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旅遊

生態示範新樣本 幸福宜居新馬房 澄江市馬房村譜寫民族團結進步鄉村振興新篇章


字體大小:
2022年4月13日 -
:       
 

坐落於撫仙湖畔的澄江,山水如玉,溫潤澄明。21.6萬澄江人民自古就與山水相伴、同生共榮。境內旅遊資源富集,交通網絡便利,以秀美的山水風光贏得世界遊客的交口稱贊。

進入新時代,澄江立足市情,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到雲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創新發展。各族乾部群眾把民族團結進步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把新時代民族工作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個“綱”聚焦。發展經濟增進民生福祉,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構築各民族群眾共有的精神家園。踏上了山水交融,命運與共,民族團結,和諧共榮的新征程。

11月的撫仙湖畔,陽光與微風為寒冬帶來暖意,駿馬銅像指引著遊客走進眼前的村落。花團錦簇的街道,浮雕壁畫裝飾的精致小樓,這就是“撫仙湖畔幸福村”——玉溪澄江市右所鎮吉花社區馬房村。

馬房村,相傳為元末梁王飼養軍馬之所,因此得名“馬房”。馬房村下轄2個村民小組、619戶1768人。近年來,馬房村各族群眾同譜民族團結曲、共唱和諧幸福歌,齊心協力將馬房打造成為撫仙湖畔集田園、莊園、濕地、調蓄帶為一體的現代生態休閑觀光農業的“示範樣本”。

走在前列的新馬房

坐落於撫仙湖畔,優越的區位優勢讓馬房村在澄江市的建設發展中“走在前列”。

amocity
amocity

  


為保護好撫仙湖,按照“四退三還”的要求,2014年,馬房村率先完成了沿湖273戶856人的生態移民搬遷,搬遷後建成265畝生態濕地,與環湖路北總長7.8公裏的生態調蓄帶融為一體。“在實施村莊改造提升過程中,我們下了很大的決心,實施了強弱電入地和雨汙分流,所以我們沒有看到農村普遍存在的蜘蛛網,也沒有了汙水橫流。”馬房村党群服務中心工作人員李世美介紹說。

2018年,澄江實施撫仙湖徑流區土地流轉休耕輪作,馬房村作為試點,這項工作也提前了一年,2017年一次性流轉了數百畝土地。“剛開始有群眾不理解,村裏首先統一了党員的思想,又通過党員、乾部做群眾工作,最終獲得群眾的支持。”李世美說。

2019年11月,馬房村被確定為鄉村振興示範村,馬房村開展田園綜合體一期項目的提升改造,對全村農戶房屋外觀統一裝修,馬房村結合軍馬文化,在建築風格和裝飾顏色上都以軍馬為主題。從不同的角度,梳理了原來的背街小巷,並結合馬房村的歷史文化,挖掘命名了秋實巷等極具深意的8條巷子。此外,還修建了生態停車場,打造文創產品一條街,實施美化、綠化、亮化工程,設置旅遊標識標牌,改造建設党群服務中心、遊客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點,改造馬房食堂、婦女兒童之家、村史展室等功能室,建設文創商品藝術館,建立星級民宿、餐飲評比標准,推進美麗庭院和文明家庭創建等。

“馬房村的變化印證了一句話,就是聽党話、跟党走,人民的生活才能更上一層樓。”李世美感歎道。

打造鄉村旅遊新名片

一系列政策從經濟上保障了群眾的利益,但土地流轉後,原先靠種地為生的農民也面臨著“失業”問題。村民們雖然不愁生計,卻不免對往後的發展感到迷茫。

馬房村交通便利,村口就是環湖路,離澄江市區也不過4公裏,距離昆明機場66公裏。近年來,為保護撫仙湖拆除了大量臨湖建築和商業配套設施,為保護區外沿湖村莊空置房源招商打造民宿、客棧及商業配套設施提供了絕好契機。

“馬房村的產業發展之路,一開始我們也是模糊的,後來隨著全市實施生態移民搬遷、土地流轉,以及澄江‘三個國際城市’發展布局等效應的逐步顯現,我們重新梳理、重新定位,充分結合自身區位優勢特點,最終選擇了走以民宿、餐飲為主,農業觀光旅遊(田園綜合體)為輔的農旅融合發展路子。”李世美介紹道。

