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健康
字體大小:
2021年11月14日 -
:
廣州日報22:07《廣州日報》官方帳號
正常情況下,冬至過後,才會進入數九寒天。
但今年的天氣特別,在立冬前,強冷空氣已三次席卷全國大部分地區,多地出現“斷崖式”降溫,北方和西北地區開啟了“一秒入冬”模式。很多人感歎,秋天還沒感受到,冬天就突然來了。
不僅如此,今年以來,暴雨、幹旱、高溫熱浪等天氣頻頻發生,氣候異常似乎已成為一種新常態。
在這種大背景下,
養生保健也要適應氣候變化,
提高應對極端天氣的能力。
明 唐寅《函關雪霽圖》
今年頻頻發生的“斷崖式”降溫,來得快,去得也快,先是氣溫驟降,然後逐漸回暖。如廣東在本月7~10日受強冷空氣影響,多地氣溫下降逾10℃,人們體驗了一下冬天的感覺。11日後,又重回秋天。這幾天天氣晴朗,空氣非常乾燥。
中國天氣網11月12日提醒:“幹幹幹!未來三天廣東大部晴朗乾燥,注意補水保濕。”
可見廣東雖然冷了幾天,但時節仍是秋季。天氣由寒轉暖,養生保健也要從“養藏”迅速轉為“養收”。
“養藏”是《黃帝內經》提出的冬季養生之道。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篇》說: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
這裏的“養藏之道”,就是要早睡晚起,等到陽光出現再起床。使情志伏匿、深藏。遠離嚴寒之地,靠近溫暖之處。盡量不要出汗,以免陽氣喪失。
“養收”是秋季的養生之道。
《黃帝內經》說:
“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養收之道”,就是要早睡早起,聽到公雞打鳴就起床。使情志安寧,緩和秋天的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收斂神氣,使心情平靜下來。情志不要受外界事物影響,使肺氣保持通暢清爽。
顯然,“養藏之道”有別於“養收之道”。“養藏”是深藏不露,去寒就溫,重點是養腎。“養收”是收斂神氣,保持心境平靜,重點是養肺。此外,在飲食起居等方面也有不同的要求。
何時該“養藏”,
何時該“養收”,
須根據氣候的變化行事。
明 沈周《寒山積雪圖》
古代以60年為一個周期,
稱為六十甲子。
《黃帝內經》根據天地之氣的運行變化,
對六十甲子中每一年的
氣候變化及易患疾病都進行了推演。
今年是辛醜年,辛為天幹,醜為地支。《黃帝內經》認為這一年氣候變化劇烈。
《黃帝內經》說:“凡此太陰司天之政……陽氣退辟,大風時起,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原野昏霿,白埃四起,雲奔南極,寒雨數至……民病寒濕。”
意思是這一年陽氣不足,氣候偏寒偏濕,霧氣重,時有大風暴雨。人民易患寒病濕病。包括四肢厥冷、腹部脹滿、各種濕重導致的腫脹及中焦脾胃不通、惡心嘔吐等證。
明 佚名《雪夜訪友圖》
具體到秋冬季節,《黃帝內經》認為:
“五之氣,慘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黃落,寒氣及體,君子周密,民病皮腠。”
“五之氣”指秋分到小雪前這段時間。今年的秋分是9月23日,小雪是11月22日。“慘令”指肅殺之氣和寒氣。在9月23日至11月21日這段時間,肅殺之氣和寒氣橫行大地,寒霜早降,草木黃落,冷氣逼人。對照這段時間的實際氣候,還是比較准確的。
這樣清寒的天氣,寒氣特別容易侵襲人體,所以要注意防寒,保暖要周全。跟風邪不同,清寒之氣容易從皮膚及足部侵入,所以要重視皮膚及足部的保暖。
從小雪到大寒前這段時間,《黃帝內經》稱為“終之氣”。2021辛醜年的“終之氣”是11月22日至明年1月19日。《黃帝內經》說:
“終之氣,寒大舉,濕大化,霜乃積,陰乃凝,水堅冰,陽光不治。感於寒則病人關節禁固,腰脽痛,寒濕推於氣交而為疾也。”
今年底至明年初這段時間,非常寒冷,寒濕之氣化為堅凝的冰霜。人體容易被寒濕侵擾,出現關節不靈活,腰腿痛等毛病。
今年冬季較往年寒冷已是大概率事件,故《黃帝內經》對辛醜年“終之氣”的推演論述不可忽略。
明 吳偉《寒江獨釣圖》
那麼,在這段時間應如何養生保健?
《黃帝內經》也給出了答案:“食間谷以保其精。……同寒者以熱化,同濕者以燥化。”
今年是“水運不及”,對應到人體,就是腎氣不足。因此,冬季的養生重點是補益腎氣,要多吃黑色的食物,黑米黑豆之類都可以。今年寒濕特別重,陽氣足了才能禦寒,須以熱化寒,以燥化濕,無論食療藥療均可,但用量要恰當。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鐘葵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 鐘葵(翻拍)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 戴雨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