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自然

水庫水能“直飲”的奧秘何在?——南水北調全媒調研小分隊采訪劄記之二


字體大小:
2021年5月26日 -
:       
 

陝西法制網

陝西法制網官方百家號,本地資訊創作者

新華社河南淅川5月21日電題:水庫水能“直飲”的奧秘何在?——南水北調全媒調研小分隊采訪劄記之二

新華社齊中熙、屈婷、孫清清

向上遊眺望,丹江口水庫煙波浩渺;朝北看,水面寬至60多米的清水順著長渠滔滔北上千裏……

每一秒鐘,就有約400噸水從這裏奔湧向北、惠澤民生。這裏是位於河南南陽淅川縣的陶岔渠首,是南水北調第一道閘門。

走近南水北調這項世紀工程,這一路奔騰向北的南水中,蘊含著人與水和諧共生的密碼。

吃水不忘掘井人。

淅川縣九重鎮鄒莊村,是丹江口水庫的一個移民村。2011年6月,因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鄒莊村從九重鎮原油坊崗村整體搬遷至此。

在這裏,寬闊的水泥路穿村而過,一排排二層小樓分立兩邊。每戶門口,都掛著一個叫“移民精神”的標語:“顧全大局,以人為本,負重拼搏,團結協作”。

南水北調,世紀工程,造福人民,更是依靠人民。

丹江口庫區移民是繼長江三峽移民之後最大的一次國家行動,34.5萬人移民任務主要在2010年、2011年兩年時間內完成,平均每天搬遷約500人,搬遷強度遠超三峽。

南水北調工程東線、中線一期主體工程通水以來,累計調水400多億立方米,生態補水超52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達1.2億人。

在北京,10杯水裏就有7杯來自“南水”;在天津,“南水”已占天津城區日供水量的95%;在河北,500多萬人從此告別了苦鹹水、高氟水。

為了這一泓清水北上,是幾十萬人的奉獻犧牲。單淅川縣在兩年內就累計有超過16萬人移民搬遷。為了保證丹江口水庫水質的絕對安全,淅川縣境內在水庫周邊原有的600多個規模化養殖場、5萬多網箱養殖、350多家企業全部拆除。

“當年看著老屋被拆倒,心裏真是舍不得啊。”鄒莊村村民鄒會彥告訴,每年的清明、國慶,自己總會來到水庫邊,望向被庫區淹沒的老家位置發一會兒呆,算是對老家的一種懷念。

南水北調,人為水“讓路”,也倒逼人轉變思路,尋找新的出路。

“淅川縣工業產值‘斷崖’式下降,凡是有汙染的工業生產、農業養殖業不能再搞了,我們必須要走出一條新路來。”淅川縣委書記盧捍衛說。淅川縣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水源地,超九成國土劃入水源紅線。統計顯示,自實施嚴格水源地保護開始,淅川縣一年工業產值從10億元下降到5億元。

在九重鎮張河村,有一大片一眼望不到邊的突尼斯軟籽石榴種植基地。村党支部書記張家祥告訴,全村有近5000畝土地流轉給了河南仁和康源公司,近3000人參與種植軟籽石榴。

“現在我們這叫‘一地生三金’。”張家祥告訴,一是每畝土地每年流轉的租金有800元;二是每畝地通過“返租倒包”,村民每年還有720元收入;三是產量提成,石榴成熟後,每斤提1元錢給村民。全部算下來,每畝年收益能有3500元左右。

在石榴樹排列的間隙,還免費讓給村困難戶套種辣椒、中草藥的經濟作物,增加他們的收入。

“村民們有了穩定的收入,基地裏全部用上了生物有機肥,實現了‘零汙染’,保護了丹江水。”張家祥說。

南水北調,改善了人水關系,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目前,丹江口水庫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淅川縣境內的水庫面積達到506平方公里。為了守護這一方淨水,淅川縣2020年4月創新成立了水上執法大隊,進行環境、水質等監測執法。

走進南水北調中線渠首生態環境監測中心,迎面就看到“水質大如天,責任重如山”10個大字。監測中心主任廉振強告訴,他們在庫區和入庫河流共設置了20個監測點,自從2014年開始監測,水質穩定向好,所有指標一直穩定在二類及以上標准,其中一類水的比例逐年提高。

“所有監測、執法人員每天都睜大眼睛,為的就是‘不讓一滴汙染水流入水庫’。”他說。

理論而言,二類標准水以上就達到飲用級。能“直接飲用”的清澈源頭水,背後是無數人的守護、奉獻。

乘船行至丹江口水庫中央,小分隊們和當地工作人員取一杯水下15米深的丹江水一飲而盡,清澈甘洌,回味無窮……(完)

作者/來源:新華社

聲明: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