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  

收藏本站

電腦請使用 Ctrl + D 加入最愛
手機請使用 收藏
關閉

小編的世界 優質文選 老饕

《千字文》- 第3集


字體大小:
2020年9月27日 -
:        
 

73:40

《千字文》(第三集)

張清泉教授主講

台南極樂寺

2016/9/13

老師:我們今天早上一開始,我們先把昨天上過的部分再一起來誦念一遍。請大家翻開你們手上的課本,六十一頁,一起來。《千字文》:“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餘成歲,律呂調陽。雲騰致雨,露結為霜。金生麗水,玉出昆岡”。

好,昨天是上到這裏,接下來今天要從“劍號巨闕”這一句開始,我們看能講到哪裏就到哪裏。我們把熒幕上的這四句念三遍,開始:“劍號巨闕,珠稱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學生:“劍號巨闕,珠稱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老師:好,第一句,“劍號巨闕”,意思就是說古代有一把很有名的寶劍,在當時鑄劍的師傅他總共鑄了五把劍,其中最有名的那一把就叫做“巨闕”,巨闕這一把劍。劍大家應該不陌生,刀跟劍不一樣,劍看過吧,刀呢?武俠小說、電影裏面都看過刀劍。另外還有很多兵器,兵器有太多種,有戈,幹戈的戈,還有斧頭的斧,還有鉞等等,太多的兵器,我們這邊就不詳細介紹。這個刀,刀是一面鋒利,一面是刀背。劍是兩面都鋒利。

“號”就是名稱、別名、名號。我們現代人都是只有姓跟名,古人有姓、有名、有號,還有字,字號、名字是不一樣的。現代人大概就只有一個名。那號呢?號就看,有的人有,有的人沒有。像藝術界的,尤其寫書法、畫國畫的人,大部分都會取一個別號,這個別號或者自己取,或者他的老師、他的師父賜給他的號。這些都是不同的名號、名稱。

這邊再進一步說明這把巨闕劍,它是古代一把非常名貴的寶劍。這把寶劍是春秋時代吳越戰爭,越王勾踐,聽過這些相關的故事吧?臥薪嘗膽,越王勾踐,吳王夫差,臥薪嘗膽,聽過嗎?沒有。越王勾踐,吳王夫差。因為吳越交戰,春秋時代吳越,他們的國界就在現在的江蘇一帶,蘇州,現在江蘇,江蘇省那一帶。所以吳、越就為了爭這個土地,就一直交戰。越國被吳王打敗了,越王勾踐聽了範蠡的獻策,就把西施送到吳國去。西施是大美女,吳王夫差也貪好美色,於是就接受了,當然還有很多財寶。那麼越王勾踐被打敗了,就在他自己的國裏面臥薪嘗膽。臥薪就是他睡的床鋪都是用木柴鋪的,薪是草字頭,薪水的薪,這個薪就是木頭的意思。嘗膽,嘗就是用舌頭去嘗味道,膽就是動物的膽囊,動物的膽汁。膽汁是什麼味道?苦。他一邊臥在樹枝鋪的床上,一邊嘗著很苦的膽,這是什麼意思?不能夠忘記這個亡國的痛苦。就這樣子,十年,經過十年,十年的生聚,十年的教訓,後來終於又把吳王夫差打敗了。打敗以後,西施,西施本來是範蠡的用現在講叫女朋友。勾踐複國以後,範蠡他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他知道越王勾踐,他的鼻子從側面看像鳥的嘴巴一樣。範蠡大概懂得一點面相,他說勾踐這個人長的鼻子像鳥嘴一樣,這種人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同甘、同快樂;也就是說,患難的時候可以跟你一起相處,等到他天下太平了以後,你跟他就不好相處了。於是範蠡就帶著西施,就離開了。離開到現在山東那邊去,去做生意去了,去挖魚塭,去養魚賺大錢,就叫他陶朱公。

