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職場
字體大小:
2020年8月10日 -
:
在《麥肯錫情緒管理課》一書中,作者高杉尚孝給出了一個很別致的答案:“因為前者產生了壞的負面情緒,而後者產生了好的負面情緒”。
1、負面情緒也分好壞
我們都知道情緒有正面和負面之分。按照“常識”,大部分人都認為正面情緒是好的,而負面情緒是壞的。
但其實負面情緒,也分好壞!
壞的負面情緒指的是:會導致我們產生壞行為的情緒。例如:“不安”會導致我們做出“逃避”這種壞的行為;“憤怒”會導致我們做出“攻擊”這種壞的行為;“情緒低落”會導致我們陷入自我封閉;“罪惡感”會導致我們產生自我否定。
好的負面情緒指的則是:到引導我們產生好行為的情緒。例如:“擔心”會導致我們做出“提前准備”的行為;“不快”會導致我們做出“協商”的行為;“悲傷”會推動我們去分享;“自責”會促進我們去反思。
說到這裏,你可能會疑惑:“同樣是人,為什麼他產生了好的負面情緒,而我們卻產生了壞的負面情緒?”
2、思維方式決定情緒好壞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中的“ABC理論”認為:決定人產生不同類型情緒的並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的思維方式。
這就要求我們發現自己壞的思維方式,並嘗試去擁抱好的思維方式。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思維方式是好的,什麼樣的思維方式是壞的?
3、將“絕對型思維”改為“願望型思維”
在《麥肯錫情緒管理課》一書中,作者高杉尚孝認為“絕對型思維”是不好的,而“願望型思維”是好的。
抱有“絕對型思維”的人總是會用“一定”“必須”“絕對要”等詞匯來定義自己和他人。例如:
今年我一定要升職成功;
領導必須站在我的立場上理解我的難處;
同事絕對不應該當眾批評我。
而持“願望型思維”的人總是將目標定位為“願望”。例如:
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今年能升職成功(但我也知道這件事存在失敗的可能);
我希望領導能站在我的立場理解我的難處(但我也知道並非所有領導都具備這樣的換位思考能力);
我希望同事不要當眾批評我(當我也知道如果犯了錯,被當眾批評也是有可能發生的)。
當你一直維持“絕對型思維”時,你是無法理解和接受挫折發生這個事實的,因為在你的大腦預設中,這件事是“絕對不應該出現的”。而如果你無法接受事實,就容易陷入壞的負面情緒中,無法理性地思考下一步的行動。
反之,當你擁抱了“願望型思維”,你既能肯定了目標的重要性,又可以接受目標無法達成的可能性。當“願望”無法實現的時候,你雖然情緒也是負面的,但還是能從理性上接受,並理性的梳理自己的處境,從而做出好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