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健康

趙露思自曝患「分離轉換性障礙」,這種情況一定要避免!_症狀_軀體_患者


字體大小:
2025年9月13日 -
:        
 

趙露思自曝患「分離轉換性障礙」,這種情況一定要避免!

作者:大咖醫生談

而這些“病態”背後應該有個根源——1月1日下午,趙露思發長文公布病情,診斷為分離<轉換>性障礙(一種精神障礙),焦慮狀態,身體出現軀體化症狀。

在如今這個快節奏、高壓力的時代背景下,精神障礙並非什麼稀奇罕見之事,它像一團濃重且執拗的陰霾,侵襲並籠罩在許多人的心頭,任由這些人陷入迷茫、墜入深淵。

根據《中國精神衛生調查》的統計數字,目前我國的精神障礙人士總數大約有1.3億,放眼至全球,這個數字近10億。

通過上文的熱點事件,我們可以發現,與精神障礙緊密相連的還有一個詞,那就是軀體化症狀。

在《綜合醫院焦慮、抑鬱與軀體化症狀診斷治療的專家共識》中,對於軀體化症狀的臨床表現是這樣寫的:軀體化症狀臨床表現多種多樣,變化多端,多涉及多個系統多種症狀。裏面就列舉了趙露思所呈現出的乾嘔等胃腸道症狀,關節、頸椎等疼痛症狀,步態不穩、癱瘓或肌無力、失聰等假性神經系統症狀。

有研究表明超過80%的抑鬱症和焦慮障礙患者會僅僅因為軀體不適而就診。在敬娟等人發表的《軀體化症狀疾病認知量表的編制及信效度檢驗》一文中提到,“軀體化”現象已經成為精神科中最常見的病症。此外,精神疾病患者相對於軀體疾病患者有一定特殊性,雖然兩者都有軀體不適,但患者對待其態度上有很大差異,精神疾病患者具有一定的病恥感,軀體化背後是隱藏的情緒問題。

amocity
amocity

  


無疑,無論這起熱點事件背後有多少利益糾葛,當前局勢有多麼波譎雲詭,但基於現有的事實,我們無法否認不好的情緒對於一個人的盤剝啃噬。

比如事件中一度引發熱議的“失語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張兆旭就直言,“失語不是一個疾病,而是一種症狀。”失語是發音器官正常情況下,患者大腦的語言中樞出現了問題,導致包括聽話說話、理解、書寫、命名、複述等語言功能出現了障礙,在各類誘因中,情緒是重要的誘因。

因此,這起事件,甭管外因如何,壓垮她的內因必然有難以疏解的糟糕情緒。

或許有人覺得,明星演員在獲取高熱度高收益的同時必然要承受高壓力高風險,這個觀點固然沒錯,但回歸到以人為本這一角度,看著曾經意氣風發、明媚朝氣的女孩變成如今這幅模樣,還是讓人忍不住歎息。

什麼是分離轉換性障礙

分離轉換性障礙(DID)是一類由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內心沖突、情緒激動、暗示和自我暗示,作用於易患個體引起的精神障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癔症。其共同特點是部分或完全喪失了對過去的記憶、身份意識、即刻感覺以及身體運動控制等方面的正常整合能力。主要症狀包括:

情感反應失禁——表現為突然爆發哭笑無常、無法控制情緒等,可能伴有焦慮、抑鬱等症狀;

意識障礙——可能出現暫時性的意識喪失,表現為昏迷、嗜睡或清醒狀態下的恍惚;

痙攣發作——與中樞神經系統過度興奮有關,可能涉及單個肢體或全身,伴隨扭曲、強直姿勢;

癱瘓——可能是感覺或運動障礙,涉及大腦皮層和脊髓的功能異常,導致肌肉無力或完全麻痹;

失音——與聲帶肌肉緊張或喉部神經功能異常有關,導致聲音產生受阻,出現失聲現象;

分離性遺忘——患者可能會出現突然無法回憶重要個人信息的情況,包括自我身份和所處環境的認知缺失;

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也稱為多重人格障礙,患者會展現出兩種或更多截然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狀態;

人格解體——患者可能會經歷自我感覺障礙,感知自己或外界事物變得陌生或不真實,伴隨著疏遠或分離的感覺;

運動障礙——可能表現為偏癱、癱瘓、無法站立或行走等症狀,這些運動障礙並非源於神經系統的實際損傷;

抽搐和痙攣——在某些情況下,患者可能會出現抽搐和痙攣的症狀,但這並非癲癇的表現;

感覺障礙——可表現為軀體感覺麻木、喪失、過敏或異常,或其他特殊的感覺障礙,如視覺障礙和聽覺障礙;

軀體化症狀——可能涉及身體的任何系統或部位,最常見的有胃腸道或者皮膚的異感,性和月經方面的異感也較常見……

根據新聞視頻裏的信息,趙露思不僅出現了失語症狀,還有四肢肌力的下降和無法行走,看起來這也很像分離性障礙中的分離性緘默症和分離性肢體癱瘓。(還可能是“木僵狀態”表現)

她微博裏還重點提了軀體化症狀,有軀體化症狀表現…真的很嚴重;它的確會影響人的生理機能。說她是“裝的”確實過分了。

amocity
amocity

  


人的生理和精神本就是一體兩面的共生體,精神情緒的不健康會自然而然影響到另一端。實際上,很多抑鬱狀態患者往往諱疾忌醫,直到軀體化症狀嚴重後才來醫院就診——根據2016年的《綜合醫院焦慮,抑鬱與軀體化診療的專家共識》:失眠、疼痛、乏力、全身不適、異常感覺及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統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症狀是焦慮、抑鬱與軀體化患者的常見軀體症狀和主要就診原因。

看最新流出的新聞信息,趙露思目前正在做康複訓練,在努力學走路、搖晃著保持平衡、無法用筷子只能半握著勺子…

大掌想說,這一刻她不是“明星”,只是一個努力康複的病人。

希望大家多些同理心並祝她早日康複。

從另一個角度想:這件“壞事兒”的熱度能讓抑鬱狀態患者/軀體化症狀等平時被忽視的人和事被更多人知道,也算是積極的一面吧。

世道越來越艱難,生活給予我們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所以最後再次提醒大家都要對自己好一點,女孩子尤其不要太瘦,特別是短期內暴瘦。

體重過輕和負面精神狀態往往是互為因果的惡性循環:僅從生理上說,過於消瘦(BMI<17就是中度營養不良)意味著身體沒什麼能量儲備,身體各個器官的負擔過重,免疫功能也會出問題(比如趙露思之前爆出來過吃雞蛋也過敏),身體長期的“負氮平衡”導致代謝功能紊亂(肝腎功能也會不全),以上改變可能直接改變大腦結構,進而深遠地影響到神經系統功能,直接改變情緒和精神狀態。

即使體型因素沒有直接引起精神狀態問題,也在精神疾患的發病機制裏起到了“踹門”的角色(可參考中醫語境裏“氣血”的概念,以及參考神經性厭食症患者)。

還是說回趙露思,她之前的暴瘦很可能是加重精神狀態問題的重要原因(趙露思曾為了角色短期內瘦到68斤,她1米6的個兒啊)。

女生太瘦,時間長了往往情緒低落和精神狀態問題高發…(大家“身邊統計學”觀察下是不是這樣),正常體型者則發病率低很多…當然還要排除心因性暴飲暴食的情況。

過瘦的體型除了迎合社會審美外對你毫無好處,女生都對自己好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