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老饕
字體大小:
2020年11月27日 -
:
文旅北京
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
清白傳家圖
軸 紙本 墨筆 136.5 cm×33.5 cm 無年款
題款清白傳家圖。餘少時衡山陳世珠畫菜小冊秘藏之,此時不知歸誰耳。白石畫此感記之。
鈐印白石翁(白文) 老夫也在皮毛類(白文)
象征清雅、高逸的“梅蘭竹菊”四君子題材在畫中是常見的,而白石老人以生活中處處可見的白菜入畫,又是極有趣味的。據《白石老人自述》中記載,齊白石的祖父,乃至曾祖父,都是務農為業的莊稼漢。上輩沒有做過官,也沒有發過財,勤勤懇懇地過了一輩子,把肚子對付飽了,就算挺不錯的,齊白石便生於“糠菜半年糧”的窮人世家。齊白石後來專為白菜賦詩曰,“不是獨誇根有味,須知此老是農夫”
,念念不忘“先人三代咬其根”
,認為“菜根香處最相思”
。一次齊白石在家中作畫,畫的正是白菜,一位賓客見了,問道:為何用墨濃淡不一。齊白石回答:這是蒼生色。可見,白石老人將畫白菜之濃淡墨色喻為大眾的“蒼生色”,意謂中國蒼生的貧苦,筆墨中飽含對百姓的情感。齊白石常以青白菜諧“清白”之音,故而一生喜畫白菜,並以自己畫面洋溢的“蔬筍氣”為榮。而“清白傳家”這一主題又將幾株白菜升華到更高的含義,作為持家做人處事的准則,恰與贊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有幾分相似。
畫中的六棵白菜,皆以水墨為之,用筆純熟,墨色變化豐富,透露著一股清新質樸的風格。白菜好似剛從園中摘來,充滿了泥土的芬芳和新鮮感。在構圖布置上,六棵白菜排列錯落有序,突出了分割構成之美。而左行跋語“餘少時衡山陳世珠畫菜小冊秘藏之,此時不知歸誰耳。白石畫此感記之”,記錄了齊白石早年畫白菜師法陳世珠,曾秘藏其一畫菜小冊,今該冊已不知所歸,時光流轉,頗有感懷。
齊白石將近一個世紀的人生軌跡,始終保持著自然淡泊、清淨高雅的生活情趣。恰如白菜這一平常的家蔬融入其筆下,寄托了畫家對人生命運、社會世俗、自我價值的無限感慨。實際上,他是在用白菜解釋自己的行為,規範自己的行為,以自己的實際能力,做著適合自己自然本性的事情,從而表達對世界、對人生、對藝術的看法。
知識鏈接:齊白石怎麼畫白菜?
齊白石《題畫菜》
先人代代咬其根,
種菜山園深閉門。
難得中年太平日,
人知識字布衣尊。
在胡佩衡、胡橐所著《齊白石畫法與欣賞》中,有這樣一段白石老人畫白菜的敘述:
古人畫蔬菜,有時只畫一兩棵,老人是農民出身,故畫菜常畫一堆。白菜青白肥壯很是美觀,不過筆力不厚重,常常不能把白菜肥壯的精神描繪出來,就顯得單薄寡味了。白石老人的筆力特別健壯,更加以用墨濃淡相生的變化,所以能夠把白菜描繪得十分肥壯。我們看他畫白菜幫,僅是寥寥幾筆,就有白菜潔白厚重的質感。他畫白菜葉子,都是團聚的樣子,所以更能表現出白菜的精神。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葉與葉的交接處,或由濃淡墨相擠,或少留空白線相隔,這樣才能層次分明,毫不模糊紊亂。他題跋裏曾說:
餘有友人嘗謂曰:“吾欲畫菜,苦不得君所畫之似,何也?”餘曰:“通身無蔬筍氣,但苦於欲似餘,何能到?”
經老人解釋才知道,有一人學畫白菜,總不如白石老人畫得像,不了解其中道理,向老人請教。老人說,我是從菜園裏學來的,你想畫得像,只學習了筆墨技巧,而不親自種菜,自然不能有“蔬筍氣”,所以就畫不好。
賞北京畫院所藏的“白菜”
白菜
軸 紙本設色 137cm× 33.5cm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
題款老萍近年畫法,胸中去盡前人科〔窠〕臼。餘於家山雖私淑有人,非臨摹不能到也。
鈐印木居士(白文)
白菜蘑菇
軸 紙本墨筆109cm×46cm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
題款白菜之佳無過北地,菌野之美惟有南方,雁來去時方生。菌類之風味,能超群者此種也。土人呼為雁來,惜無蘑菇等之有大名耳。白石山翁記。
鈐印白石翁(白文)
白菜
托片 紙本墨筆 69cm×35cm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
題款舊友贈陳年紙,欣然試之。白石。
鈐印老木(朱文)
清白人家
托片 紙本墨筆 61cm×35cm 無年款 北京畫院藏
題款清白人家
借山老人齊璜畫 篆此四字。
鈐印白石翁(白文)
吾畫遍行天下蒙人偽造猶多(朱文)
白菜
托片紙本墨筆83cm×27cm 無年款北京畫院藏
題款:越咬越香,勸君勿忘。寄萍堂上老人製。
鈐印:木人(朱文)
白石翁(白文)
資料來源
《北京畫院品讀經典系列齊白石》(一)
作者:王亞楠
圖片來源
北京畫院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