越王勾踐在生聚教訓,在那十年當中,他就找這個叫做歐冶子,古時候打鐵,打鐵工,專門負責鑄劍的,他鑄了五把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這一把“巨闕”。那歐冶子還有一個女兒,這個女兒名字叫做莫邪,有沒有聽過幹將、莫邪,邪就是邪惡的邪,念作ㄧㄝˊ,莫邪。莫邪繼承她父親這種鑄劍的功夫,然後她嫁給這個幹將,兩夫婦也都是以鑄劍為專長。所以古代也有兩把劍叫“幹將”、“莫邪”,就是用他們的名字取的。這一把巨闕非常的鋒利,能夠穿破銅、鐵、金。我們有一句成語叫削鐵如泥,好像刀削面一樣這樣削,非常的鋒利。銅、鐵,金當然不用講,金很軟,銅、鐵碰到這一把寶劍,統統都被削斷了,可是這把寶劍絲毫無損。“巨”就是很大的意思,巨闕。這個是目前看到的,當時那個巨闕劍現在出土了,你看都有點生鏽了,只要有綠色的就表示有銅的成分。這個可能是複制品,比較薄,比較閃閃發光。這一把是從地底下挖出來的,那是不是真的當時的巨闕這把劍,這個也不可考了,這是目前考古上有這樣的發掘。

下一句是“珠稱夜光”。最貴重的明珠叫做“夜光”,也就是夜明珠。我們讀古代的一些文獻,常常看到夜明珠這個名詞,到底有沒有夜明珠這個東西呢?其實現在有一些像它可以發光的,古代也有很多。這個珠就是蚌殼裏面受到一些刺激,然後它就會分泌,分泌一些物質,分泌愈來愈圓、愈來愈圓,就變成一顆珠。

“珠稱夜光”,“稱”就是稱頌、贊譽。在所有的珍珠裏頭,被廣為贊頌的就是夜明珠,就是“夜光”,它本身會發光,白天就有點光了,可是被陽光遮掩過去了,到了晚上就更加明亮,它是珍珠當中最貴重的一種。“夜”就不用特別解釋了,夜晚。光就是明亮。珠稱夜光,這是夜明珠,有的是發出綠色的螢光,有的是發出白色的。

下一句是“果珍李柰”。果子當中,水果當中,最珍貴的是李子和柰子。這個我們就不要去計較它說李子和柰子有什麼好珍貴的,李子一斤多少錢,蘋果一顆就多少錢了。這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可能在南北朝那個時候李子是滿珍貴的;另外一個情況,他在編這個,因為要把這一千個字編成句子,你沒有辦法去把它那麼講究。他認為李子很珍貴,那是他當時的一種感覺,或者是當時一般人的印象。我們讀這些書,要做這種時代背景不同的一個思考,不要用現在的角度,去評價說李子怎麼會變成最珍貴呢?不太可能;後面那個芥菜什麼姜,哪有什麼可珍貴的?

“果”就是植物所結的果實,你們如果上過文字學應該知道,一個木上面一個東西,那個就是結果的果。“珍”就是珍貴,而且很稀奇。李子、柰子,李子大家或許還常看到,柰子台灣好像沒有,沒有柰子。你們有聽過柰子嗎?沒有,大陸上才有。都是水果的一種,柰子味比較酸甜。我是網路上查這個圖片,這是黃金柰,它也是李子的一個品種,所以又叫做柰李。右邊這個是叫油柰。李子很多,台灣這個叫紅肉李,酸酸甜甜的,皮比較酸,肉很甜。那是一般的青李,一般都把這個拿去做蜜餞,很少就這樣生吃,因為生吃太酸了。生吃的大概都吃這個紅肉李。所以果珍李柰,李當中也有很多珍貴的品種,就不是這個一般的品種而已。

再來,“菜重芥姜”,蔬菜當中,大家看重的就是芥菜跟姜。菜就是一般蔬菜,貴重,芥菜。芥菜跟姜,我們看一下圖片,大概就不陌生了。《論語》裏頭有講孔子,孔子吃飯飲食非常講究,〈鄉党篇〉裏面有一個不撤姜食。撤就是拿掉,意思就是說孔子吃飯都會配這個姜,是很好的一個佐料,可以當小菜、可以當涼拌。

芥菜的品種也很多,這邊略舉幾種,第一種叫水東芥菜。水東是大陸好像是廣東的一個縣,水東縣出產的一個芥菜。台灣的品種跟這個也差不多,台灣吃芥菜尤其是在除夕夜,那個菜裏頭都有一道菜叫長年菜,芥菜。尤其是吃那個莖部,是這裏的莖部,做長年菜。然後這個是雪菜,雪菜也是芥菜的一種,雪裏紅。這個是榨菜,榨菜最有名不是四川榨菜嗎?就是它的莖很粗,然後醃漬,醃漬過了以後可以吃榨菜面。還有油芥菜也是芥菜的一種,它是專門來煉油的,芥花油。各位看超市裏頭在賣有一種叫芥花油,就是這種油芥菜。它跟那種我們講的油菜花品種,好像又是不太一樣。台灣到了十一、十二月稻子收成以後,那稻田裏面普遍都會撒這個油菜,有些品種不太一樣。

