下面的詞語,向遊客介紹趙州橋。
板塊三
課時梳理,布置作業
1.總結本節課的收獲。
2.結合課文內容和圖畫,向別人介紹《清明上河圖》。
課時3
板塊一
背誦讀文,搜集資料
1.背誦古詩,交流你還知道哪些傳統節日和習俗。
2.出示表格,引導學生還可以通過表格或泡泡中的提示進行收集資料。
3.恰當提出建議,並把了解到的內容記錄下來。
4.選擇活動小組,制訂活動開展計劃、時間安排。可以設計一個活動計劃表。
活動計劃表
設計意圖:通過學習古詩三首後,對中華傳統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後,通過多種方式搜集傳統文化節日和習俗,並運用表格的形式分組分工合作完成搜集任務,感受小組合作的快樂。
板塊二
小組討論,確定方式
1.交流組內成員課外收集到的有關傳統節日和習俗的資料。
2.商量准備展示活動成果的方式。
3.統計收集資料,發現不足,補充資料,確定展示活動成果的方式。
課時4:
板塊一
提取重要信息,介紹歷史文化
1.查找“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相關資料。
2.提取資料中的重要信息,用幾句連貫的話向別人介紹。
3.請學生進行評價。
4.向介紹清楚、聲音洪亮的學生獎勵一張積分卡。
5.將你所介紹的“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寫下來。格式如下:
設計意圖:通過查找“我國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相關資料,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國的歷史,並通過關鍵詞語清楚地介紹,培養學生重組信息的能力,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介紹後還可以獲得獎勵,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模塊三
梳理探究:歸類識字,積累詞語
(2課時)
一、學習目標
1.鞏固複現本單元44個生字,8個多音字。
2.按結構和特點歸類學習生字,正確書寫36個生字和30個詞語。
3.了解、積累“文房四寶”等有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四字詞語。
二、課時分配
2課時
三、學習過程
課時1:
板塊一
朗讀課文,複現生字
1.小老師領讀。
2.開火車讀生字。
3.我指你認做遊戲讀。
4.分類交流識字方法。
組詞、根據字形、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同音字、根據插圖、查字典。
5.交流生活中見過的標示牌。
6.出示句子,補全詞語。結合語言環境鞏固生字。
板塊二
學多音字,據意定音
1.出示本單元多音字:累、切、便、鮮、爪、都、乘、籠
2.交流多音字的讀音並組詞。
3.查字典確定多音字的讀音。
4.生讀多音字組詞。
5.結合語言環境確定多音字並組詞填空。
設計說明:可以讓學生根據多音字在文中的意思,進而讀准它們的字音,學會通過字義確定字音。
板塊三
複習詞語,積累詞語
1.出示本單元詞語。
2.生讀詞語。
3.小老師領讀。
4.根據語境填寫詞語。
5.出示日積月累詞語,感受傳統文化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雅人四好:琴棋書畫
花中君子:梅蘭竹菊
中醫四診:望聞問切
(1)生讀,讀准字音,注意多音字“好”。
(2)引導學生思考四字詞語的意思。
(3)學生看圖介紹這些四字詞語。
(4)開展遊戲“對對碰”。
設計說明:積累詞語,感受詞語所在的語境。學生可以根據圖片、視頻等資料理解四字詞語,感受傳統文化。
課時2:
板塊一
分類指導,歸類書寫
1.出示本單元要求會寫的生字:
2.嘗試分類識記:
符 欲 魂 借 酒何牧 兄 獨異佳 術 偉 錄 冊 保 存 約 驗 阿歐洲 社
趙 省 縣 匠設計 史 創 舉 且 智 慧 曆
3.學習第一組左右結構的字及特點:
