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廣東高校發現古墓,網友:畢業論文自己找來了


字體大小:
2022年2月02日 -
:       
 

12月13日

中山大學發現古墓

沖上熱搜

據報道

中山大學南校園內懷士堂到逸夫樓的

一處施工現場疑似發掘出古墓

目前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相關工作人員

amocity
amocity

  


中山大學考古專業師生

正在現場進行考察並記錄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本次發現的疑似為古代墓磚

考古研究院將按程序繼續跟進

據目擊現場的楊同學介紹

他經過懷士堂到逸夫樓的路時

看到鋪設下水管道的施工現場

插上了洛陽鏟

考古系的老師和同學正在忙著挖掘

“聽說挖出了古墓!”

中山大學歷史學類 邱梓洋攝

“我院正在按程序跟進。

有最新進展會在合適的時間

以合適的方式向大家通報。”

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易西兵表示

中大南校園發現古墓早有先例

2019年1月

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南校園的施工工地上

就發現多處古墓

引發關注

2019年1月,中山大學南校園施工現場發掘出數處古墓。

1961年

中大考古教研組

在校內發掘出兩處漢代墓葬

1981年

中大又在電教大樓基建工地

發現一處東漢墓穴

當時,人類學系教師

帶領1977級和1979級全體學生

對電教大樓基建工地的東漢墓穴

進行了發掘清理

2014年,中大南校園作為

“康樂村-新港西路地下文物埋藏區”

的一部分

被公布為

“廣州市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區”

據專家介紹

中大南校園地勢較高

適宜古人生產生活,死後埋葬

從目前的考古發現和地理研究成果來看

漢代廣州市海珠區

並不是現在的一個大島嶼

而是以寶崗、曉崗、赤崗、馬崗頂等高地

為中心形成的一個小島

廣東這些高校也挖出過古墓

除了中大

省內不少高校

早前也曾發掘過古墓

廣州大學

1986年8月,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考古隊在廣州大學校園內發掘3座東晉磚室墓,出土銅器、青釉器等文物數十件。

1989年3月,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考古隊在廣州大學清理1座東晉磚室墓,出土1方墓志磚,陰刻“甄壽亡親解夫人墓”,這在廣州地區還是首次發現。

▵ 康陵陵台發掘初始地貌。圖片來源:廣州文史網

暨南大學

amocity
amocity

  


2005年3—8月,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黃埔大道西暨南大學進行考古勘探發掘,清理墓葬5座。

南方科技大學

1999年深圳市考古人員進行文物普查時,在南方科技大學屋背嶺發現大型商周時期墓葬遺址,一座不大的山丘清理出商代墓葬81座,戰國時期墓葬6座。商周隨葬品多為陶器,還有少量石器。戰國墓葬中清理出若乾青銅器。而根據調查、勘探的情況推斷,這座商時期墓葬群,是廣東地區發現、發掘規模最大的商時期墓葬群,此處埋藏的商時期墓葬總數應當在200至300座左右,也證明了深圳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商周時期就有了自己的文明。

華南師範大學

2003年廣州大學城剛剛動工之際,中環線上現今華南師範大學校區就挖出了兩座距今1000多年的陵墓,分別是五代十國時期南漢高祖劉岩墓康陵和南漢烈宗劉隱墓德陵,如今被並稱為“南漢二陵”。

遺憾的是,康陵在明崇禎年間已被發現,經歷數次盜擾,隨葬品被洗劫一空,發現不是太多。盡管如此,考古學家還是找到了清理乾淨的玻璃碎片、石頭、玉器等文物,能一定程度上佐證廣州悠久的對外交往歷史。

此次出土的康陵哀冊文碑是南漢考古的最重要發現之一,南漢二陵也因此被評為2004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06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東工業大學

在廣東工業大學新建足球場北面的金銀山下,有一座明代石人石馬墓。據考證該墓為明代萬歷十八年(1590年)所修,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根據殘存的墓碑可以知道是夫婦合葬,主人姓曾,名豫齋,賜進士奉政大夫福建按察司僉事,葬於明萬歷十八年。

在墓前的神道上,石人、石馬、石羊一字排開,拱立兩旁,所以被稱為“石人石馬墓”。

石構件琢刻精美、前所未見,而且六尊石俑齊備、保存完好,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廣東藥科大學

廣東藥科大學離校門不遠的一片約3000平方米的荒地裏,11個半米不到的石墩露出地面。路邊一塊小石碑寫著“廣州登記文物:穗石村炮台”。

據清康熙《新修廣州府志》載,此炮台應為康熙時的石子頭岡炮台。炮台年久失修,在鴉片戰爭前已廢棄。

2004年9月左右,廣州大學城考古挖掘又有重大發現——五代十國之南漢國的開國皇帝劉岩的陵墓“康陵”。已發現的康陵陵園位於大學城華南師範大學校區的建築綠地上,四周繞以平面長方形圍牆,東西寬約70米,南北長約150米。2004年年底,《廣州大學城文物保護展》在廣州博物館專題陳列廳展出,曾展覽共展示文物372件(套),其中尤其以南漢德陵、康陵,明代石人石馬墓和清初炮台群這四大遺址文物為主。

網友:畢業論文自己找來了

延伸閱讀

重大考古發現

來源:人民網

12月14日,國家文物局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聚焦甘肅、河南、陝西三個重要考古發現和研究成果。會上公布了陝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為漢文帝霸陵。

江村大墓地處西安東郊白鹿原的西端,東北約800米處為竇皇後陵,西南約2000米處為薄太後南陵,北部約2100米處為原國保單位霸陵所在“鳳凰嘴”地點。江村大墓平面為“亞”字形,墓室邊長約72米、深30餘米,墓室四周發現110多座外藏坑,外藏坑外圍有卵石鋪砌的陵園設施。

江村大墓外藏坑出土著衣、半塑衣、刑徒陶俑。國家文物局供圖

考古發掘了江村大墓的8座外藏坑,出土陶俑、銅印、銅車馬器及鐵器、陶器等1500餘件,銅印印文有“車府”“器府”“中騎千人”“府印”“倉印”“中司空印”等,表明江村大墓周圍外藏坑應為模仿現實官署、府庫建造。

江村大墓的形制、規模均符合西漢最高等級墓葬規格,加之其周邊分布竇皇後陵、薄太後陵,專家確認江村大墓為漢文帝霸陵,此前世傳漢文帝霸陵所在的“鳳凰嘴”只是一道自然黃土梁。

江村大墓外藏坑出土文物。國家文物局供圖

霸陵位置的確認,解決了西漢十一座帝陵的名位問題。霸陵雙重陵園、帝陵居中、外藏坑環繞的結構布局,與漢高祖長陵、漢惠帝安陵顯示出明顯的差異,奠定了西漢中晚期帝王陵墓制度的基礎,對中國古代帝王陵墓制度的深入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霸陵陵區外景。國家文物局供圖

會上公布的另外兩項成果分別是河南洛陽正平坊遺址和甘肅武威吐穀渾墓葬群。據介紹,此次通報的三項重要成果,是我國漢唐時期政治制度與國家治理、都市營造與建築技藝、民族融合與文化交流的生動體現,從不同側面展現了中華文明的輝煌歷史和燦爛成就。

廣東共青團綜合整理自南方+客戶端(記者 汪祥波 畢嘉琪 黃堃媛)、人民網(韋衍行)、中國青年報、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卜松竹)、南方都市報、N視頻等,轉載請注明來源

編輯:小米

▲關注“廣東共青團”B站、抖音、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