那姜,就它食物的屬性上,它可以健胃、活血、祛風寒。不過我聽一般人在講,網路上有這麼一個說法,中午以後就盡量不要吃姜,比較適合早餐,上午來吃,因為它可以活血,可以對中醫講的陰陽那個調氣有幫助;到了下午、晚上吃了,就會比較有散氣的、散開的那個作用。一般我們如果淋了雨,大部分老一輩都會煮姜湯給我們喝,就姜加上黑糖。

下一句是“海鹹河淡,鱗潛羽翔”。來,我們念一下。

學生:“海鹹河淡,鱗潛羽翔。”

老師:它意思就是說海水是鹹的,這當然沒有問題,河水是淡的。這個地球很特別,百分之七十都是水,百分之三十是陸地。可是我們所看到的那百分之七十的水都是海洋,那個淡水是分布在陸地上面的,大部分是淡水河、淡水湖。那這個百分之七十的海水,又接納了百川、接納了這些河水,所以淡水流到海裏面去。所以有一句話我們講,不管你是江水、河水、溪水,還是天上的雨水,流到海裏面都變什麼?都變成堿水。所以就跟這個水一樣,不管你是天上的雨水,天上下的冰、下的雪,地下的溪水、江水、河水,流到大海裏面,統統都變堿水。

“鱗潛羽翔”,所以在這個水裏面,魚兒在水中遊來遊去,自在的遊來遊去,鳥兒在空中飛翔。翔就是飛翔。羽就是飛禽類。

好,海,這個注解各位自己參考一下,面積比洋小。就是說我們如果要細分的話,海是海、洋是洋。一般我們講太平洋,這個地球有幾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極海,是叫北極洋還是北極海?都可以。再來是什麼海?南極。所以我們雖然這樣分,有幾大洋、幾大海,其實就是一個海。那我們講眾生是一體,這個宇宙只有一個整體,沒有個體,我們也常常用海來比喻。海水,有幾大洋,實際上就是一個海。剛才這個是宏觀,現在再從微觀上來講,海會興起那個海浪,波濤洶湧,海浪在那個地方吹,每天在那邊拍打,那個波浪跟海水是一個還是兩個?還是一體的。形成波,那只是一個它的外表、外相,它的本體還是海水。體、相、用,本體跟表相。有時候不要只看到表相,被這個表相所蒙蔽了,那你就忽略了它的本體。我們講一體,一體就是整個都是一個本體。

所以菩薩度眾生,有一句話叫做“無緣大慈”,還有呢?“同體大悲”。什麼叫無緣大慈?什麼叫同體大悲?無緣是什麼意思?不講條件的,不需要有條件的,不需要講條件,他自然就能夠發慈悲心。那我們一般凡夫,是不是都要講條件?你對我好,我才要對你好;你對我不好,我沒辦法對你好。你對我不好,我還對你好,叫做以德報怨,這要不平凡的人才做得到。所以我們一般凡夫都是要講條件的,是有條件的,所以我們要學的是學菩薩的無緣大慈。那同體大悲,那個同體就是大家都是一個整體。像手背手心,你捏手背、捏手心都會痛;手足同胞,我們講手足同胞,兄弟叫做手足同胞,這是一體的。只有你真的體會到,這個宇宙只有整體,我們才有辦法發出那種所謂的“民吾同胞,物吾與也”,這個是宋儒講的,就是他們講的,“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要有那個胸懷。那個胸懷從哪裏發出來的?就是體悟到這個宇宙都是一個整體,才有可能發出這樣偉大的一個胸襟。那我們凡夫不行,不行就是努力的學、勉強的學,總有一天,等到你證悟到那個一體,宇宙是一個整體,證悟到這樣的一個感受,就產生無限的喜悅,那個時候自自然然就會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好,“鹹”就是鹹味,就是鹽的味道。“河”,就是一般的流水叫河。“淡”,淡就是很清淡,味道不濃。“鱗”,就是魚的表面那個叫做鱗,魚的皮膚。魚類靠著鰓生活在水面下。魚類或爬蟲類這些動物身體外面有小小的薄片,像屋瓦一樣重疊排列,用來保護身體,那個叫做鱗片。“潛”就是潛在水面下面,叫做潛。鱗潛。“羽翔”,那鳥類因為有翅膀、有羽毛,所以它就能夠在空中飛翔。所以這個羽就是一切鳥類的代稱,指一切的鳥類。翔就是在空中飛翔。所以就文字學來看,這些造字都是有特別的意義。翔是羽部,有羽毛才能夠在空中飛翔。