左右同寬:欲 牧歐約
左寬右窄:創
左窄右寬:魂 借 酒何獨 佳 偉 保 驗 阿 洲社設計
4.學習第二組上下結構的字及特點:
上窄下寬:符 兄異錄
上寬下窄:省 縣 舉 智
5.半包圍結構:
匠 曆 趙 存
6.獨體字:
術史 且 冊
7.上中下結構:
慧
8.書寫時要注意:
(1)觀察田字格,找到每個字的關鍵筆畫與占格。
(2)重點筆畫書寫時要注意:
牧:“牜”書寫時最後一筆是提。
錄:“錄”的下半部分不是“水”。
歐:“歐”的筆順是:橫、撇、點、豎折、撇、橫勾、撇、捺。
洲:“洲”先寫三點水,再寫點、豎撇、點、豎、點、豎。
省:下半部分是“目”。
慧:中間的“彐”要寫得扁一些,中間的一筆橫不出頭。
匠:先寫橫再寫裏面的“斤”,最後寫豎折。
9.師範寫。
10.生練習書寫生字。
11.生交流展示,生評價。
12.修改後,布置作業:書寫生字、生詞。
設計說明:在書寫生字時,先觀察字的結構、特點和重點壓線筆畫,形成習慣,再對重點筆畫或易錯筆畫進行重點梳理,有助於學生在寫字時可以規範書寫。
第二部分
讀整本書教學設計
模塊一
整本書導讀:激發興趣,引導閱讀
(1課時)
一、學習目標
1.激發閱讀興趣,產生閱讀期待。
2.探索文本,感受閱讀的樂趣。
二、課時分配
1課時
三、學習過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學們,本單元我們學習了《一幅名揚中外的畫》,相信你們對《清明上河圖》已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今天老師就來給你們推薦一本介紹得更加詳細的繪本——《清明上河圖·十三郎》,讓我們跟著繪本一起走進熱鬧的汴京街市吧!
(二)大膽猜測
1.看封面,認識主人公十三郎。
請你觀察封面,你看到了什麼?
這個小男孩是誰?讓我們一起跟他走入這次驚險而又神奇的“旅行”……
2.對繪本內容進行猜測。
請你大膽發揮想象,猜一猜這本書和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有什麼聯系和不同?裏面會有什麼內容?(配合上學期學過的預測方法嘗試閱讀繪本)
(三)了解四大部分
打開書,看一看這本書分為幾大部分?
每部分都是什麼內容?(故事配圖簡單理解)
(四)閱讀第一部分——十三郎的故事
讀一讀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設計說明:猜測是一個閱讀者的好品質,更是一個好習慣,應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猜一猜書中的內容,從而激發閱讀興趣。整體瀏覽全書,掌握結構,接著閱讀十三郎的故事,引導學生對《清明上河圖》進行初步體驗,為後續進一步欣賞打下基礎。
(四)布置作業
在繪本故事中,十三郎走過了許多地方,請你再次仔細觀察圖畫中的人物和景物,選擇你感興趣的畫面,用生動的語言描述給夥伴或者家人聽。
模塊二
整本書匯報:匯報交流,引發深思
(1課時)
一、學習目標
交流閱讀收獲,感受畫作之美。
二、課時分配
1課時
三、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一起走進了熱鬧繁華的汴京街市,認識了十三郎,這節課就讓我們繼續欣賞耐人尋味的古代畫作。
(二)分享交流
1.打開書,翻到第二部分,這裏有《十詠圖》、《明皇避暑宮圖》、《五馬圖》三幅畫作,請你選擇一幅畫,用自己的話介紹給大家聽。
2. 請你向大家展示《清明上河圖》中你感興趣的畫面,想象一下當時可能發生了什麼故事?
設計說明:給學生搭建閱讀交流的支架,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並組織好語言交流自己的收獲,在分享中感受中國古代畫作的古典美,體會《清明上河圖》的精妙之處。
3.你在欣賞《清明上河圖》的時候是否有困惑或者有更多想知道的呢?請你閱讀本書的第三部分,看一看這101個解讀,和你的同桌互相介紹一下這些知識。
4.《清明上河圖》中包含著許多人物與有趣的景觀,看到這樣的畫面,你想對作者張擇端或者畫作中的誰說些什麼呢?
