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美食
字體大小:
2021年7月08日 -
:
遊魚的宇宙
清晨,東方剛剛泛起魚肚白,在建甌的大街小巷,有這樣一群人早已開始忙碌起來。研磨、蒸煮不到一個小時,他們變讓這座有著“閩北美食之府”美譽的小城,到處充滿著帶著一絲甜味兒的豆香。
豆漿,這裏人給了它一個好聽又蘊含哲理的名字——“豆腐娘”。
在這裏,豆腐娘的吃法可謂別具一格。將冷的生粉團,用冷水沖散,抓進笊籬內,放入沸水內燙煮片刻,甩幹水裝碗,沖入熱豆腐娘,再根據自己喜好的口味,配上紅酒、姜末、味精、精鹽、蔥花等拌著吃。這便是建甌的特色風味早餐,“豆腐娘粉”。在閩北,“豆腐娘粉”已成為建甌首屈一指的地方第一風味小吃。
豆腐娘粉既保持了米粉本身的“柔綿筋骨”、粘糯彈性,又多出幾分豆漿特有的清香鮮甜。一聲豆腐娘粉,喚來遊子熱淚盈眶;一碗豆腐娘粉,滋潤建邑美女如雲。
建甌人以稻米為主食,而粉條是飯菜雙兼的食品,是一道別具地方風味的家常菜。建甌人愛吃粉,早上家家戶戶都在粉店吃早餐,客人來建甌,都要帶著去粉店品嘗一碗建甌第一小吃“豆腐娘粉”。
要說建甌人從什麼時候開始吃粉,有說元代,有說明代,已經無法考證了。根據民間傳說,秦始皇為了統一中國,派兵遠征南方,秦軍是陝西人,慣食面類,而南方只產稻米,不產小麥。秦軍糧草運輸困難,初來乍到,吃不慣大米白飯,戰鬥力大受影響,領軍將領愁的一夜白頭,眼看就要功敗垂成之時,時任軍中夥夫的我們的祖先獻上一計。仿制面線的方法,將大米舂成米粉,炊蒸後搓成條,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米粉。兵士不疑其他,飽食米粉。瞬間恢複戰鬥力。很快平複了南方,為始皇帝統一天下打下了堅實基礎。可以說米粉成就了秦軍無敵的神話,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米粉。
粉條在原料上要選用上白晚米,磨粉的粉漿要揉透,榨粉要用細孔粉飾,粉條煮熟撈起後還要用清水洗三遍,去淨粉漿再放在竹篩裏瀝幹,趕快送到店中應市,故俗稱剛出筒粉。這種粉條細長韌性強,若放置久了結成塊,再用水化開則韌性差、易碎。
而豆漿一般要選用綠皮埂豆山豆為佳,不能有一點泥沙,否則會上稀下沉。煮豆漿是放置在一種桶形的楻鐤裏,要煮到面上結起豆腐皮,再用細竹竿從結成的豆腐皮下面挑起,掛在架上晾成半圓形透明薄膜狀,俗稱“邊仔”。一楻豆漿要挑起一二十張邊仔後,濃度才算達到標准,味道才鮮美,加上醬油、紅酒後不會沉澱。這麼獨特的工藝,才能制作出這麼獨特的味道。
再配上幾個用黃豆磨漿,配以蔥花輔料油炸而成的燈盞糕,一頓豐富的早餐就這樣打開了人們的味蕾。
若粉條滌幹拌加少許油,豆腐娘另碗配置名曰磨粉。若煮面條,沖豆腐娘名曰豆腐娘面,若燙扁食,加豆腐娘名曰豆腐娘扁食,皆有獨特風味,粉店均有兼售。
伴隨著這樣的味道,也開啟了建甌人一天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