底下這些是專有名詞:“龍師火帝,鳥官人皇”。好,我們念三遍:

學生:“龍師火帝,鳥官人皇。”

老師:它的意思就是龍師也好、火帝也好、鳥官也好、人皇也好,這些都是上古時代做官的,或者是做帝王的,都是帝皇官員。

“龍師”指的是什麼?相傳上古時代那個伏羲氏,它就是用“龍”作為他的官職的名稱,就稱為“龍師”,這個師就是官,龍官。龍這個動物,在中國古代的傳說中,那個都是從一些資料的記載,一些神話傳說,說龍到底長的什麼形狀?它的身體像蛇,它的頭像鱷魚,它像蜥蜴的腿,它有老鷹的爪、蛇的尾巴、鹿的角、魚的鱗,嘴巴還有須,額下面有珠,所以後人就根據這樣的描寫,畫成現在龍的樣子。不過在佛經裏面的天龍八部那個龍,可能又是另外的一種形象。在西方把龍就當作恐龍,當作邪惡,邪惡的代表。文化不同,民族不同,這些所謂的龍這個動物,就有不同的意涵。在中國講到這個龍,它又能夠顯現出來,又能夠隱藏起來,春天的時候就飛在天上,秋天來了就潛在水裏,還能夠興雲布雨。

所以《易經》,你如果讀過《易經》,第一卦乾卦,從初爻的潛龍勿用,見龍在田,最後飛龍在天,亢龍有悔,都用龍來代表,所以龍在中國是一個很特別的意義。有一首歌,說是〈龍的傳人〉。我有一回到陝西的一所大學去,跟他們學術交流,有一位學者他是專門研究花,所以他那一天特別發表他的高論,他說:我們不是龍的傳人,我們是花的傳人。我們是華夏民族,華夏的華,華跟花是相通的。《妙法蓮華經》,蓮華就是蓮花。說我們是中華民族,我們是花的民族。這個說法我還第一次聽說,還滿特別的,我們是花的傳人,華夏民族是花的傳人。因為那一年他們正好要辦花博,花卉博覽會。

“火帝”,就是相傳上古時代五帝之一的炎帝,炎帝就是神農氏。也有指傳說中教人鑽木取火的那個燧人氏。這個都是在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這幾位,三皇五帝時代。火,是像火焰噴射的形狀。篆字的火像火焰噴射。在甲骨文、在那個象形文字,它就是一個火焰的形狀。帝,就是古代對國王、對君王的稱呼就叫帝。龍師火帝,這是說帝王。

那“鳥官”,鳥官是黃帝的兒子叫少昊氏,他在位的時候有鳳凰來朝。鳳凰也是傳說中的,傳說中的鳥。我們現在只看到孔雀比較像它那麼漂亮而已,真正的鳳凰就不知道了。因為那個時候有鳳凰來朝賀,所以就以這個鳥名做官銜,所以叫做鳥官,所以鳥官指的是少昊氏。

那“人皇”,也是當時一個部落的首領,跟天皇、地皇合稱為三皇。我們後來就稱它為三皇五帝。這個都是遠古時代,中國歷史就是從三皇五帝這樣的傳說開始的,一直到唐堯虞舜夏商周,這個才是正式的歷史記載的部分,以前我們就稱它為史前或者歷史傳說。

接下來,“始制文字”,一起念:

學生:“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讓國,有虞陶唐。”

老師:這個文字的創造,各位如果讀文字學,或許應該有上溯到最原始所謂倉頡造字。有了倉頡,開始創造了這個文字。嫘祖就是黃帝的夫人,嫘祖她養蠶,種那個桑樹,養蠶,然後取絲,教人們穿了衣服,遮了身體。衣裳ㄔㄤˊ,裳這個字,我們現在是念衣裳ㄕㄤ,或者是念輕聲衣裳,古音讀音就念衣裳ㄔㄤˊ。

