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汽車

理想汽車享受質疑 占據智能電動車市場20%的份額?


字體大小:
2021年2月24日 - 汽車小編  
   

  

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官方帳號

文 | 李陽

翻過鼠年的篇章,一向低調的理想汽車(NASDAQ: LI)突然高調起來,甚至有些超乎想象的“瘋狂”。

2021年2月22日,理想汽車發布了公司內部信,宣布到2025年,占據中國智能電動車市場20%的份額,成為排名第一的智能電動車企業。

理想汽車創始人、CEO李想的這一高調宣言,迅速在朋友圈刷屏,質疑者眾、認可者寡。

在汽車產業的歷史上,車企高管口號式的大肆宣傳屢見不鮮,畢竟不論是對消費者還是投資者,都需要看到企業鬥志昂揚的一面,車企定一個博眼球的目標絕對是無本萬利的舉措。

但在眾多口號式宣傳中,從未有過如李想一般激進乃至瘋狂的“雞血”,畢竟歷史上還沒有過任何一家車企在中國的市占率突破20%。而理想計劃,5年內將市占率由不到3%提升至20%,絕對是任何車企都不曾想象的。

壓力就是動力。顯然,理想汽車剛剛走出因增程式被質疑的五年,又走進因市占率目標被質疑的新五年。理想汽車,莫非在享受質疑?

20%市場份額意味著什麼?

理想汽車之所以將2025年目標定在20%市占率,是因為在2020年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中,前五個品牌占據了96.5%的市場份額。理想汽車認為,2030年智能電動車的市場競爭會和手機相似,只有獲得25%以上的全球市場份額,才有機會成為全球智能電動汽車行業的頭部企業。

而在此之前,也只有在2025年拿到中國智能電動車20%以上的市場份額,成為公認的頭部企業,才有足夠的人才、技術和資金儲備,參與到2030年更激烈的全球市場競爭中去。

智能手機產業是智能汽車行業預測最重要的模版之一,理想汽車基於未來市場格局制定目標無可厚非,但在汽車領域,20%的市占率是一個非常誇張的概念。

中汽協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同比去年增長10.9%,達136.7萬輛,其中,五菱宏光MINI EV和特斯拉Model 3是國內唯二全年銷量突破十萬輛車型,分別銷售119255輛和135449輛,但其市場占比均不超過10%。

從企業來看,比亞迪以179054輛的累計銷量,再度榮登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的寶座,排名第二的,則是僅以萬輛銷量落後的上汽通用五菱(全年銷量165609輛)。這兩家車企的市場占有率,分別為13.1%和12.1%。

由此可見20%市占率的龍頭目標,何其高。

將視野由新能源擴大到整個中國汽車產業,勉強能與20%市場份額掛鉤的,是大眾汽車集團及其合資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總交付量為385萬輛,市占率為19.3%。但這是由南北大眾合力為之的結果,拆分來看,無論是一汽-大眾,還是上汽大眾,都在10%左右徘徊。

這也意味著,在中國市場,不僅還沒有任何一家車企實現市占率突破20%,而且離這個目標都有較大距離。

再從絕對銷量的角度來看,根據2020年國務院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顯示,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為新車銷售總量20%為600萬輛,這也與大部分分析機構預測的數據基本吻合。

按照理想汽車的規劃,2025年,理想汽車的年銷量將突破120萬輛,而按照理想汽車自己的測算,預計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突破800萬,屆時理想汽車的年銷量將達到160萬輛,而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裏,理想汽車的年銷量剛剛突破3萬。

5年內銷量由3萬到160萬,這是任何一家車企都不曾許下的豪言壯志。

要知道2008年經濟危機後,由於一系列提振汽車銷量的政策出現,5年內中國汽車市場的增量超過千萬,這一增量,遠遠大於未來五年新能源汽車市場,即便如此也未曾出現如此瘋狂的汽車企業。

與理想夢想最為接近是國產汽車的標杆品牌吉利,2008-2018年,吉利汽車的銷量從20.42萬輛增加到150.08萬輛,年複合增長率為22.1%。

在更為激進的增量市場中,吉利企業突破150萬銷量也用了10年時間,理想汽車5年目標的誇張程度可見一斑。

李想的底氣

在李想瘋狂言論前,理想汽車剛剛完成了交付史上的又一里程碑。2021年2月18日,理想汽車累計交付量突破4萬輛。自2019年12月4日理想ONE正式開啟交付以來,理想汽車僅用14.5個月就完成了首個4萬輛的交付,創下新造車勢力最快交付紀錄。

需要注意的是,理想汽車旗下僅一款車型理想ONE,近幾個月來,理想汽車已經蟬聯了全尺寸新能源SUV車型的銷冠,這意味著產品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再結合30萬+的價位,理想ONE其實已是當之無愧的現象級爆款車型了。

從產品的角度來看,理想ONE和其他新能源SUV最大的區別就是其特有的增程式技術路線,在當前充電技術、充電設施不夠成熟的市場環境下,無續航焦慮的增程式優勢明顯,尤其是在能耗相對較大的SUV領域。