設計說明:通過看“解讀”,進一步了解畫作,並感受北宋的繁華景象。通過與作者和畫作中古人的“隔空對話”抒發對古代藝術家的崇敬之情和對勞動人民的敬佩之情。
(三)布置作業
第四部分是作者的創作後記,在這份後記裏,你能看到作者整個的創作思路,更重要的是,你還能看到作者埋伏在畫面裏的一些遊戲和故事。比如正文故事裏有個人物,渾身畫滿了眼睛,他是什麼人?又如,在這本書裏,你除了可以看到《清明上河圖》,還能看到哪些宋畫的影子?這些設計都會在後記裏解答。請你在課下仔細閱讀後記,和你的小夥伴或者家人進行交流。
第三部分
語文實踐活動
一、學習目標
1.能小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紹我國傳統節日的資料,並記錄這些節日的相關風俗。
2.能就自己感興趣的一個傳統節日寫一篇習作,寫清楚過節的過程。
3.以適當的方式展示綜合性學習的成果。
4.能對其他小組展示活動作出評價,提出改進建議。
二、課時分配
2課時
學習過程:
課時1:
板塊一
播放視頻,激發興趣。
1.(播放過春節的視頻)到處張燈結彩,真熱鬧呀!這是什麼節日呢?(背誦《元日》)
2.你們喜歡過節嗎?
3.過春節是我們大家最喜歡的節日,看,有的同學眉飛色舞,原來是收到了紅包,難怪那麼高興。其實每個節日都蘊含著大學問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我國的傳統節日。(板書:傳統節日)
設計說明:春節是學生們最熟悉不過的傳統節日,圍繞這一節日展開,使這個活動與單元主題更密切,又和學生的生活更緊密。
板塊二
談談對傳統節日的理解。
1.大家知道我國的哪些傳統節日?
2.學生自由交流,教師補充。
3.你了解這些傳統節日的習俗嗎?
4.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曆談對傳統節日習俗的了解(可以通過講故事、背古詩、圖片資料介紹等形式簡單展示)。
5.教師進行小結。
設計說明: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和多種方式了解傳統節日,感受身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板塊三
進行實踐性活動。
1.你最喜歡哪個傳統節日?這個節日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2.我們可以采用哪些方法了解傳統節日?
3.學生交流了解的內容及方式。
(1)介紹傳統節日的由來,收集傳統節日相關的人物故事。
(2)介紹傳統節日美食佳肴的制作方法。
(3)介紹自己經曆過的慶祝或民俗活動。
(4)上網或查找書籍,收集有關傳統節日的知識和圖片;詢問長輩。
4.各小組制定活動計劃,交流展示活動方案。在小組討論交流後,各小組派組長匯報本組的活動方案。
小組通過自己喜歡的形式進行展示。(講故事、PPT展示、小報制作等均可)
5.教師評價指導。
設計說明:學生可以通過不同渠道,收集介紹我國傳統節日的資料,小組進行合作,鍛煉合作能力。
課時2:
板塊一
交流評價活動
1.回顧前期活動,引入交流評價活動。對本小組自開展本課題以來的做法和感想進行總結,並對整個活動的過程進行評價。
2.展開交流活動。
(1)自主交流,談談收獲。
(2)集體匯報,總結評價。
3.展示成果。
(1)以小組為單位展示成果。形式可以多樣,例如:展示自己做的月餅,表演寫春聯等。
(2)展示成果時,本小組的同學可以補充,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提問。
(3)評選優秀活動小組。
設計說明:讓學生了解更多的傳統節日,提高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板塊二
寫一寫過節的過程。
1.明確本次習作要求。
2.指名反饋,教師小結。
(1)可以寫過節的過程。
(2)可以寫節日中發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提示:寫過節的過程,要寫熱鬧、歡樂的場面。寫故事,要能寫清楚故事發生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完整的一件事)
3.指導選材。
(1)開展綜合性學習,同學們了解許多有關傳統節日的知識,有飲食文化,有風俗習慣,有傳說故事等。
(2)在選擇時,一定要選擇自己親身經曆的,或在本次綜合性學習活動中令你印象最深刻的事。
4.小組內交流自己准備寫什麼,打算從哪幾個方面來寫。
5.全班交流,教師適當引導學生注意以下幾點:
寫清楚過節的經過;
要有一定的順序;
合理利用收集到的材料;
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6.範文指導。
7.學生獨立習作。
板塊三
展示作品,修改習作。
1.出示習作範文。
2.老師指導學生評議範文。
3.同桌交換習作,交流點評:過節的過程是否介紹清楚?有沒有寫出自己當時的感受?有沒有錯別字?
4.根據同學的意見修改習作。
設計說明:展示成果時,學生可以根據展示成果的標准進行評價,保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和導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