“制”就是制定,開始制定。“文字”就是用來記錄語言的符號。文字學上獨體為文、合體為字,獨體為文。那到底我們現在出土的文字,我們現在可以考古的就是說,甲骨文是最早,對不對?不過山東莒縣那邊又出土了一些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所以他們認為那個才是中國文字的祖先,有很多圖畫文字,都是在那個陶片上面的一些圖案,圖像的文字。所以隨著出土的東西愈來愈被發掘,文字的歷史就一直往前推、一直往前推。用來記錄語言的符號,獨體為文,合體為字,合起來我們現在稱為文字、文字。字有一點,你從那個字音孳生孳乳。六書裏頭不是有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還有指事,你們上過文字學應該知道,象形是最原始,對不對?後來會意就是兩個象形再去組合起來,或者是再加上其他的去會合;形聲是有形有聲,也都是兩個小單位以上的組合;後面的轉注、假借,還有指事,都是在原有的基礎裏面再去應用。

所以從獨體的文到慢慢衍生的字,再慢慢的去假借。假借是譬如說它的本意是什麼,後來被借去了,借去不回了,不回了怎麼辦?我只有另外再造一個字了。一個最典型的字,譬如說莫,不要那個莫,莫等待那個莫,莫這個字它的本意是什麼?就是黃昏。上面一個草,對不對?中間一個日,下面一個大,是不是?這個大其實本來也是一個草,也就是說太陽慢慢的慢慢的降降降,降到草叢、草堆裏面去了,就是黃昏了。可是後來這個字被借去當作不要的那個莫,被借走了不還,不還了怎麼辦?大家都習慣看到這個字就是莫,就是莫要,就是不要,於是就再造另外一個字來代表這個黃昏,後來又加,底下草下面再加一個日,就是現在的暮,薄暮蒙蒙那個暮,知道意思嗎?莫下面再加個日。所以從莫被借去了,再造一個暮,暮色蒼茫那個暮,於是這兩個字就分開了,就各別有各別的含義了。可是後人,有些人還是習慣用它的本意,我雖然寫的是莫,可是我的意思還是暮。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李後主有一首詞,裏頭有一句,“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那個獨自莫憑欄,現在包括很多那些教科書上面的翻譯,都把那個莫照字面意思解,解釋成不要。不曉得你們讀的時候,你們讀到這一首詞的時候,是不是也是這麼解釋?他說獨自一個人不要靠近欄杆,下面我就不曉得怎麼接了,以免發生意外嗎?這一點意境都沒有。你看他的本意是獨自一個人黃昏的時候靠著欄杆,那差多少?那個意境差多少?你把它解釋成不要靠近欄杆。

好,獨體為文,合體為字。

“乃服衣裳”,“乃”就是才、開始,開始有衣服可以穿。這個“服”就當動詞了,是穿著、穿戴,就是名詞當動詞用,原來是衣裝、衣服的總稱,現在這裏是當作動詞。後面這個衣裳才是衣服。衣裳要分開來說的話,衣是衣、裳是裳,身上穿的,用來遮蔽身體、禦寒的東西,用布、用皮革或其他質料制成。所以一般如果要區分的話,上身叫做“衣”,下身裙子那個叫做“裳”。古代男生也穿裙子,你看那個古裝,它不只是長袍,上身、下身,裙子。所以有了這個養蠶取絲,人類就漸漸的才有衣服可以穿。不然以前都是什麼?你看那個神農氏,廟裏面供奉的那個,台灣有一些廟,民間的廟,叫做五穀王爺,五穀爺,裏面供奉的就是神農氏,那你看那個神像都是上身沒穿衣服,下身就是用樹葉當裙子,他就是神農氏,一般民間稱他為五穀爺,五穀王爺,五穀廟。

從黃帝以後,接下來就是唐堯、虞舜,就是中國所謂的有歷史記載的開始。唐堯、虞舜他們那個年代叫三代,都是禪讓的政治,英明無私,主動的把君位禪讓給有功臣,有功的賢人,功臣賢人。有虞,虞就是虞舜,唐就是唐堯,唐堯、虞舜。唐堯、虞舜的故事,你們海外的同學讀過吧?因為舜很孝順,所以唐堯早就聽說舜又孝順又賢能,那有人就推薦說他來做大官。於是唐堯就把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去伺候他。經過這樣的一個考核,終於他很信任,後來就把帝位傳給舜。

“推位”,就是把皇帝位讓給有才能的人。推是推薦、選擇、選舉。這個位指的就是他的官位,在這個地方是皇帝的帝位。

“讓國”,由這個賢能的人來治理國家,所謂讓就是謙退的意思。國,古代的諸侯或君王的封地就稱為國,諸侯國。所有的諸侯國合起來就稱為天下。跟我們現在的觀念不一樣,這個國家,你的領土到哪裏就是你的國家;可是我們古代,我們講治國,治國指的是一個小國,一個諸侯國,最後才叫做平天下,平天下才是你所統領的所有諸侯國,合起來才叫做天下。

