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汽車

【汽車人】拜登歐洲行,成果幾何?


字體大小:
2021年6月20日 -
:     
 

汽車人雜志

美國若尋求在技術領域和中國完全脫鉤,很難得到盟友的支持。

文/《汽車人》黃耀鵬

6月裏,美國總統拜登的日程表很擁擠。G7峰會、北約峰會、美俄首腦峰會,中間穿插了美聯儲的議息會議(FOMC)。看似都與中國無關,實際上中國的影子無處不在。

G7和北約,隊伍還好帶嗎?

這8天的跨大西洋旅行,對於79歲的拜登來說不輕松。他當然不能指望在一次旅行中搞定所有問題,事實上多數問題都無解。中國人說要有底線思維,美國人也可以討論一下最低任務標准。按照這一標准,拜登做得還不錯,不像媒體形容的那樣糟糕。

英國首相約翰遜擔任東道主的G7峰會,聯合公報“基本上”反映了美國的訴求,在涉疆、涉台、涉港等多個中國主權範圍內的問題上指責了中國,在人權、新冠溯源等問題上對中國進行牽制,語氣嚴厲程度則沒有達到美國的期望。

美國至少表面上維系了“對華統一立場”。大體說來,美、英、加、澳等盎格魯國家希望對華發出更強硬的聲音,而法、德、意表示反對,日本態度則有些曖昧。首腦們在內部協調立場時爆發了激烈的爭吵,以至於一度給房間斷網,防止具體分歧細節外泄。

事後法、德、意領導人都各自發聲“找補”。馬克龍強調,G7不是對華“敵意俱樂部”;日本首相菅義偉返回國內後,才表態稱“不謀求圍堵中國”。

有意思的是,G7公報稱要投資40萬億美元,幫助發展中國家興建基礎設施。這顯然是為了對抗“一帶一路”的公共產品,但它本身就是對“一帶一路”的模仿。考慮到美國基礎設施的老舊,拜登提出的1.9萬億美元計劃,正與共和党激烈討價還價。這40萬億從何而來?

相比而言,北約峰會就讓拜登舒心得多。因為北約在對付俄羅斯的問題上一如既往地堅定。但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14日表示:“我們並沒有在進入新冷戰,中國不是我們的對手,也不是我們的敵人。”不過,他也說,但西方不得不適應中國崛起帶來的挑戰。

“聯俄制中”難於上青天

到了拜登此行的重頭戲——美俄首腦會談的環節,輿論認為拜登此行的任務是“離間中俄關系”。這其實沒有任何可能。

中俄不是盟友,但是雙方懂得對方戰略價值。拜登拿不出任何可以收買俄羅斯的禮物。放行“北溪2號”,是給德國的禮物,不是給俄羅斯的。

而且,如果美國與俄羅斯達成諒解,大半個歐洲都不答應。跨大西洋體系瞬間就會崩塌,這是美國無法付出的代價。

美俄存在著巨大地緣戰略矛盾。俄羅斯的底線是,西方必須承認俄白烏和中亞的勢力範圍;而CFR(美國外交關系協會)在智庫裏面以溫和和平衡著稱,也認為“不可接受”。

烏東問題根本就是死結。有那麼多大事,結果雙方談的是網絡安全、人權、俄羅斯反對派、美方所謂干預選舉的問題。而烏克蘭和克裏米亞問題,普京表示“沒什麼可談的”。

事後雙方發了聯合聲明,而聲明內容則完全是一種底線思維。雙方同意將《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延長5年。雙方首腦重申:“核戰爭打不贏,也打不得。”這就相當於兩人有巨大矛盾,談判的成果則是“盡量不打,即便打起來也承諾不往死裏打”。

這就是美國拉攏俄羅斯,專心對付中國所取得的唯一成就——不打核戰爭。

天可憐見,這已經是拜登拿出的最好籌碼了。在反俄成為華盛頓政治正確的代名詞之前,反俄就成為一門大到不能倒的生意,任何挑戰它的人都冒著巨大的政治風險。特朗普在“通俄門”的泥坑裏打過多少滾,一定曉得它的深淺。

重點不是加息

拜登在歐洲期間,美聯儲在主席鮑威爾的主持下開了例行的議息會議。結果也相當糾結,美聯儲聲稱政策轉向了,但實際上沒有轉。要說沒轉,鮑威爾又稱“2023年底前加息兩次”。

美聯儲不是大仙,預測不了2年後的經濟形勢,給的加息預期如此之遠,就擔心市場“誤判”。

為何如此?美國5月份CPI已經飆到5%了,聯儲通脹目標仍是2%。壓通脹是聯儲法定職責,但目前通脹的特點,無法通過貨幣手段調節。

按照鮑威爾原話說,就是“通脹是由供給瓶頸造成的,隨著就業恢複,通脹可能會更高……”。

加息了美股立馬死給你看。而且,如果中國的通脹沒起來,加息沒意義,資金回流會非常有限。而印鈔印得飛起,現在也不是資金問題。如何在不加息的前提下遏制通脹?要不要試試取消對華加征的關稅?

但是要取消就得和中國談判。在拜登去歐洲前,布林肯、耶侖、戴琦等各個層面官員突然都和中方接觸,這是在探口風。但如何在每天一個制華法案的情況下,還能讓中國接盤,現在看,氣氛、條件都不具備。

如今的財政部長、曾經的聯儲主席耶侖,在國會作證時稱:“中國是美國最嚴峻的競爭對手,對美國的安全和民主價值觀構成挑戰,財政部將研究措施,應對中國帶來的挑戰。”

但同時,她也指出:“美國若尋求在技術領域和中國完全脫鉤,很難得到盟友的支持。”

拜登在歐洲轉了一圈,似乎也得出和耶侖類似的結論。美國得到的紙面支持都相當有限。歐洲盟友們還一個個單獨向中國解釋“沒有敵意”。

至少在疫情期間,單獨脫鉤完全沒有操作性,而聯合盟友一起脫鉤,也沒有操作性。還有兩個月就要離任的默克爾還一個勁兒地問拜登:“那我的汽車工業怎麼辦?”

這個問題顯然也無法回答。烏克蘭被零賣沒有發言權,但德國不是烏克蘭。

就像拜登對CNN記者發飆稱:“讓我們直說了吧,我對一切都沒有信心,我只是陳述一個事實。”發火不是因為日內瓦的天氣太熱,恐怕是拜登無法在“團結盟友”與“大國競爭”之間取得平衡。而詭異的是,“團結盟友”本身,就是為了給大國競爭取得籌碼。

這個夏天,大西洋兩岸和環太平洋都不大平靜,各國都在努力適應“嶄新”的大國競爭態勢。因為它面臨的局面、使用的工具和牽一發動全身的微妙程度,都前所未有。

歡迎來到“帝國餘暉”時代。(文/《汽車人》黃耀鵬)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