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歷史
字體大小:
2024年9月24日 -
:
原創
作者:老陳說文史
秦始皇嬴政,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人物。他的一生既波瀾壯闊,充滿傳奇色彩,但又引來後世無數的爭議和質疑。他以非凡的胸襟和卓越超群的才乾,虎視天下,掃滅群雄,一統江山,結束了春秋戰國持續數百年的戰亂紛爭,讓百姓從戰火流離中解脫出來,可謂善莫大焉。但另一方面,他在位時窮兵黷武,連年用兵,發動對外戰爭,同時大興土木,修建規模宏大的萬裏長城、始皇陵,給百姓帶來沉重無比的勞役負擔,使得怨聲載道。凡此種種,使得他蓋棺而論不定,史學界對他的評價至今仍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難有定論。
客觀而言,秦始皇一生作為,綜合來看積極面大於負面。他最大的歷史功績,就是讓天下一統的觀念深入人心,第一次讓天下人感受到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所帶來的巨大的便利性和對農業、商業、文化、經濟等諸多方面帶來的無與倫比的推動促進作用。大一統的觀念從此代代傳承數千年,對於維系中華民族的領土完整、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等等都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影響。
因此,秦始皇結束六國紛爭,統一天下,打破了人為造成的發展藩籬,結束持續數百年的戰亂,應該可以稱得上是順應天意民心、符合歷史潮流的大手筆,他建立的秦朝,用過去的老話說,也應該是個“千秋萬代、垂之久遠”的長治久安之國。然而,事實發展卻出人意料,強大不可一世的秦朝,公元前221年立國,公元前207年覆滅,是個典型的短命王朝,曇花一現般消失在歷史洪流中。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令人始料未及的結果?原來,這與秦始皇死前說出的一個字有莫大關系。史料記載顯示,秦始皇生前一共有23個兒子,其中最為知名的有四個,分別是扶蘇、公子高、將閭、胡亥。四人脾氣秉性、德行才乾各不相同,最為出眾的要數德才兼備的扶蘇。
《史記》記載,“扶蘇為人仁,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既有秦始皇剛強堅毅的遺傳基因,又宅心仁厚,善於識人用人,深得人心。公子高和將閭的才乾相對平庸一些,但大德無虧,也並沒有什麼惡習。而胡亥則與其他三人迥然不同。他生性頑劣凶狠,賢愚莫辨,耽於逸樂,史書稱他“殘酷暴虐滋己惡,惡既深篤”,是個品行才乾一無是處的紈絝之輩。
秦始皇開創的萬世基業,必須交給一個可靠的繼承人打理,才能千秋萬代長治久安,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如果挑對了繼承人,就可以及時糾正秦始皇的種種偏頗過失,使得秦朝統治更上層樓。然而一旦所托非人,就會斷送秦朝。可是,英明一世的秦始皇,偏偏在這個關鍵問題上出了大岔子。
《趙正書》記載,秦始皇外出巡遊,途中重病不起。他自知大限將至,“病篤,喟然流涕長太息”,對自己的身後事和秦朝未來表示出極大擔心,“哀憐吾子之孤弱,及吾蒙容之民,死且不忘,其議所立。”他擔心自己死後會出亂子,會導致他的兒子和天下子民受害,於是讓大臣們商議繼承人選。
於是,丞相李斯和禦史等心腹大臣回奏:“今道遠而詔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因為秦皇諸位皇子中,當時只有胡亥在身邊,如果舍近求遠去京師宣召其他皇子,只怕會被人乘機鑽了空子,李斯為穩妥起見,建議就近立胡亥為繼承人,以策萬全。而這個胡亥,卻是個德行才能一無是處的人,根本不適合被立為帝國繼任者。
關鍵時刻,李斯等大臣的畢竟只是臣下,大主意還得秦始皇自己拿。如果秦始皇否決這個建議,秦朝歷史又會是另一番模樣。但秦始皇已經病體支離,精神憔悴,掙紮著回答了一個字:“可”。此後寂無聲息,一命嗚呼。估計也沒顧得上考慮那麼長遠,十有八九也是怕夜長夢多出亂子,想著盡快把這件事確定下來,結果他這一個字,卻把胡亥推上了大秦皇帝的寶座,使得秦朝一步步墮入混亂和崩潰的深淵。最終胡亥不出意料地斷送了他父親的萬世基業,大秦朝就此成為一個只有14年國運的短命王朝。
參考史料:《趙正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