所謂增程式電動車,簡單來講,即是由一台發動機燒油發電,再通過電機驅動車輛的動力系統。

乍一看,原本一步到位(化學能-動能)的動力轉化系統,被拆成了兩次能量轉化(化學能-電能-動能),看似多此一舉,但事實上由於增程式電動車的發動機,只負責發電,不參與車輛驅動也不受路況影響,可始終保持高效能量轉換,在城市工況下,其綜合能源利用率還在所謂“一步到位”之上。

繼理想ONE後,2020年12月底,嵐圖汽車也發布輛售價不超過40萬的增程式電動車,很顯然,增程式的市場價值,已開始得到市場的認可。

以城市純電、長途發電為用戶價值的增程電動平台,是理想汽車縱橫未來五年的一大殺器,但更為重要且更為長久的競爭力,其實是理想汽車的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部分。

理想ONE在設計上,充分體現了其前身“車和家”的家庭屬性,考慮了包含男主人、女主人、長輩和孩子在內的每一位家庭成員的需求。良好的駕駛體驗、持續成長的能力、副駕駛屏幕、第二排電動座椅、第三排的通道、巨大的後備箱等,都是為家庭而設計,這也是理想汽車的願景:創造移動的家。

在技術層面,理想汽車認為接下來十年,自動駕駛會以摩爾定律的速度發展,2030年不論是車載算力還是傳感器的分辨率都會得到數百倍的提升。上千TOPS(算力單位)的芯片,上億像素的攝像頭以及高分辨率固態激光雷達,都會變成自動駕駛的標配。

為此,理想汽車即將在2022年推出“進可攻退可守”的第二款車型,內部代號為X01,不僅在動力系統上維持增程式的技術方案,符合當下市場需求,還具備最高可升級為L4級別自動駕駛的硬件條件。這款車,也將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理想汽車的未來。

除汽車產品市場認可度、技術路線、智能化體驗等自身的種種優勢外,理想汽車2020年瘋長的市值,也是李想大放厥詞的底氣之一。截至2021年2月23日收盤,理想汽車股價26.99美元,市值超242億美元。

這意味著在上市前就精打細算不差錢的理想汽車,有了更充裕的資金,去做人才和技術的儲備以及營銷網絡的建設。

夢想的悖論

盡管理想汽車有著諸多內、外部條件,去沖刺新能源頭部企業,但五年20%的市占率終究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激進目標。

理想汽車在過去五年,最值得稱道的是找准了用戶群體,憑借一款車型打出了現象級的表現,但反過來,這也將是理想汽車沖刺百萬銷量最大的障礙,越是精准,其銷量上限越是狹窄。

理想ONE定位大型智能電動SUV,售價32.8萬,其第二款車型幾乎是理想ONE的升級版,價位只高不低,而高價和銷量曆來是一對反義詞。

特斯拉最暢銷車型Model 3誕生的意義就是通過低價來瘋狂搶奪用戶,近兩年來特斯拉以價換市的邏輯更是毫不遮掩,甚至到了不折手段的地步。近日,還有媒體爆料特斯拉將推出16萬級的中國特供車,盡管這一言論已被特斯拉辟謠,但所呈現的以價換市思路卻是貨真價實的。

反觀理想汽車,還處於品牌形象的塑造期,並不適合推出低價車型,出行一客(ID:carcaijing)在和理想汽車內部人士的多次交流中,也基本確定了理想汽車近幾年主要精力是高端車型,至於普及性更廣的低價車,將是很久以後才會考慮的目標。

而從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中不難看出,新能源市場已經呈現出兩頭寬中間窄的啞鈴型結構,10萬以下的低價車占據著新能源市場一半份額,這也意味著,只有高端車型的理想汽車,5年內很難在銷量上做到新能源全領域的頭部企業。

在理想汽車的內部信中,明確提出,未來五年的願望是,車型覆蓋15-50萬的價位,讓更多人可以擁有高品質的移動的家。

但截至目前,除了數年前已被淘汰的SEV項目,理想汽車毫無低端車型的信息流出。接受出行一客(ID:carcaijing)采訪的多位內部人士都表示,不清楚低端車型相關情況。

另一方面,即便理想汽車在2025年前,真的將15萬級的新能源汽車投向市場,它也還將面臨另一個產品沖量的巨大鴻溝,即品牌認可度。

一個汽車品牌口碑的積累,是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這需要用戶在長期駕駛後產生高度認可,並幾乎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擴散,因為車主之間的交流遠比企業自身的宣傳分量大,而這個過程的單位往往是“年”。

相對來說,高端品牌向低端品牌滲透的進度會快得多,但也絕不是三五年間就可以快速形成龍頭地位,這是品牌認知不可避免的障礙。

正如電影《功夫》裏的經典台詞,“要成為絕世高手,並非一朝一夕,除非是天生武學奇才,但是這種人萬中無一。”於汽車品牌而言,需要何等碾壓同級、獨領風騷的產品,才能跨越品牌的認知障礙。

如果理想汽車將行業龍頭目標的範圍縮小到SUV新能源車型,或是中高端新能源車型,甚至是將時間推移至2030年,這都將是一個尚有可為的遠大理想,但5年20%市場份額,確實超乎常理。

不過互聯網向來擅長創造奇跡,哪怕有一萬個不可能的理由,也會在心裏萌生一份對2025年的期待。李想,會是那個萬中無一的絕世高手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