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健康

沒有韓信,就沒有漢朝, 為何天下平寧後屢次遭受高祖皇帝打壓?


字體大小:
2022年2月26日 -
:       
 

兵仙韓信有"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之能,也是一個頗富傳奇色彩的人物。很多的歇後語和成語,也都與其有關,比如一飯千金、國士無雙還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以及背水一戰等等。

若是沒有此人,可能也就不會有百年的大漢基業。作為漢初的開國元勳,他被劉邦為異姓王,名盛一時。此人用兵如神,是不可多得的將才,因此後人也將其列入了"兵家四聖"。

(一)、戰功累累,淪為君上的眼釘肉刺

《寒窯賦》"韓信未遇之時,無一日之餐,及至遇行,腰懸三齊玉印"。早年間的韓信,窮到連飯都吃不起,也曾忍受過胯下之辱。

後來又投奔到項羽帳下,奈何不受待見。終於等到了自己的伯樂,也就是蕭何,才得以大展才華,為劉邦拋頭顱,灑熱血,得以封侯拜相。而後榮歸故裏,還寬恕了那個曾經欺侮過他的屠夫。

1.漢初三傑,立國不可或缺的人物

amocity
amocity

  


劉邦一向以知人善任著稱,在蕭何的舉薦下,他給了韓信很高的禮遇"至拜大將,乃韓信也,一軍皆驚",剛上來直接封其為大將。

這就是成也蕭何的由來。值此天下大亂之際,正是英豪輩出之時,韓信沒有辜負劉邦的信任,總能在最危急的時刻,力挽狂瀾。

當時劉邦率聯軍與西楚交鋒,不料對方實力太過強勁,漢軍大敗。而韓信"複收兵與漢王會滎陽,複擊破楚京、索之間,以故楚兵卒不能西",接著就為劉邦洗刷了恥辱。

韓信馬不停蹄的准備下一輪作戰,很快"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

打敗了魏國、趙國以及代國,接著在滎陽集合精兵,配合正在與楚軍正面交鋒的劉邦。隨後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大敗齊國。

與項羽的垓下決戰中,韓信出奇計,命令部下連夜唱楚歌,以崩潰楚軍的心理防線。最終,成功擊垮了項羽的十萬大軍,楚霸王烏江自刎,天下歸漢。

可以說,沒有韓信,就沒有後來的漢朝。可是,天下平寧後屢次遭受高祖皇帝打壓,下場也十分淒慘,那麼這究竟是何緣故?

2.歸正之臣,韓信早年曾事楚

劉邦身邊的很多大臣,都是他在沛縣的"酒肉朋友"。可就連他的"死党"兼"一擔挑",樊噲,劉邦都動了殺心。

更何況,韓信這個曾經跟隨過項羽的人。一向謹慎的劉邦,又怎能容他。無毒不丈夫,劉邦若是沒有這點狠心,又怎能"得猛士兮守四方"。

早年間韓信生活的異常困苦,不得已從軍討口飯吃。"及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居麾下,未得知名"。而在項梁去世以後,項羽接管了其全部勢力。

韓信,自然也在其中。項羽為人傲慢,從不聽人勸諫,更何況當時的韓信還是個無名之輩。在韓信"數以策乾項羽,羽不用",他徹底對楚軍失去了信心。

這才在蕭何的引薦下,入了漢軍。雖然劉邦對其言聽計從,不過那也只是為了奪取天下。所謂忠臣不事二主。

韓信早年間為項羽所用之事,給劉邦的心裏埋下了一顆仇恨的種子。

既然韓信能夠為了自己而打曾經的主子項羽,誰又能夠保證他不會幫別人打自己。

(二)、功高震主,令高祖憂心忡忡

當時劉邦身邊的人告訴他,韓信有謀反的意圖。君王對這種事情,都很敏感,即使有點風吹草動,即使沒有任何證據,也要防患於未然,大張旗鼓的查個清楚。

劉邦當時差點就答應了身邊將士的主動請纓"平叛",幸虧陳平謀策"南方有雲夢,陛下弟出偽遊雲夢,會信於陳"。之後五花大綁的把韓信押解回洛陽,還將其爵位降成了淮陰侯。

1. 敗也蕭何,功勳卓著害了他

韓信後期確有謀反之心,不過那也是劉邦高壓政策逼迫的。而劉邦之所以對其極度不信任,頻頻想方設法的奪權,就是因為韓信之前立下的功勞太大以及個人能力實在是過於出眾。

就像後來南宋高宗斬殺嶽飛,其實是一個道理。在楚漢爭霸中後期,韓信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甚至,就連劉邦都隱約的覺得鎮不住他。

