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汽車

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落地尚需邁過這道坎


字體大小:
2021年6月30日 - 汽車小編 中國電子報 
   

  

中國電子報

當前,我國汽車行業正在經曆著一場史無前例的大變革。這場變革源自汽車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之間的碰撞與融合,將在“科技強國”宏偉藍圖的繪制過程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自2015年開始,我國就啟動了智能網聯汽車的布局。隨後,《裝備制造業標准化和質量提升規劃》《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規劃》《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指南(試行)》(征求意見稿)》等一系列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政策密集發布。今天,從戰略規劃、頂層設計到技術路線,再到生產體系、生態體系建設,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已初步形成,產業規模呈指數級增長態勢。

嗅覺敏銳的互聯網科技公司、初創公司等聞風而動,在這場席卷全國的智能網聯汽車浪潮中率先展開布局。傳統車企和其他企業也不甘示弱,紛紛步入賽道。從產業鏈結構來看,上遊主要包括感知系統、控制系統、通訊系統等方面的設計制造商;中遊主要是執行系統和整車制造商;下遊則是提供開發測試和運營服務的企業。目前來看,多數企業正在集中發力生產、制造環節,因此產業鏈上、中遊的成熟度相對較高。而在下遊,關系到智能網聯汽車能否成功進入市場、完成產業鏈閉環的開發測試與運營服務環節仍存在較大缺口。缺口因何而起?又該如何補上關鍵一環?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前往了產業鏈下遊的一家代表性公司——北京賽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目科技”)一探究竟。

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難問題尚未解決

“測試驗證是所有汽車真正進入市場前的必經之路,也是實現商業化落地前面臨的‘最後一道門檻兒’。

與傳統汽車測試不同,智能網聯汽車在自動駕駛過程中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和黑盒性,各種變量的存在大大提升了測試驗證的難度。

” 賽目科技前瞻事業部總監薛曉卿博士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說。

由於自動駕駛帶來駕駛權的轉移,汽車測試驗證內容、方式也隨之發生轉變。傳統汽車重在考核車輛的安全性、可靠性等測試場景確定,容易形成具有代表性的測試方法。然而,智能網聯汽車具有人、車、路耦合的特性,網絡、算法、軟件在實際功能和性能中占據主導因素,測試場景無法窮舉,因此測試結果的精准度難以保證,也就很難達到令人滿意的置信程度。

公開資料顯示,隨著自動駕駛技術向L4、L5級逐漸發展,越來越多的核心功能模塊、人機交互模式及安全機制將會加入其中,隨之產生的數據量和計算量將會成倍提升。這也會對智能網聯汽車的測試驗證能力提出更高級別的要求。

薛曉卿坦言:“現階段我們主要是通過采用多種測試方式,包括仿真測試、封閉場地測試、開放道路測試等,覆蓋盡可能多的場景,從標准上、技術手段上,把可能出現的風險降到最低。”

“中國特色”准入標准亟待出台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其實就是給即將實現大範圍商業化落地的汽車產品劃出一道“紅線”,以確保產品的功能、性能、質量以及安全可靠性符合統一要求。

准入指南的制定,既是保障公眾安全的關鍵依托,也是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實現量產應用和安全運行的必要條件。

從國際上來看,各國都在加快探索智能網聯汽車高質量發展政策環境體系的構建。標准建設方面,美國的《自動駕駛法案》、英國的《自動駕駛指導文件》、日本的《自動駕駛汽車安全技術指南》等政策性文件皆已涉及測試標准,仿真、封閉場地、實際道路等構成的“多支柱法”已成為共識。但由於各個國家在基本國情、產業發展階段、技術發展水平、實際應用場景等方面存在諸多不一致性,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

從國內來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在准入測試方面有兩個里程碑事件:一是2018年4月份,《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範》的頒布邁出了至關重要的第一步,實現了智能網聯汽車從封閉測試到開放道路測試的跨越。二是2021年4月《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指南(試行)》(征求意見稿)的發布,首次對准入測試要求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規定。薛曉卿指出:“為了加快產業發展和產品應用落地,應該在現有的管理制度基礎上,通過進行多種方式的測試驗證,尤其是對自動駕駛算法進行大量基於場景的測試,探索出一套真正適合中國國情特色的智能網聯汽車准入標准。”

賽目科技總經理何豐對《中國電子報》記者介紹:“賽目科技是一家定位於做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驗證與評價的科技型公司,希望能夠幫助中國企業盡快邁過智能網聯汽車進入市場前的‘最後一道坎兒’,牢牢把握住這次‘彎道超車’的機會。”

場景是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驗證的難點,也是准入標准建立的重要突破口。賽目科技在地方政府、高校、行業客戶、汽車生產制造商、軟硬件供應商之間扮演“橋梁”角色。通過支撐國內多個地方政府開展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賽目科技深刻了解到制約智能網聯汽車大規模商用的核心痛點。為了幫助汽車企業切實解決“測試難”“驗證難”的問題,賽目科技投身測試工具研究和標准制定,公司自主研發了一套全棧智能網聯汽車仿真測試工具鏈,牽頭並參與10餘項國際、國家、團體標准制定,成為國內智能網聯駕駛測試行業唯一一家“當年點亮”“當年上線”“當年盈利”的企業。

要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

2021年6月8日,SGS TUV Saar(全球功能安全技術中心)向賽目科技頒發了ISO 26262功能安全產品認證證書。認證結果顯示,賽目科技仿真測試工具鏈SIM Pro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並完整覆蓋了智能網聯車輛仿真測試、驗證和評價需求。

SGS中國區總裁助理鄭偉表示,“很榮幸頒出全球第一張仿真測試、驗證和評價工具鏈功能安全產品認證證書。雙方將共同開展智能網聯汽車功能安全、預期功能安全相關研究與實踐,構建新型測試、驗證、評價和認證體系,服務汽車產業鏈企業。”

據薛曉卿介紹,賽目科技的這套仿真測試工具鏈具備三大核心優勢。其一,能夠泛化海量測試場景,涵蓋更多的危險場景、複雜場景、邊緣場景等更利用自動駕駛測試的關鍵場景;其二,能夠大幅降低企業的測試成本;其三,系統場景可隨仿真模型不斷完善、持續迭代更新。目前,平台能夠實現多主車多場景的並發測試,並能通過獲取測試過程的中間變量和輸出值對可能存在問題精准定位。

“國內企業正在使用的汽車產品測試工具多來自國外,使用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難以提供定制化服務,且運維服務的響應速度比較慢。這讓我們意識到必須要自己來開發一套真正適合中國企業的測試工具。” 薛曉卿在采訪中談到。目前,賽目科技的仿真測試平台已被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市交通委、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認定為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模擬仿真測試平台,在完成以京津冀為基礎的測試場景設定後,將逐漸向全國範圍內擴展,未來將提供更多市場化服務。

在采訪的尾聲,何豐的一句話讓記者印象深刻。他說:“我們正在做的是一件沒有其他人做過的事,是一件真正能影響整個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的事。”或許正是因為有一代又一代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IT人,懷揣“用技術改變世界”的情懷與信念,執著於追逐科技變革的浪潮,才給予了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以不可阻擋之姿崛起裂變的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