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健康
字體大小:
2025年3月26日 -
:
醫生提醒:過了70歲,身體再好也要注意4種飲食,後果怕承受不住
作者:大咖醫生談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注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注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到了70歲以後,身體健康的老年人越來越少了,即使你一生都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到了這個年齡,健康問題依然會悄悄找上門。
那麼,為什麼有些老人健康看似很不錯,卻依舊會出現問題呢?
很大一部分原因,竟然和飲食息息相關,你可能覺得,吃得好就能保持健康,但當你邁入70歲大關後,你的身體對食物的需求已經不再和年輕時一樣。
其實,到了這個年齡,飲食上的一些細節,往往比藥物更能決定你的身體狀態。
而很多人忽略這些,吃得隨意,身體慢慢積累問題,最後才發現已經很難承受後果。
所以,有時候,正確的飲食比吃藥更為重要。
吃得太過清淡,導致營養不均衡
我們經常聽到“清淡飲食好”,尤其是年紀大的時候,很多老年人開始追求吃得清淡,覺得這樣能減少胃腸負擔,身體更輕松。
殊不知,過度清淡的飲食,可能會導致一些重要營養素的缺乏,影響身體的正常功能。
我記得有位女性患者,70歲後一直堅持清淡飲食,幾乎不吃油膩的東西,盡量避免攝入過多的蛋白質,後來,她因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頻繁得了感冒。
更嚴重的是,她的骨密度也開始下降,我發現她的鈣質攝入嚴重不足,而這一切,都是因為長期過於清淡的飲食沒有提供足夠的營養。
老年人的新陳代謝慢了,光靠清淡的飲食可能會導致身體缺乏必要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特別是蛋白質不足的話,肌肉就會逐漸變弱,活動起來也沒那麼靈活,甚至可能影響體力,長時間下去,連骨頭也可能變脆,容易受傷。
就拿鈣來說,70歲以上的人群,骨質疏松的風險特別高,而鈣的攝入不足,就會加重骨密度下降的速度。
所以,70歲以後的老年人,清淡飲食固然重要,但並不意味著就要全然避免脂肪、鹽分或者蛋白質,適當增加一些富含蛋白質和礦物質的食物,比如牛奶、豆類、瘦肉和深綠色蔬菜,能有效維持身體健康。
過度依賴軟爛食物,反而增加胃腸負擔
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老人牙齒和消化功能逐漸減弱,於是就開始依賴軟爛的食物,這種飲食方式看似對胃腸溫和,但實際上,卻容易忽視一個嚴重的問題:缺乏足夠的纖維素和硬質食物。
這種情況我在醫院遇到過好幾次,有些老年人常年吃米粥、稀飯和面條,甚至蔬菜都做得很軟爛,結果他們的胃腸蠕動變得更加遲緩,導致便秘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便秘本身就是一種很常見的老年人健康問題,而如果不通過膳食纖維的調節來改善,長時間下去,會導致腸胃的積滯,使得消化系統變得更弱。
而且,過於軟爛的食物,幾乎不需要牙齒的參與,導致牙齒的使用越來越少,甚至一些老年人的牙齒逐漸脫落,再加上長期缺乏纖維素的刺激,胃腸的蠕動逐漸衰退,導致食物消化不良,營養吸收差,進而加重了腸胃負擔。
我遇到過一位老年患者,她年過70,因牙齒不好,長期吃軟食,起初只是偶爾便秘,但幾個月後,便秘變得越來越嚴重,甚至伴隨著腹痛和食欲不振。
經過檢查發現,她的消化系統幾乎沒有足夠的“工作量”,腸道蠕動變得非常緩慢,原本應該排出的廢物堆積在腸道內,最終造成了腸胃不適。
我建議她增加一些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全麥面包、粗糧、硬菜等,效果立竿見影,便秘問題得到了很大改善。
頻繁吃高糖食物,增加糖尿病風險
到了70歲後,很多老人喜歡吃一些甜食,尤其是吃水果時,總是忍不住加些糖。
其實,糖分的過度攝入,對老年人的影響,遠遠超出我們想象,過量的糖分不僅容易引起體重增加,還容易導致血糖波動,進而增加糖尿病的風險。
尤其是對於那些已經有一定基礎疾病的人群,糖分過多攝入會使得病情惡化。
我有一次遇到一位老年患者,他平時喜歡吃紅豆湯和糖水,每頓飯後都會吃一小碗甜品。
起初,他沒有察覺到糖分對自己身體的影響,可是後來檢查發現,他的血糖已經高到不容忽視的程度,甚至出現了糖尿病前期的症狀。
我告訴他,長期的高糖飲食不僅對胰島功能有影響,而且會導致身體的多種器官出現負擔,尤其是心血管系統。
結果,這位患者被告知,若繼續這樣下去,糖尿病的風險將大大增加,心血管健康也會變得越來越糟。
事實上,糖分對老年人身體的危害是潛移默化的,70歲以後的老年人,新陳代謝減慢,體內胰島素的分泌逐漸不足,吃多了糖,血糖更容易飆升,進而增加糖尿病的風險,甚至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腎髒問題等。
因此,對於老年人來說,控制糖分攝入,是一種非常必要的飲食方式。
忽視水分攝入,腎髒逐漸“告急”
老年人往往容易忽視水分的攝入,覺得自己不口渴就不用喝水,或者喝水也不多。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嚴重,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口渴感會逐漸減弱,很多老年人即使已經處於輕度脫水的狀態,也沒有明顯的口渴症狀。
而身體如果長期處於缺水狀態,尤其是腎髒,負擔會逐漸加重,甚至可能導致腎功能衰退,很多患者在體檢中發現腎髒功能有所下降時,往往已經是脫水或長期水分不足造成的後果。
有個患者我接待過,他一直忽視喝水,總覺得不渴就不用喝。
結果,幾個月下來,他開始感覺體力差,老是頭暈、沒力氣。
檢查後發現,他的腎功能已經開始衰退,分析下來,主要是因為長期水分攝入太少,導致腎髒排毒不暢,身體廢物積累,最終傷害了腎髒。
對老年人來說,保持適量的水分攝入,不僅能幫助身體排出毒素,還能維持腎髒的正常運作,防止腎功能衰退。
雖然不需要喝大量水,但每日至少保持1.5至2升的水分攝入,還是非常必要的。
年過七十後,飲食對於健康的影響越來越大,但很多老人往往忽略了這一點,導致健康問題逐漸積累。
過度清淡的飲食、過度依賴軟食、高糖食物的攝入以及水分不足,都是老年人常見的飲食誤區。
只有調整飲食習慣,保持適當的營養和水分攝入,才能幫助身體保持最佳狀態,避免一些疾病的困擾。
所以,作為老年人,不要輕視飲食中的每一個小細節,調整好飲食,身體才會在老年階段保持更強的抵抗力和活力。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若身體不適,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關於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問題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張夢,老年人自評健康狀況與死亡風險的關聯分析,預防醫學 ,2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