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老年
字體大小:
2021年8月15日 -
:
山東省家庭服務業協會
人口結構面臨嚴峻挑戰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8.8億人,適齡勞動年齡人口占64%,60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萬人,占18.7%(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萬人,占13.5%)。與2010年相比,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但到2050年,中國的適齡人口會下降到51.2%,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可以說,一半勞動人口養另一半人,這是未來的重大變化。
一方面是平均年齡的增長,另一方面是高齡化問題,傳統家庭養老已不能滿足需求。同時,“少子化”發展也很快,據民政部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的單身成年人口高達2.4億人,其中有超過7,700萬成年人是獨居狀態,到2021年9,200萬人。中國的人口結構面臨著非常嚴峻的挑戰,從存量看,問題嚴重,從發展趨勢看,問題更加嚴重。
既要老有所養,更要老有所用
傳統意義上人們對“養老”的概念是照顧和看護老年人,但在生命周期變長、人口老齡化加劇後,由於子女工作忙,對老人的照顧和看護變成了一種所謂的“負擔”,老人們感受更多的是孤獨、寂寞,以及對自我“無用”的否定感。
對老人來說,經濟條件的好轉,讓越來越多的老人在年齡漸長時依然保有健康的身體,擁有很多生活熱情,即便是退休了,身體機能有所退化,但也並不妨礙或限制他們的追求。因此,把文娛活動融入到養老服務中,讓身體健康的老人能力所能及地承擔相應工作,是當下養老行業破解老年人真正心理需求的有效探索。
這樣,既能滿足老人的身體需求,又能兼顧其精神需要,是養老服務團隊工作的重心。因此,在社區養老中,可以在項目中設置圖書管理員、KTV/影音室管理員、光盤行動監督員、餐飲顧問、以及樓層輪值班長等崗位,讓身體健康、既有時間又有精力的老人更有歸屬感,也更有價值。
這一點要向日本的介護學習。日本的介護就是最大限度地發揮老年人自身具備的日常生活動作能力,提倡老年人有價值的養老。比如,為老人們開發一些適合的課程,開拓社團資源,發掘老年人的潛力,不定期地舉辦一些大型活動,消除老人們與外界的“無用”隔閡, 在老有所用、老有所為方面下功夫,把老年人群體變成一種資源,而不是社會負擔。通過多社交、強互動,打破內心界限,讓老人感受溫度、體面和尊嚴。
社區養老服務全面推廣,創收從何而來
2013年被認為是我國的“養老元年”。當年9月,國務院下發的《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幹意見》提出,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此後數年間,養老政策的發布迎來高峰,隨之而來的還有社會力量的積極參與。
目前,社區養老服務正在全國全面推廣,作為機構養老的重要補充,解決了部分居民不能隨時陪護在老年人身邊照料老年人生活的實際問題。而在布局社區養老服務過程中,養老服務企業遇到和面臨著很多問題,使得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陷入困境,開展業務艱難,無法盈利創收,投入沒有回報,服務難以持續發展的窘況。
社區養老服務遇到了哪些問題,怎樣解決遇到的問題,在服務好老年人的同時,如何經營創收,已經成為社區養老服務不可回避的話題。
當一個模式不能促進業務發展時,企業就要更新觀念,改變思想,突破原有的發展模式,向更高層次邁進。
比如,在倡導大健康環境下,娛樂和養生已經成為許多老年人追求的理想生活,與其放任老人花費高額資金購買所謂的“養生產品”,不如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推出醫養結合型服務項目或產品,以引導老年人進行科學消費。
此外,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的配套設施,比如,康複理療室、按摩灸療室、理發室、社區食堂,是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的。在服務好老年人的同時,養老服務企業又該如何利用好場地,做成創收的“聚寶盆”呢?解決了這些問題,也就找到了社區養老服務持續發展的根本。
正如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國務院研究室原司長陳文玲所說,“健康中國,老年人要有健康的生存狀態,不是說一到65歲進入老齡就被社會養起來。健康養老必須端口前移,把疾病預防體系、健康體系放在首位。另外,還要從制度設計上進行變革。養老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也是最缺的需求,更是最難解決的需求,把這個作為一場硬仗,和我們國家脫貧一樣,進行好制度設計,一定能讓健康養老問題得到更好地解決。”
(聲明:文章內容據《中國養老網》相關文章整理編輯,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