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大秦賦》之王翦:戰功不輸白起,最終是什麼結局?


字體大小:
2022年2月18日 -
:       
 

古裝歷史劇《大秦賦》改編自小說《大秦帝國》,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正在熱播中。該劇作為大秦帝國系列的收官之作,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等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秦朝的故事。

在《大秦賦》這部古裝歷史劇中,戰國四大名將,依然是比較重要的角色。當然,白起因為在邯鄲之戰期間被秦昭襄王賜死,所以沒能在《大秦賦》中現身,因為《大秦賦》的時間線,就是始於邯鄲之戰。但是,就戰國四大名將的另外三位,則得到了比較多的刻畫。比如廉頗這位名將,是被郭開陷害排擠,最終被趙悼襄王趙偃趕出了趙國。而在廉頗之後,李牧無疑成為趙國君主最為依靠的名將了。

至於筆者今天要說的王翦,則可以稱之為白起之後的秦國第一名將。一定程度上,王翦在戰國末期所立下的戰功,甚至完全可以和白起相提並論。那麼,問題來了,在秦滅六國之戰中,王翦到底立下了哪些戰功,最終的結局又是什麼呢?

首先,王翦(生卒年不詳),字維張,頻陽東鄉(今陝西省富平縣)人,戰國時期秦國名將。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推演,王翦系周靈王太子晉之後,是太子晉的第十八世孫。王翦少年時就喜歡兵馬,侍奉秦始皇。因此,從這一角度來看,王翦和李信、蒙恬、蒙毅等人一樣,都可以視為秦始皇嬴政的心腹,也即正是因為獲得了嬴政的信任和重用,他們才能在戰國末期獲得施展才華的大舞台。

對於這一點,自然在《大秦賦》這部電視劇中得到了體現。比如在平定嫪毐之亂中,王翦就是一個比較關鍵的人物,成為嬴政除掉嫪毐的重要幫手。秦莊襄王三年(前247年)五月,秦莊襄王去世,享年三十五歲。13歲的嬴政被立為秦王。嬴政即位時由於年少,尊呂不韋為仲父。彼時,秦國的大權被呂不韋和趙姬太後所把持。

amocity
amocity

  


但是,在平定嫪毐之亂,罷免丞相呂不韋之後,秦王嬴政得以奪回大權。在此基礎上,王翦也獲得了消滅山東六國的機會。秦始皇十一年(公元前236年),王翦領兵攻打趙國的閼與,王翦對這一支秦軍進行了調整和淘汰,也即留下來的都是軍中精銳。王翦就用這支士氣很高的精銳部隊攻下了閼與,同時一並攻取了趙國的九座城邑。而這,可以說是王翦的成名之戰了。

秦始皇十七年,韓王安九年(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內史騰率兵攻打韓國,後者無力抵抗,內史騰指揮秦軍攻克韓都,俘虜韓王安,把所得韓地改建為潁川郡。這樣,韓國成為當時六國最先被滅亡之國。秦始皇十八年(公元前229年),王翦從上郡發兵,下井陘,與楊端和軍兩軍呼應。准備一舉攻滅趙國。結果遇上了趙國的名將李牧,相持一年多的時間。

對此,在筆者看來,王翦和李牧之間,可以說是棋逢對手了。當然,對於王翦這位秦國名將,不僅知道如何率軍作戰,更明白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道理。於是,王翦采用反間計,除掉李牧。李牧死後,王翦勢如破竹前行,大敗趙軍,並殺了趙軍主將趙蔥,攻下趙國的都城邯鄲,俘虜趙王遷,趙國原來的各處土地入為秦地,成為秦郡。

因此,雖然沒有參加秦滅韓之戰。但是,面對趙國這一強敵,秦始皇還是派出了王翦這位名將。秦始皇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荊軻刺秦王事件,荊軻失敗後,秦王嬴政盛怒,並利用這個機會,派王翦領軍攻燕國。當然,因為當時楚國、齊國等諸侯國還沒有滅亡,所以王翦沒有在公元前227年一鼓作氣,消滅燕國。

秦始皇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秦王嬴政召集群臣,商議滅楚大計,王翦認為“非六十萬人不可”,李信則認為“不過二十萬人”便可打敗楚國。前面已經說過,王翦和李信,都是秦王嬴政一手提拔的心腹。現在,李信提出了擁兵更少的方案,這讓秦王嬴政大喜,所以便派李信和蒙恬率兵二十萬,南下伐楚,楚將項燕以四十萬楚軍應對二十萬秦軍。王翦因此稱病辭朝,回歸故裏。

amocity
amocity

  


不久之後,項燕指揮的楚軍故意示弱,且戰且退,保留精銳部隊從後突襲李信,大破秦軍兩營兵力,斬殺秦軍七個都尉,是為秦滅六國期間少有的敗仗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李信雖然吃到了敗仗,但是,秦王嬴政沒有嚴懲他。當然,這也讓秦王嬴政更加明白王翦的厲害之處,於是,秦王嬴政不僅親自登門致歉,還將秦國的60萬大軍交給了王翦。

彼時,秦國固然強大,但是,60萬精銳士卒,已經是秦國的全部主力。因此,秦王嬴政可以將60萬大軍交給一位武將,著實凸顯出秦王嬴政的氣魄。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王翦領兵伐楚,大軍抵達楚國國境之後整整一年堅壁不出,六十萬士兵都囤積起來休養生息。當然,這是王翦老謀深算的地方,也即故意示弱,然後等待楚軍疲憊攜帶的時候,才發起致命一擊。

最後,公元前223年,王翦率兵出擊大破楚軍,殺項燕於蘄,之後又俘虜楚王負芻,平定楚國。因為消滅楚國所立下的戰功,王翦得以晉封武成侯。商鞅變法後,侯爵成為秦國能夠賜予臣子的最高爵位了。比如在王翦之前,丞相呂不韋被封為文信侯,嫪毐因為獲得趙姬太後的支持,則被封為長信侯。在秦王嬴政沒有親政之前,文信侯和長信侯,自然成為兩大權臣了。所以,王翦可以獲得侯爵的封賞,自然是對其戰功的最大肯定了。

總的來說,在秦滅六國之戰中,王翦直接領兵消滅了強敵楚國和趙國,並給燕國以沉重一擊。因此,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王翦可以說是秦滅六國的最大功臣了,也即他的戰功,完全不輸同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白起。在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後,王翦的經歷不詳。當然,在大部分歷史學者看來,王翦急流勇退,得以善終。

在戰國四大名將之中,白起被秦昭襄王賜死,廉頗作為趙人,卻在楚國都城壽春病逝,而李牧則被趙王遷冤殺。因此,非常明顯的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只有王翦一人獲得了善終的結局,這無疑是王翦人生智慧的最佳體現了,也即他功高震主,卻能做到不貪戀權位,這是他可以善終的重要原因。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