“有虞”,這個有是助詞,是舜的國號。有虞,我們後來也講有唐、有清、有宋、有明,這個有不能解釋成有一個,不是這個意思,它是助詞。虞是舜的祖先的封地,大約在現在的山西省平陸縣的虞城,那個是舜的發源地,就在這裏。

“陶唐”是堯的國號。陶就是用黏土燒制而成的器物,所以稱它為陶唐,當時他們普遍的都使用陶器。這個唐不是唐太宗李世民那個唐,不是,這個是上古時代的唐堯那個唐。所以中國歷史有很多名稱一樣的,如果弄不清楚,你就常常會誤解。像宋齊梁陳,南朝不是有宋,宋國,南宋,這個南宋又跟春秋戰國也有宋國,趙匡胤那個時候也有宋國,所以我們常常要講是南朝的宋,齊,齊國,梁、陳,要有所分別。免得跟上古或跟後代的這些朝代搞混了。

底下,“吊民伐罪”,念一遍。

學生:“吊民伐罪,周發殷湯。坐朝問道,垂拱平章。”

老師:這個“伐”,“吊民伐罪”,這邊標的音是第一聲,北伐,伐罪,吊民伐罪,周發商湯。你們寫伐ㄈㄚˊ是吧?它這個版本有一些有出入,殷湯,那就照你們課本念,沒有關系,殷湯就是商湯。後面那個鳴鳳在竹,也有一個鳴鳳在樹,與後代的版本有一點出入。

“吊民”就是安撫百姓。“伐罪”就是討伐暴君。商湯、周發,這個周發是周朝的姬發,所以這個發是名詞,跟前面的伐罪的伐是動詞不一樣。周發、商湯是兩個人。周朝的發,發就是周武王,他姓姬名發。姬這個姓現在台灣也有了,有人姓姬,應該就是周公的後代。那商湯,殷湯,商湯就是成湯。商朝在先,成湯是討伐誰?夏桀,夏朝最後一個皇帝夏桀,都是暴虐無道,所以商湯就革命,商湯第一個革命討伐夏桀,然後建立了商朝。商朝傳傳傳,傳到最後一個皇帝是誰?紂王,也是一樣暴虐無道,於是武王伐紂。武王是文王的兒子,周文王沒有伐紂,是他兒子武王,武王來滅掉商朝。

“吊民”這個吊,就是安撫慰問受害的民眾,吊就是撫慰。我們現在如果遇到有人往生,參加告別式,我們就去參加,去參加以後,我們稱為去祭吊。可是祭跟吊意思是不一樣,祭是祭拜亡者、往生的人;吊,安慰還活著的人,他的子女、他的親人。所以祭吊祭吊,是不一樣的意思,分開來講不一樣。所以吊就是撫慰、慰問。吊民,民就是一般百姓、一般大眾。

“伐罪”就是討伐有罪的人。伐,討伐、攻擊,罪是犯法的行為,伐罪。當時這些夏桀、紂王的暴行,歷史上都記載很多。包括紂王的一些荒亂的行為,有所謂的酒池肉林,還有種種的一些惡行、一些暴行。

剛剛講的周發,就是周朝的建立者,姓姬名發,又叫做周武王。然後商湯就是商朝建立者成湯。周發殷湯,周發商湯,都可以。

下面是“坐朝問道”。“坐朝”,在朝廷中坐著。賢君身坐朝廷,探討治國之道。這裏頭有一些歷史的變遷。在秦朝以前,秦始皇統一天下的秦朝,秦朝以前,秦朝以前是什麼?就是周朝,君臣上朝大家都是站著,君王是站著,群臣也是站著,沒有座位,所以那個時候叫做立朝,後來寫成蒞臨的蒞,所以我們在《禮記.曲禮》裏面就講到了“蒞官行法”。蒞官,蒞官就是做官。做官上朝就是站著,所以大家都站著,站著皇帝就問,眾卿有事奏來,沒事就退朝,很快就結束,大家有什麼問題就談一談。到了秦始皇以後,說他是暴君,可是他有一個德政,大家都坐著談,可是坐下來談就會談很久。所以大家如果希望開會開短一點的話,就站著開,坐下來就東聊西聊,就談很久。後來又有改變了,到什麼時候?宋太祖趙匡胤,他規定,你是臣,我是皇帝老爺子,只可以我坐,你們都要站著,就變成皇帝坐,大臣都是站在下面。所以從宋朝以後就變成這樣子了。“問道”,就是跟群臣商議為政的道理。坐朝問道。

