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自然

中醫經絡穴位或是宇宙中更高級的奧秘


字體大小:
2021年7月20日 -
:     
 

李醫生健康寶庫

李剛,醫學影像和放射治療專業 醫師 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

中醫經絡穴位或是宇宙中更高級的奧秘

你相信人的身體上有經絡和穴位嗎?你相信“死穴”、“笑穴”說法嗎?你相信穴位能治療疾病嗎?

經絡學說
是祖國醫學基礎理論的核心之一經絡和穴位
中華民族、中國文化
中醫學
特有的名詞;經絡
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髒腑形體官竅,溝通上下內外,感應傳導信息
的通路系統,是人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穴位
(學名(shù)穴
)則是人體經絡線上特殊的點區部位,是人體髒腑經絡氣血輸注出入的特殊部位
,具有反應生理功能、病理情況、治療疾病
等多重屬性。

大量臨床實踐已經證明
, 並且將繼續證明, 沿十二經脈及各穴位施加物理刺激,能對相關髒腑和全身的疾病起到有效地治療或調節作用。

古人將經絡學說的機理概括為: “行血氣、營陰陽、調虛實、應天道、決生死。
” 反映了它在人體的調節、平衡、控制、傳輸
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功能。

無數成功的臨床實踐肯定了經絡的存在
。20世紀80年代,祝總驤教授用3種生物物理學方法,測出了人體十四經脈影射在皮膚上的循行線,與宋朝王惟一的針灸經絡銅人模型驚人一致。

經絡和穴位的本質
到底是什麼?我們看不見也摸不著。

目前,天文望遠鏡能觀測到最遠距離為138億光年之遠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馬斯克就快要登上火星了,就差星際移民了;往微觀了說,科學家已經研究到了原子核、質子、中子、誇克、膠子…科學技術地飛速發展遠超我們的想象,複雜無比的光刻機,最新的機器學習法-人工智能,精細的人體解剖研究…

即便如此我們用最新的分析理論,最先進的物理、化學、生物技術…也沒能解開中醫經絡穴位
本質的奧秘。

關於經絡本質的研究

半個多世紀以來,國內外學者對經絡問題進行了不懈地探索,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古人所說的經絡是否真實存在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人們在針刺中發現了一種奇怪的現象:有些人接受針刺治療時,會產生一種沿經脈路線移動的感覺
。後來正式命名這一現象為循經感傳
現象,能產生這一現象的人稱為“經絡敏感人
”,但這類人只占人群中的很小一部分。循經感傳現象的發現,扭轉了人們認為經絡就是血管的觀點,因為血管顯然無法形成這種感覺循經移動的現象。另外,人們還發現循經脈路線的皮膚電阻較低,這些現象為驗證經絡的客觀存在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1.經線的聲學特性研究

人體體表的經脈循行線在聲傳播性質上具有特異性,表現為高振聲和聲信號的循經性。國內研究者應用經絡輸聲技術,發現了低頻聲具有循經傳導的特性。測出了大腸、小腸、胃、膽、膀胱經的體表路線,聲的傳導軌跡與古籍記載的體表經脈循行線路十分一致。

2.經絡的電學特性研究

將矩形波電壓通過兩點電極加到人體皮膚表面,得到的電流波形是一些尖脈沖,循經線上的電流波形與非循經線上的波形有差別,表現為低電阻、高電容現象。國內研究者測定手三陰經皮部經脈線的生物物理學全息特征,結果表明,2O例受試者均能測出與手三陰經相符合的實驗經脈線。國內研究者在443例人體及2具屍體經穴皮膚電阻抗振蕩波動現象的觀察中發現,體表皮膚電阻抗振蕩波動現象的振蕩頻率較為固定,經穴與非經穴部位皮膚的振蕩幅度有明顯差異;現象在屍體上則不能被觀察到。

3.經絡的熱學特性研究

人體是熱輻射體,可以通過接收測量紅外熱輻射能來測量人體體皮膚溫度的變化。國內研究者應用紅外輻射示蹤儀成功地顯示了人體體表的紅外輻射軌跡。測試結果顯示了在沒有外加刺激的自然條件下的人體體表的紅外輻射軌跡。這些軌跡或長或短,但都與古籍所記載的十四經脈循行的路線基

本一致,有的可以通達經脈全程。

4.經絡的光學特性研究

國內有研究者認為,就同一人而言。穴位處的發光強度高於周圍非穴處的發光強度。健康人體左右體表發光強度對稱.而病人則可在左右體表測到一個或兒個不對稱的發光信息點,並在針刺治療後向對稱明顯轉化。另外也有研究者也發現,正常人體背部腧穴發光點對稱,而發作期支氣管哮喘和慢性胃炎病人則呈非對稱分布。

5.經絡的磁學特性研究

國內研究者運用生物磁測量方法,對中醫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的循行路線進行一系列的探討,發現各經脈伴隨有磁振動線出現,其循行線與經脈大致相同。

