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113

「文藝評論」電視劇《啊搖籃》:獨特視角折射壯闊歷史畫卷


字體大小:
2021年5月19日 -
:       
 

廣東衛視

廣東廣播電視台官方帳號

導讀

電視劇《啊搖籃》5月4日開播以來,在電視劇全網熱度榜中居於前列。這是一部以延安中央托兒所為獨特視角,真實再現歷史上那些默默奉獻、精心照顧革命烈士後代保育員的故事,折射革命戰爭的宏闊歷史畫卷,歌頌革命先烈舍身忘死的英雄情懷,在兒童的天真爛漫與殘酷戰爭的強烈對比中,謳歌人民、謳歌英雄,彰顯信仰美、人性美。

題材創新

生動表現中央托兒所的發展歷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延安時期是我們党領導的中國革命事業從低潮走向高潮,實現歷史性轉折的時期。關於延安的影像作品,大多集中於政治敘事,主要表現無數進步青年“打斷骨頭連著筋,扒了皮肉還有心,只要還有一口氣,爬也爬到延安城”的政治延安、軍事延安,比如《保衛延安》《硝煙背後的戰爭》《延安鋤奸》等,而表現延安人民真實生活風貌的作品較少。電視劇《啊搖籃》將目光投向延安時期的中央托兒所,著力表現的是生活延安,填補了這一題材的空白。

1939年下半年,為了讓前方浴血奮戰的將士們安心抗戰,中共中央決定在延安創辦中央托兒所,包括毛澤東同志的女兒毛嬌嬌,左權同志的女兒左太北等是第一批入托的孩子。《啊搖籃》首次在熒屏上展現了延安托兒所的真實生活,以寫實手法全方面展現保育員精心照顧革命後代的吃喝拉撒、文化學習等各個方面。比如,保育員買菜購物時要面對野狼的襲擊;給孩子洗衣做飯要從山下一擔擔挑水……。作品還對接受海外華僑捐贈並更名、大戰百日咳、敵機轟炸、接待中外記者團參觀等真實歷史事件進行了重現,以托兒所為點,折射到延安城這片熱土的面,還原延安當時的革命氛圍、風土人情,展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延安精神,將革命敘事與生活敘事融為一體,是具有濃濃煙火氣的革命題材劇。

作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通過一個個細節表現了延安人民無私奉獻、勤勞善良的品質和樸素的愛國情懷。在日本侵略者發起延安大轟炸,多次進犯延安的艱難時期,党在邊區人民支持下,成功擊退來犯敵寇,保衛了革命果實,讓革命之火越燒越旺。《啊搖籃》表現了許多歷史中的小人物,比如一心一意照顧孩子的馬五嬸;將虐待醜子崗孩子的寄養戶扭送至保育所的鄉親們;多次為托兒所修理窗戶、制作洗澡桶、廁所的龍槐生等,展示了以醜子崗為代表的保育員們和當地老百姓結成深厚的情誼。一位當年的保育員在日記記載,“村裏的老百姓和醜子岡媽媽更有動人的情感,如他們有些人說:‘我願我死也不願叫醜所長走!’……有的老百姓聽說我們將要走了,准備了許多東西給我們吃。”生動展現了党和人民始終如一的魚水情深,印證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理念。

視角創新

以小見大折射革命戰爭的歷史進程

歷史上,托兒所每一位兒童的背後幾乎都有一部氣壯山河、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啊搖籃》主動在視角上求新,穿過銷煙與炮火,聚焦革命後方生活,展現一種別樣的革命生活美學,像一塊獨特的拼圖,從側面勾勒了戰爭歷史,與正面戰場的戰爭敘事一起拼出革命敘事的多彩版圖,弘揚革命精神和愛國精神。

作品很少直接寫戰爭,卻從女性和兒童視角來反映戰爭,最為動人的莫過於左權同志壯烈犧牲的情節。1942年5月25日,左權指揮部隊掩護八路軍總部機關突圍轉移時,不幸中彈殉國,年僅37歲,是抗日戰爭中我党犧牲的最高級別軍事將領。當左權同志的妻子劉志蘭拿著《解放日報》來到托兒所時,他們的女兒太北正在過生日。通過鏡頭裏朱德同志的悼詩、報紙新聞,就能真切感受戰爭的殘酷慘烈,真正體會到左權同志身上的革命理想和崇高信仰,與托兒所歡欣的氛圍形成強烈對比,彰顯了“一寸山河一寸血 一抔熱土一抔魂”的悲愴與震撼,感人至深。這說明,革命歷史題材只要把握住真實、真情,從不同角度也能得到很好表現。

