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真是稱贊明朝嗎?真相並非如此!


字體大小:
2024年7月28日 -
:     
 

作者:文史小正太

現在很多人一提到明朝的話,都會瞬間聯想到一句話,那就是“明朝三百年,不和親,不納貢,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而這句話被人們認為是對明朝的一種稱贊。對於這句話,讀起來確實感覺很有氣勢,也十分的硬氣,甚至能讓人們心中的那份愛國之心瞬間點燃,不過靜下心來細細一想的話,這句話聽起來就覺得很是片面。

對於這句話的出處來自其實是出自一些網文上,而關於這句話的原型應該是當時永樂帝朱棣在北伐蒙古後,班師回朝對臣子所說的一句話:“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番南島西洋諸夷,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只是經過網絡上不斷的整合、改編之後,演變成了這樣一句話。

按理說朱棣說的這句話也確實是真實情況啊,為什麼還要說“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並不是在稱贊明朝呢?

首先我們先從“天子守國門”這句話來說一說,在古代天子所在的城市都是整個國家的首都,而明朝從朱棣開始,首都就從南京直接搬到了北京。至於搬去北京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一個就是朱棣本是靠造反奪位才弄來的皇帝,南京是朱允炆的地盤,不安全;另一個就是北京是他的地盤,再加上四周都被他的將士全部打下來,可以說很是安全。

amocity
amocity

  


從這點上來看的話,至少在朱棣時期,北京這個首都還不是明朝的“國門”,至於為什麼最後演變成了“國門”,這個也就不用多說了吧。自然是朱棣那些後代皇帝將北邊的土地一寸寸的丟失,丟失到最後北京自然成為了“國門”,而天子坐守首都,只能形成一種“天子守國門”的假象。

更加不用說明英宗直接在土木堡被瓦刺給抓了去,成為歷史上的一個笑話。而土木堡其實離北京是十分之近的,直線距離大概也就70公裏左右!可見當時的明朝國力已經被削弱到了何種地步,連滿清的皇太極都曾跑到北京“遊玩”了一番,所以說,這“天子守國門”的說法並不是稱贊,然而變相的有種貶低的意思。

amocity
amocity

  


再來說一說“君王死社稷”這句話,這句話所闡述的主人公也就是崇禎帝朱由檢,要說崇禎沒有想法重振明朝雄風的話,從他殺掉魏忠賢這一舉動也能看出來,他是一個有野心的皇帝。可惜的是,他17歲登基之後沒兩三個月就將魏忠賢殺死,卻不考慮他死了之後誰來震懾東林党一夥人?

而且以當時魏忠賢的權力,如果他不是忠於明朝的話,單單一個17歲剛剛登基的崇禎能夠絆倒掌權多年的他嗎?並且他在朝堂上所作所為也讓一些大臣寒了心,方式方法有很有問題,也就導致了東林党一家獨大,最終只能選擇自縊。但並不能說明明朝皇帝就都有赴死的決心,明英宗一人的做法就直接打臉這句話了,忍辱負重多年回來之後,立馬就篡位重新登基,掌權之後就立馬以莫須有的罪名處死了名將於謙。

雖然“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句話說的很是片面,但也不能完全否認明朝在抵禦遊牧民族,讓他們一直無法掌控已經脫離漢族王朝幾百年的北方傳統疆土,保證了傳統漢文化區域的穩定,其積極意義不可否認。對於歷史,我們要以辯證的角度去看待,不能盲目且帶有主觀情緒去看待歷史,大家覺得呢?對於這一句話又有什麼不一樣的見解呢?不妨在下方留下您寶貴的看法。(看在作者辛苦碼字的份上給文章點個贊、關注一下唄~作者在此萬分感謝大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