長期以來國內外學者在經絡本質研究方面盡管進行了大量工作,但無突破性進展,人類迄今對經絡的認識遠落後於臨床實踐。

古典醫籍中所描述的十四經脈的特殊行路線和經絡調節的許多規律
, 盡管早已被中醫臨床反複證實
, 但對現代生命科學來說, 仍然還是一個尚未被認識到的新領域。幾千年不斷發現的客觀現象, 許多尚不能運用目前的生物學知識解釋。

經絡學說
畢竟是人類對人體科學知識的認識積累,不可能是完全獨立於現代生命科學已認識的科學規律之外的另外一個獨立的系統;
經絡學說既包括許多現代生物學已經認識清楚的生理病理規律, 也蘊含有現代醫學未認識的東西; 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論超前性
, 另一方面則帶有明顯的經驗與技術色彩
。經絡學說雖然是一個古老的理論
, 但經絡研究所要解決的, 實際上都是當代生物學研究中的一些前沿問題。

關於穴位本質的研究

1950年,日本的中谷用12伏直流電通過人體皮膚,發現皮膚上存在某些導電量特別高的“良導點”
,它們的位置與穴位位置吻合。此後不久,法國著名針灸學家尼伯亞特在助手的協助下,應用測定皮膚電阻方法證實了這一現象,並確定穴位電阻只有它周圍皮膚電阻的一半。

20世紀50年代後期,我國學者有關穴位電生理的研究,也基本肯定了穴位具有低電阻高電位
的特性。然而,據推測,全身穴位的總面積僅占體表的萬分之四,而全身體表電阻的部位卻很多,遠遠不限於穴位的地方。況且,如進食、睡眠、運動等生理活動,時序、季節、氣溫等外界環境改變以及精寸心理狀態等諸多因素,都會影響皮膚電阻值。法國德拉·富耶花了五年時間,應用此法測定穴位,所得結果卻與中國穴位大相徑庭,不得不愀然中止這項研究。

又有人著力於研究穴位的形態結構,希望一舉揭開穴位之謎。上海第一醫學院的專家解剖觀察屍體上324個穴位,發現99.6%的穴位與神經有關。他們進一步發現,經穴與相關髒器的神經分布往往屬同一脊髓節段,表裏兩經的穴位也多隸屬脊髓同一節段
。日本學者森秀太郎證明,在全身穴位中,約有100個穴位組織深層穿行著神經束
。穴位還與肌梭、神經腱梭、觸覺小體、環層小體
等感覺神經節細胞周圍突末端的感受器有關。

從發生學觀點看,表皮與神經組織有著共同的起源
。神經中樞存在各皮膚區域與內髒器官的投射點。因此,穴位與胚胎形態學之間可能有生物形成的相關作用。但是,也有研究得出相反的結論:穴位與非穴位組織均有神經纖維分布
,它們在組織學上並無明顯差異
。至於穴位與非穴位區域下神經組織有什麼不同,如今還不清楚。

還有人報道,穴位與血管、淋巴管關系密切。日本西條一止應用紅外線熱像圖攝影法觀察到胸腹穴位區域皮膚溫度比周圍皮膚要高出0.5至1℃,他認為這是穴位下存在血管的緣故。有關解剖資料證實,許多穴位區域確實布有皮下靜脈,或有深部血管貫穿。

穴位研究者們相信,人體穴位是既與神經系統密切相關,又與血管、淋巴管、肌肉等組織有關的複雜綜合結構

至於穴位的具體結構或它的實質到底是什麼?科學家們仍是各持己見,眾說紛紜,未見有一個明確答案

展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科學的認識離不開科學的方法和工具,如果沒有陰極射線管的發明,科學家們也不可能探測到神經的動作電位,那麼真正能證明經絡的工具是什麼? 誠然需要利用現代科學的方法驗證中醫的某些觀點,但必須指出的是,現代科學的思維模式和傳統的中醫思想體系有極大區別,
現代研究者從小接受著“現代的”“科學的”教育,而中醫的觀點和方法從形成、理解到運用並不是遵循著所謂“現代科學”的思想。

也許中醫很樸素,甚至帶有一些錯誤的認識,但不能用另一種思維方式去否定它,這無疑是“忘本”的
,但又不能本著“維持現狀”或是完全照搬經典的態度學習和繼承中醫,這樣便會止步不前
。要做的是拾起先人正確的、卻被現代科學拋棄的思維方式解讀現代科學不能理解的中醫概念。經絡實在是一個極好的例子,“科學”不能證明經絡,那“科學”一定都是正確的嗎?

宇宙是多麼深邃、複雜而又多元,生命更是充滿了無窮的奧秘。

如何在西方科學的夾縫中找到現代中醫學的生存之道,堅持古人傳承的寶貴思想方法
完成先人未盡的使命
?期待屏幕前的有緣人扛起新一代中醫人的責任與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