而且韓信此人有些傲慢,又不懂得隱藏自己。就像當時,正值楚漢焦灼之際,而劉邦又占了下風。此時的韓信非但不馳援救助,還趁人之危的請求授封齊王。

若不是陳平與張良等人力勸,以劉邦的脾氣肯定會痛斥一番。但迫於現實,還是封了韓信為齊王。正因為有了這件事,劉邦對韓信開始更加厭惡。

韓信仿佛是獨立於劉邦而存在的,他們的關系更像是聯盟。戰爭時期,劉邦無心計較這些事情,但天下一統,他又怎能不想起此事,又怎能不產生擔憂。

倘若戰事再起,韓信再來這麼一出,那又該如何是好。以前要求封王,如果以後得寸進尺,再要求當皇帝呢?那給還是不給。

所以,在劉邦的眼裏早就看不慣韓信。他打壓韓信,就是因為害怕左右不了韓信。而他在軍中威望甚高,倘若有朝一日振臂一呼,開始反漢,那就得不償失了。

2. 異姓藩王,君主所不能忍

在楚漢相爭之際,劉邦為了籠絡勢力龐大之人,裂土封王,讓他們誤以為大家築成了堅實的攻守同盟,成為了利益共同體。

不過那對於高祖而言,不過是一時的權宜之計。他怎麼可能真的甘願把辛苦打下的江山封給外人。自家子侄兄弟還不夠分的。

而韓信的王,還是他要挾來的。本來劉邦對此就心懷不滿,但當時除了給他封王也無他法。在坐穩江山以後,劉邦很快就開始削藩,韓信不是第一個,也不是唯一一個。

不論別的,就單憑他這個藩王的爵位,劉邦也會不斷的對其打壓。別說他一個異姓王,本家的藩王,漢朝也削了不少。

從《削藩策》到七國之亂,再到推恩令和酎金奪爵。"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他雖然用兵如神,不過情商有些低。不如張良等人,早早的就退居二線,以免死於非命。

(三)、兔死狗烹,敵國破,謀臣亡

古往今來,有很多開國皇帝,平定江山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忙著把那些跟隨自己打江山的部下兼兄弟給排擠出權力中心。除了劉邦以外,還有後世的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以及明太祖在胡惟庸案上大做文章,導致數萬人受到牽連。

1.無他,帝之常情

劉邦,只不過是做了一個所有帝王都會做的事情。韓信的指揮能力如此高強,在軍中耕耘多年,威望自不必多言,更何況他還是異姓王之一。

amocity
amocity

  


這些對於剛剛建立的王朝而言,都是莫大的威脅。劉邦在世,倒是能夠壓制住韓信,若他一旦駕崩,韓信極有可能變得肆無忌憚,甚至直接造反。

《史記》:"項羽已破,高祖襲奪齊王軍。漢五年正月,徙齊王信為楚王,都下邳"。楚國剛剛滅亡,劉邦特地跑到齊地,奪了韓信的兵權。

而且,明升暗降,給他改封楚王。所以,劉邦之後才會只因為有一人進言,而就著急的想要攻打韓信。

早期,劉邦正是用人之際,而韓信能力出眾,所以不得不給予其相應的權力。而當天下大定以後,韓信這樣的人存在,對於漢朝而言就是最大的威脅。

而且,劉邦也並非是只針對韓信。很多幫助劉邦平定天下的人,最後也都遭到了清算。

2.可同患難,不可共享福

韓信錯就錯在,太把自己當回事。他雖是計謀過人,但是又有些恃才傲物。總是覺得,自己能做了皇帝的主。

他威望極高,但卻從不懂得收斂。而且,還總是利用在軍中的威信,去壓制皇權。當時鐘離昧為韓信在楚營的故交,後來霸王烏江自刎,鐘離昧只得投奔韓信。

劉邦多次下詔書讓韓信交出鐘離昧,可他總是以各種理由搪塞。這令本來就不太和諧的君臣關系,雪上加霜。

換句話說,劉邦突然感覺到,韓信從未把自己當成過他的主子。而且韓信有自己的封地,且在多年的耕耘下物產富饒,同時又有自己的部隊,若是有朝一日起兵反叛,那也是個不小的威脅。

更何況,劉邦在位時,韓信就如此的肆無忌憚,如果他去世了,那上位的皇帝又怎能壓制住這位開國元老。

不過韓信早年間的確是沒有造反的意思,而劉邦屢次削爵於其,讓韓信感覺到自己被卸磨殺驢了,感覺不受重視。

所以,他才讓自己的部下假意謀反,讓劉邦禦駕親征。本來韓信想的是挺美,趁此機會,來個鳩占鵲巢,兵變奪權,奈何事情敗露,慘死在呂雉手下。

結語:

古往今來,那些跟隨著開國君主打天下的功臣們,很少有能落得善終者。

俗話說,仁不當政,他們既然能夠創下如此功業,必然是有著不同於常人的想法。開國君王們害怕功臣謀反,所以往往會未雨綢繆的把隱患消滅在萌芽中。

參考文獻:

《史記》

《漢書》

文/文史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