作為劇中為數不多正面展現戰爭場面的戲,依然展現得很精彩。保育員唐素素在尋找未婚夫葛六斤的途中遇到了與日軍交火的部隊,戰爭異常慘烈,連長在火線上寫下家書不久就英勇殉國,不少軍人為了保護陣地上的孩子們壯烈犧牲。正是這些以身報國、視死如歸的戰士,以錚錚鐵骨挺起中華民族的脊梁。不少網友在彈幕表示“一定不能忘記這些英雄,不能忘記過去的歷史。”這一段殘酷的戰場經曆對唐素素的思想產生了極強的沖擊,讓她的靈魂接受了洗禮,最終成長為一名優秀合格的保育員。這種場面生動表明,正是前線的舍生忘死,才換來後方的和平安寧。不少觀眾在彈幕留言,“要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

此外,劇中還表現了1942年,宋慶齡和周恩來親自批給中央托兒所一批救援物資的情節,這些物資由遠在大洋彼岸的洛杉磯愛國華僑及國際友人捐贈,包括藥品、玩具、食品和生活用品等,從一個側面反映,海外華僑在國難當頭始終心系祖國,抗日戰爭是“得道多助”的正義戰爭,中國必將戰勝日本帝國主義,贏得最後的勝利。

人物創新

刻畫一群具有信仰

有愛心的保育員英雄

保育員是戰爭宏大敘事中一群被忽視的群體,她們整日與兒童為伴,但是她們也是在後方默默為革命犧牲付出的群體。1946年托兒所從延安撤退時,是她們帶著90多個孩子在敵機轟炸和圍追堵截中跋山涉水,克服重重險阻,行程3000華裏,曆經三年無一傷亡的到達北京,這些孩子後來大多成為國家棟梁之才。在當下過於商業化、功利化的“她”創作中,《啊搖籃》以現實主義手法,第一次正面展現了這群在後方的英雄保育員故事,塑造了一群質樸堅強的女性群像,挖掘女性的獨特價值和力量,為我國電視劇女性藝術形象長廊中增添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啊搖籃》成功塑造了立體豐富的“醜媽媽”醜子岡形象。歷史上的醜子崗是毛澤東同志親自任命的中央托兒所所長。作品對她的刻畫沒有過度拔高,既表現出她風風火火、敢做敢幹的革命熱情,也表現她身上存在的缺點,展現真實的喜怒哀樂。醜子岡到延安是想通過上抗大,上前線帶兵打仗報國仇家恨,在組織安排她當托兒所所長時,是非常抗拒的,但當她看到八路軍的子女因為得不到細心照顧,只能用繩子栓在炕上,最後不幸跌落開水鍋燙傷致死;看到八路軍女戰士奔赴前線殺敵面對子女留下不舍的淚水……她改變了主意,主動放棄了抗大學習機會,全心全意照顧革命後代,甚至無暇照顧自己的第一個孩子,導致其不幸感染傷寒去世。作品對這一過程並沒有刻意煽情,而是非常平實克制,還原了一個真實的母親。

作品還從歷史語境中塑造了不同性格的人物群像。比如對唐素素這個角色塑造得很有層次。她以上海大明星身份來到延安,實際上是為了尋找自己的未婚夫,她身上有一些壞毛病,比如愛慕虛榮,偽造明星簽名照換取食物等。在被迫當上保育員後她內心卻始終看不上這個職業,不願意一輩子呆在窮山溝裏,是當時一部分投機取巧的人的典型。但是後來她經過戰場的洗禮,目睹了侵略者的滔天罪行,思想發生了巨大變化,改掉以前的壞習慣,變得熱愛自己的職業,人物弧光比較清晰。

比如馬五嬸是文化不高甚至大字不識的鄉下婆姨們的代表,她不尊重科學,還因為粗心導致八路軍的孩子掉入開水鍋燙傷致死,可是她知錯就改,真心實意愛孩子,將全部心血傾注在照顧革命後代上,尤為感人;還比如以沈元暉為代表的知識女性,因為出身不好,一直有自卑心理,都不敢寫入党申請書,這也是當時延安一部分人的寫照,但是她身上又有知識分子的擔當,當托兒所發生傳染病疫情,她服從組織安排擔任所長,堅持原則,帶領全體保育員用現代醫學知識戰勝了疫情,推動托兒所的規範化、科學化建設。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裝愛武裝”,這是很多進步女青年前往延安的目的,誰都希望能作英姿颯爽的巾幗英雄。《啊搖籃》表現的卻是熱鬧背後一群默默無聞的女英雄形象,展現她們身上革命意志和愛國情懷,展現她們身上散發的女性特有的中華傳統美德。雖然作品中還存在部分年輕演員演技略顯浮誇,部分角色妝容與年代氛圍不符,部分情節稍顯不連貫等問題,但總體上這部劇探索了革命女性題材電視劇表達的新思路,是一部題材出新、角度出奇、內容出彩的主旋律題材劇。

(作者單位: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