“垂拱平章”,意思就是衣服,古人穿的那個袖子都很長,垂下來,垂衣拱手,無為而治的意思。“平章”就是天下太平,政績彰明。這個章跟彰化那個彰,三撇那個彰相通。“平”就是天下太平,平,治理。“章”,彰顯,政績彰明。“平章”,治理政事有條不紊,章是彰明。

接下來這一段,“愛育黎首”,大家一起念。

學生:“愛育黎首,臣伏戎羌。遐邇一體,率賓歸王。”老師:“愛育”就是愛護跟照顧。“愛”,恩惠、仁德、仁愛。“育”就是養育、照顧。愛育黎首,“黎首”是,本來這個黎首,黎是黑,黑色,首是頭。古人常常會包頭巾,包黑色的頭巾。黎首就是百姓,用黑布包頭。所以愛育百姓、照顧百姓。

“臣伏戎羌”,這個“伏”跟這個服相通,就是歸順的意思。向人家稱臣,臣伏。那“戎羌”呢?指的是各地的外族,西方的少數民族叫西戎。“羌”,西南的少數民族羌族,我們常常講西戎。東叫東夷;南,南蠻;北,北狄。西戎、東夷、南蠻、北狄,四方的這一些民族,四方的民族,邊疆民族。

“遐邇一體,率賓歸王。”“遐邇”就是遠近的意思,“遐”是遠方,“邇”是近。“一體”就是一個整體。這裏也是在講一個整體。對於這一個整體,我們常常就是,看我們自己的心胸、看我們自己的眼光,我們的心胸、我們的眼光,如果放得很大、放得很遠的話,你自然就能夠感受到一體的。

我們舉個例子,再舉一個例子。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父親、母親,對不對?大部分都是從父親的姓。母親的姓,因為我們一般大部分都是父系社會,以父親的。像族譜,你家裏面如果有族譜的話,你姓張的就是姓張的整個族譜,姓陳的、姓李的、姓趙的,整個那個族譜就是一脈這樣子傳下來。所以我們著眼的,我們注意的都只有父親男方這個血統的姓氏,可是你有沒有去留意過母系的這一個部分?你算看看。以我自己做例子,我姓張,我父親當然姓張,我母親姓溫,所以我就有姓溫的血液有二分之一,姓溫的基因血統就二分之一了。那我父親的母親,就是我祖母,姓劉,我有姓劉的幾分之一?四分之一。我母親的父親姓溫,我母親的母親,我的外祖母,我就不知道她姓什麼了。你這樣子給它一直,像樹枝狀的結構這樣往上找找找找找找,你身上流的血液是不是有百家姓的血液應該都有了?這個也是用數學可以算出來,我的上一代,就是我的父親這一代,我的直系血親有兩個,就二的一次方有兩個;我的上兩代,就是我祖父那一代,就二的二次方,我的直系血親有四個,對不對?我再往上那一代,二的三次方,我的直系血親有幾個?八個;再上去?十六個;再上去?三十二個;六十四……就這樣一直上去、一直上去。

我在網路上看過一個,有一位,不是網路上,就是以前我聽一位學長的演講,他就做了一個統計,他往上推我們的第三十代以上的祖先。三十代,如果你的頭腦很厲害的話,你用現代計算機算到二的三十次方,有些已經爆表了,超過十二位數已經沒辦法了,二的三十次方差不多有十億以上。到那個三十五代,二的三十五次方,我們的直系血親差不多有三百四十億。我忘記這個數字,不曉得有沒有出入,大約是那個譜。

我們再對照一下實際上的歷史年代,二的三十次方,就是三十代左右,我們一般講三十,一個世代就是三十年,那三十代是多少年?就九百年。九百年前相當於什麼時候?大概宋朝。宋朝,我去查那個中國人口發展史,宋朝,唐朝、宋朝那個時候,整個中國的人口差不多六千萬而已。那我們的直系血親三十代、三十五代,竟然上幾億,十億、二十億以上。那我們的祖先在哪裏?有些姓氏是有重疊,因為你算算百家姓,不過一百個姓。所以照這樣的理論推算起來,是不是叫做四海之內皆兄弟?我們身上流的血液幾乎是百家姓都有了,除非你是孤立的島,都跟人家血統不交流的。像台灣四百年前是鄭成功時代,大部分都是那個時代遷過來的,明清遷過來的。所以文化上、血統上其實都是一體的。

