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文化
字體大小:
2022年2月04日 -
:
圈內有“先秦文物看陝西,銅器還要看寶雞”,這話大抵說明了先秦文物的集中出土地;這裏單說“寶雞”,要說歷史文化,甚至超過了古都“長安”。
寶雞是“炎黃故裏,青銅器之鄉”,這裏還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陳倉”;寶雞的歷史文化悠久,甚至要追溯到商周時代,或許還要更早,也正因為“歷史悠久”,這裏出土的各類文物也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例如“西周魚形尊”。
1974年12月,寶雞神農鎮茹家莊村的一位村民正在平整土地,過程中挖到了青銅器、馬骨以及大量朱砂等;實事求是地說,整個陝西“處處有古墓”,類似的情況也不是出現一次兩次了,因此這位村民大抵也清楚,這是又挖到古墓了。
1974年,陝西的“文物保護”宣傳已經相當到位,村民也沒多想就將情況報告給了村領導,村領導又報給相關單位;後面的事情就不用詳細講了,之後專業考古隊趕到,進行發掘研究後確認,這是一座2000多年前的古墓,墓主人是西周諸侯“魚伯”。
解釋一下,這位“魚伯”指的是西周豐鎬畿,嶺南何姓的一個小諸侯;經過考古發掘,古墓內出土了青銅器、兵器、陶器等約1500多件文物,其中的一件“青銅魚”吸引了專家的注意。這件青銅器高15厘米,長28厘米,重1.1公斤,造型好像一條大鯉魚;簡單形容,“魚形尊”魚身肥大中空,魚口微張,下唇處有一細小穿孔,魚背鰭處開有方形口,口上置拱形方蓋,這種構造大抵可確認為“盛水器”或“酒器”。
當然,這條“大鯉魚”身體扁圓,構造上無法穩定平放,因此古人獨具匠心的在魚腹下設有兩兩相背、雙手捧腹作負重狀的四個“人形足”;就見四個“小人”中有三個人嘴巴大張,雙目圓睜,頭上蓄發,另一人則嘴巴緊閉、頭上無發,其表情誇張,生動且富有情趣。
乍一看,這件青銅器頂多算得上“精致”,按“西周”數千年的歷史來判斷,也稱得上是一件珍貴的國寶文物;但考古專家想的就比較複雜了,還總結了3個“難以解釋”的問題,但由於年代過於久遠,有沒有文字記載,因此這些問題直到今天也沒有人能解釋清楚。
對考古或歷史有研究的朋友或許會知道,“青銅”在先秦時代非常金貴,再加上這件“魚形尊”由四個“人”捧舉,從側面再次證明了它的尊崇身份;因此,專家推測“魚形尊”是一件重要的諸侯祭祀用品,但結構上又不合常理。
先說第一個“問題”,“魚形尊”背有方形開口,腹內中空,很明顯這是盛裝液體的;但“魚嘴”流口太過細小,用來倒水很不方便,這樣的設計在其它 “尊類”文物中還是首次出現,甚至有點粗制濫造的味道。說到這或有朋友會說“中空就是裝水的?難道古人不能裝其他固體的東西嗎?”這麼說也有道理,但如果“魚腹中空”是用來裝固體的,那“魚嘴”上的流口又用來乾什麼?
再說第二個問題,“先秦青銅器”大多富有記載歷史的作用,比如很多青銅文物上都刻有銘文,這為今天的歷史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線索。這件“魚形尊”雖然沒有銘文,其作用大抵不會“過度”超出歷史範疇,但在專家眼中,它的構造比例完全不合常理。深究起來,如果按“真人”比例來重塑修複,器身這條“大鯉魚”至少也應該有千斤重,才能將器身下方的四個“人”襯托得如此之小。
當然,或許古人在故意誇張,其用以襯托“大鯉魚”的尊崇地位;既然墓主人是“魚伯”,說明“魚”是他們的圖騰,但四個“人”捧舉這麼大一條“魚”,究竟在祭祀中寓意什麼呢,總不會只是簡單的寓意“魚比人大”吧?
還有第三個問題,簡單來說,古人祭祀相當麻煩,諸如青銅鼎、尊、簋、甗等祭祀用品相當講究;也就是說,既然“魚形尊”是祭祀用品,那就少不了其他的配套物品,但古墓中卻並未發現。這就奇怪了,難道“魚伯”偏愛這件“魚形尊”,因此單獨將這件青銅器做了陪葬?
這顯然說不通,“魚”可是一方百姓的圖騰,其信仰形象是“天神”,尊崇程度甚至超過了當時的諸侯地位;一個小小的諸侯“魚伯”,既不是以龍為化身的“天子”,又不能與炎黃二帝、文武二王相提並論,理論上他是不敢以“祭祀品”作為陪葬的。
不管怎麼說,“西周魚伯墓”還是一定程度上展現了數千年前的“魚國”,也為後世研究華夏歷史提供了重要依據,如今這件“西周魚形尊”就珍藏在寶雞博物館內,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親自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