伐木累民宿的房主張聰就是馬房村帶頭“吃螃蟹”的一名党員。2018年,張聰聯系了線上的連鎖公司,自費到湖北實地學習考察,並請專業公司對自己的民房進行了設計,改造成了現在所看到的5個房間,適合三五家人一起入住的民宿,同時支付一定的費用由線上的連鎖公司為其引入客源,自己成了管家,主要負責接送客人,客人拎包入住後,他們可以把這當成自己的家,自己買菜、做飯,其樂融融。

年輕人自己創業就業,村裏的老人也沒有落下。三間客民宿的房主武興能老兩口,曾是馬房村的建檔立卡戶。2018年,他們以每年10萬元租金把房屋出租,現老兩口長時間在昆明安寧和女兒居住。而他們的租戶是來自陝西西安的王勇,因為一家人一次不經意的雲南之行,愛上了撫仙湖,並被雲南人民,特別是馬房村淳樸的民風和鄉村振興的美好前景所觸動,毅然選擇了留下來生活,經營起了自己所傾心的三間客民宿。

現如今,馬房村已建成運營的經營戶發展到53戶,其中:民宿有18戶、餐飲19戶,零售及其他服務16戶,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14年的8130元,增加到了2020年的1.9萬元。村集體經濟發展累積到目前的750萬元。老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生態宜居的幸福村

amocity
amocity

  


為有效保護撫仙湖千頃澄碧,近年來,澄江市大力發展高原特色生態觀光農業和循環農業,目前,澄江市共流轉耕地5.8萬畝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將傳統大水大肥的韭菜、青花、菜豌豆等蔬菜產業調整為發展荷藕、藍莓、烤煙等低肥生態種植,最大限度減少農業面源入湖汙染。

作為澄江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縮影,馬房村周邊就以種植荷藕為主,荷藕種植同時也具有生產性濕地的功能,並兼具田園風光,尤其每年6月至10月,整個馬房村東西兩側1000多畝荷花競相開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更有一種朱自清筆下“荷塘月色”的愜意。

“眼前這片荷田是先後於2014年、2018年統一流轉耕地後種植的,也是我們‘萬畝荷田’計劃的一部分,馬房村率先流轉周邊土地860多畝,大面積種植荷藕,與周邊悅蓮、熙和等農業莊園交相輝映,呈現出一幅美麗的農村田園畫卷。”李世美說。

村民哈雙喜就是這萬畝荷塘的受益者,她家經營的汐棱院魚莊和客棧正好面向荷塘,“每到荷花盛開的季節,遊客絡繹不絕,一個月下來就能有一兩萬的收入。”哈雙喜說,“環境好了,不只提高了收入,我們也住得舒心。”

讓村民們舒心的還有馬房村的便民服務措施。“為服務群眾,村裏建起了党員活動室,為村裏的孩子,特別是留守兒童輔導作業、培養興趣愛好,在市總工會、婦聯、團委等部門的幫助下,我們堅持社區、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者‘三社’聯動,以志願服務為主,開設了4點半課堂,專門利用小學下午放學後和周末時間由有資質的老師進行輔導和教授。”李世美介紹道,“還有我們的馬房食堂,在這裏,我們小組通過議事決策程序,公開選定了本村的一名年輕創業者,聘請本地的廚師,以澄江家常菜為主,開辦了這個鄉村食堂。馬房村60歲以上的老人只要願意到食堂來用餐的,每天2餐,村民小組用集體資金按人補助每餐4元,老人每餐自己僅需支付3元錢,現在每天有20多名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到食堂用餐,享受到了便利。食堂還對外經營,按每人每餐15至50元的標准不等,向其他村民、遊客和團隊提供訂餐服務。”

馬房村在党委政府的領導下,環境日益優美,產業不斷興旺,村民們愛村護村,各族群眾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大步向前,團結一心讓“幸福馬房”成為澄江一張亮麗的名片。

作者: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陳慧君

編輯:龐玉珍

轉載請注明來源《民族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