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c113

原來盔槍是在歷史中,這樣一步步變化過來的,並且還能當武器用


字體大小:
2021年6月04日 -
:     
 

趣味聊史

在我國幾千年的歷史中,總是分分合合,而每次的必然分裂與結合,都是伴隨著流血犧牲,因為掌權者的爭鬥,都是以戰爭來分勝負的,兵不刃血的事情極其稀少,因此掌握了軍隊,就像掌握了真理一樣,能讓人警服。

例如,世家大族,只要有野心,對軍隊方面的事情都很關心,但他們的軍隊都是私兵,不正規也不精銳。也只有把所有國力集中在手上的皇帝,能把軍隊有關的一切,發展到巔峰,因為皇帝要保護他的江山,而世家大族,也就只能用來自衛,不然被人發現私藏兵甲,就是謀反的大罪。

“諸私有禁兵器者徒一年半,甲一領及弩三張流二千裏,甲三領及弩五張絞”。

古代,皇權興起,皇帝掌握與兵權有關的一切,變得合理化,而除了皇帝外,所有人都是有罪的,但是除了皇帝,都很難形成規模,皇帝定的罪也不重,到了唐朝開始,光私藏兵甲,就有可能抄家滅族。從這條罪行,可以看出,藏把刀劍還好說,如果是甲胄和

弩就得死人。

弩大家都理解,不需要什麼技術,就可以用來殺人,皇帝自然很怕。那麼甲胄為何也判這麼重的罪呢?其實,甲胄的技術含量非常,耗費的鐵資源更多,而鐵是歸皇帝管的,你們說該不該。

覆蓋身體的盔甲,可以很好的保護將士的要害,在戰場上刀劍無眼,人是血肉之軀,不像螃蟹那樣骨頭長在外面,天然多了一層保護,所以發明出盔甲。說到這裏可以會有人好奇,為何頭盔上面多了個“避雷針”。

其實這樣的認識是錯誤的,甲胄中的頭盔部分,最早叫做兜鍪,可以是皮革也可以是金屬,類似鐵罐頭的樣式,秦朝之後叫做胄,變化不大,只是有的樣式會把臉覆蓋住,因為人的臉是很脆弱的。

在唐宋時期,有了一定的變化,頭盔的正中心有了一個槍尖,並且還帶上盔纓,這個時期的盔槍的槍尖,一般比較短小,據說是用來更好保護腦袋,因為有金屬成分的盔甲,能一定程度的保護身體,尤其是對銳氣的防禦出色,但是鈍器的極大,所造成的動能傷害,會隔著血肉傳導到內髒,所以有了這個發明。

如果敵軍以鈍器,擊打你的頭部,很大幾率會被這個槍尖阻擋,從而減少受擊力度,並且短小的槍尖,在戰場上並不會影響靈活性。而盔纓則更多用來,區分軍隊裏面的職位,一只軍隊從上到下,一般也就分五六個級別,只要用五六種顏色的盔纓,就可以在混亂的戰場上,做到識別敵我,或者聽從軍官的指揮。

在明清時期,盔槍又有了變化,也許是作戰風格的變法,尤其清朝旗兵,他們盔槍非常長,雖然佩戴時間長了,會影響身體的靈敏性,但相比在戰場上丟性命強,因為在戰鬥中武器很容易丟失,而盔槍只要設計巧妙些,是可以握著來戰鬥的。

當然,也許還有許多,我們不知道的作用,如果大家有知道的,可以留言,讓筆者也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