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料理
字體大小:
2025年2月11日 -
:
原創
作者:陽光的視角
能否成為新力量——呼和浩特飲食的老字號剔魚子
作者/孫樹恒
一
冬至日,當全國人民沉浸在餃子的溫馨之中,呼和浩特卻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舉辦了盛大的美食燒麥大會,猶如冬日裏的一把火,不僅溫暖了青城人的胃,更在全國範圍內點燃了對呼和浩特飲食文化的無限好奇與向往。這場別開生面的活動,無疑為呼和浩特這座城市的知名度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文旅事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有幸與幾位朋友相聚於大召附近,那家承載著歲月痕跡的老字號“八金剔魚子骨頭館”。桌上,熱氣騰騰的豬肘子和家常菜與剔魚子交織出誘人的香氣,引人垂涎。研究茶葉之路的張玨、對偏愛城市歷史的包頭駱駝酒業的代理商孫志軍,以及書法家馬肅老師,我們圍坐一堂,話題自然而然地轉向了呼和浩特飲食文化的現狀與未來。
張元成老板,這位老字號的年輕主人,眼中閃爍著對傳統的堅守與對未來的憧憬。他感慨,雖然近年來呼和浩特湧現了不少飲食品牌,但真正能在全國範圍內引起關注的並不多。老字號們,如同這桌上的剔魚子,雖味道獨特,卻苦於缺乏時代的包裝與推廣,難以形成規模化的流量經濟。
我不禁思考,一籠燒麥能撬動一座城市的知名度,那麼,一根根承載著歷史與匠心的剔魚子,又能否成為撬動市場的新力量?這不僅是對傳統美食傳承與創新的考驗,更是對老字號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煥發新生的探索。剔魚子的現狀與未來,或許正藏著呼和浩特飲食文化轉型升級的密碼,等待著我們去挖掘,去呈現,去讓世界品嘗。
二
對於剔魚子在我的腦海中一直存在著誤解。
來到呼和浩特市三十年了,對於剔魚子,讓我既好奇又疏離。盡管這座城市的美食琳琅滿目,我卻鮮少踏入剔魚子的世界,甚至一度以為它與魚有著不解之緣,這份誤解,無疑阻擋了我品嘗的腳步。
直到幾個友人,坐在八金剔魚子骨頭館偶遇,老板張元成的一番話,才解開了我心中的謎團。他笑道,剔魚子,實則與魚無關,而是源自山西的一種傳統面食——剔尖。
剔尖,這一名字本身就充滿了詩意與畫面感,它像是一場指尖上的舞蹈,將面團,用特制的竹板一剔一撥,便化作了一條條靈動的小魚,躍然鍋中。
山西的剔尖到呼和浩特就改造成了剔魚子,連山西人都不認識了。
剔魚子是熱水和面,賦予了剔魚子獨特的筋道與滑爽,與冷水和面的面條截然不同。
他說手藝嫻熟的廚師,一分鐘能撥出十碗,那份熱情與專注,讓人不禁為之動容。
而剔魚子,再配上幾個家常菜,無論是酸甜的魚香肉絲,還是鮮香的宮保雞丁,都能與之相得益彰,五味俱全,令人回味無窮。更不用說那八金特色的豬肘子,皮薄肉嫩,香而不膩,與剔魚子一同入口,更是將味蕾的享受推向了極致。
這一次的邂逅,讓我對剔魚子有了全新的認識,也讓我更加珍惜這份來自山西,卻在呼和浩特以新的面貌呈現的傳統美食。原來,美食的魅力,不僅在於味道本身,更在於它背後承載的文化與故事,以及那份跨越地域,依然能夠觸動人心的溫暖與親切。
三、剔魚子飯館維持生存,舉步維艱
張元成坐在古色古香的八金剔魚子骨頭館內,眼神中流露出對過往的懷念。
他緩緩開口,講述起家族與這座城市的深厚淵源。祖輩從山西祁縣走西口,一路風塵仆仆,最終在這座城市紮根。姥爺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第一代修自行車的手藝人,用勤勞的雙手為家庭撐起一片天。
八金,這個充滿溫情和記憶的名字,源自舅舅李懷義出生時有八斤重。
1993年,舅舅在大召附近的東倉街,開了大召削面館,將山西的剔尖面食首次引入呼和浩特。
歲月流轉,面館經歷了 2000 年和 2005 年 兩次拆遷,從東倉街遷到南茶坊,每一次搬遷都是一次重生。
2005年,高中畢業的張元成接過舅舅的接力棒,開始給舅舅打工,後來自己當老板。
2016 年搬遷到大盛魁文創園區 。最多時八金剔魚子骨頭館,曾開了 7家連鎖店。
然而,時光荏苒,疫情三年八金剔魚子骨頭館走入了低穀,最後剩兩家店了。
如今的經營壓力日益增大。張元成歎了口氣,現有十個員工,廚師工資8000元,服務員4000元,每天的經營額達到6000元才能勉強維持不虧。經濟的不景氣、消費者購買力的下降,或是消費習慣的改變,都在悄然影響著這座城市的消費活力。
四、對剔魚子的飲食文化的探索精神、成長前景與可能性
一是“剔魚子”。它見證了呼和浩特飲食文化的變遷,也承載著幾代人對美食的記憶與情感。然而,老字號並不意味著停滯不前。經愛企查在 2023 年 4 月 14 日商標注冊沒有通過,現在處於無效狀態。在保護剔魚子這一老品牌的同時,我們更應看到其成長的前景與可能性。
二是扶持剔魚子品牌發展,不僅是對傳統的尊重,更是對創新的追求。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礎上,剔魚子可以融入現代餐飲理念,提升菜品品質,優化服務體驗,讓這一老字號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三是創造飲食文化氣象,是剔魚子未來發展的更高追求。飲食文化,不僅僅是菜肴的堆砌,更是情感與記憶的交織。剔魚子可以依托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舉辦各類飲食文化活動,如美食節、烹飪比賽等,吸引更多人參與其中,感受呼和浩特飲食文化的魅力。
四是剔魚子還可以與旅遊、文化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飲食文化品牌,讓這一老字號成為呼和浩特的一張亮麗名片。
五是剔魚子,不僅僅是一家餐館,它是一種情懷,一種記憶,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張鈺建議孫志軍開一個以萬裏茶道為底色的“駱駝酒館”,喝駱駝酒,主食就是剔魚子,這是一種情懷,彼此都有這樣的情結。書法家馬肅老師還傾情書寫了“把剔魚子文化發揚光大”的字幅,以祝福這次美麗的遇見。
在保護與發展中,我們期待著剔魚子能夠創造出更加輝煌的明天,讓呼和浩特的飲食文化,因剔魚子而更加豐富多彩。
(作者檔案:孫樹恒,筆名恒心永在,內蒙古奈曼旗人。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內蒙古作家協會會員,內蒙古詩詞學會會員,內蒙古茶葉之路研究會副會長,內蒙古詩書畫研究會高級研究員兼副秘書長,內蒙古大盛魁公司文化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