我們如果有這一層體認的話,我們是不是就能夠比較用開闊的胸懷、胸襟,然後去感受所謂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像宋儒所講的民胞物與,“民吾同胞,物吾與也”,“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所以這邊講的“遐邇一體”,遠近都是一體,不要把它當成口號,不要當成那個只是說說而已,事實上就是真的一體。

“率賓歸王。”率領。“賓”就是賓客。“歸”就是歸順。“王”就是當時統治天下的君王明君。

好,下面是“鳴鳳在竹”。

學生:“鳴鳳在竹,白駒食場。化被草木,賴及萬方。”

老師:“鳴鳳”就是鳳凰鳴叫。這個鳴在這裏是當動詞,鳴叫的鳳凰,倒過來,鳳凰在鳴叫。鳳凰剛剛也說過了,這個鳥很特別,雄的叫做鳳,雌的叫做凰,合起來稱為鳳凰。我們現在常常有一句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應該叫望女成凰才對。成鳳?難怪現在很多人要變性,就因為你就指望她成鳳。所以常常又有一些俗語是積非成是,積非成是到最後約定就俗成,很多都是弄錯的,跟它的本意都千差萬別。像不絕如縷,不絕如縷是什麼意思?是多還是少,現在的意思?不絕如縷,縷就是一縷輕煙那個縷,糸部的縷。說這邊舉辦花博,花卉博覽會,遊客如織,不絕如縷,一天湧進了多少人,所以現在的不絕如縷是形容很多。可是它原來的意思就不是這樣子的。繩子,原來是講那個繩子被磨來磨去,像那個蕩秋千,蕩來蕩去、蕩來蕩去,最後那個繩子一天到晚在摩擦摩擦,摩擦到都一直斷斷斷,斷到後面還沒有斷的,剩下二、三根,不絕就是還沒有斷的。如縷,如縷就是像那個絲二、三條,不絕者如縷而已。所以到底是多還是少?是很少的意思。統統都搞混了。

還有用錯字的。譬如說,一味的還是一昧的?有一句話,一味還是一昧。

你平常是講一味的,舉手;講一昧的,舉手。好,這個沒有辦法用多數決,只能就事實來講。一味,一味的意思是中藥房,各位現在去中藥房買,去中醫診所看病,他都開給你科學中藥的藥粉,對不對?濃縮的中藥。有沒有開給你草藥方?也有。草藥方要到哪裏去抓?青草店,就是中藥房。中藥房,你看傳統的中藥房就一個抽屜、一個抽屜、一個抽屜,對不對?當歸、川芎、白術,什麼什麼什麼,一個抽屜拉開來就抓一把、抓一把、抓一把。每一個抽屜裏面,每一方都叫做一味,一味。所以有一個藥方叫做六味地黃湯、六味地黃丸,就是六味,六味就是六種藥材。那什麼叫一味的?你只會一成不變的用這一個,你每次做菜都要放當歸,每次都要放枸杞,吃得都吃得怕了,那就是一成不變的就叫一味的。所以應該是一味還是一昧?一味才對。

好,那還有一個三味和三昧。個中三昧還是個中三味?三昧。三昧是什麼?三昧是梵語,是印度話,三昧就是三摩地、就是正定。一般人當然就不懂了,所以常常望文生義,常常陰錯陽差,錯別字亂用,一味變成一昧,三昧變三味,該昧不昧,該味不味。所以這幾個常用錯字大家要留意。

講到這邊就附帶再說一個,信封上面要寫什麼某某某先生敬啟。哪個敬?

這個都是我們在書信格式上常常會用錯的,我先從右邊講起。我們在信封上寫的時候,有兩種寫法,一個是右邊第一個,張,教授小一點,某某很大;或者是張、教授一樣大,某某小小的。你覺得應該是第一個還是第二個對?贊成第一個的舉手,贊成第二個的舉手。好,這一次就用多數決,第二個才對。為什麼?我們稱,像你們後面書上寫孟軻,我們不敢直稱軻,叫孟某,對不對?孔子我們稱孔某,對不對?不敢直接稱呼他的名字。那既然不敢直稱他的名字,你為什麼把名字寫得那麼大?他的職稱,他的職位,他是張委員、張教授、張老師,張什麼什麼,張董事長,這是他的職務稱呼,你應該把他大聲一點叫,沒關系。職務那個稱呼要跟姓寫得一樣大,名字寫小一點,這才是尊敬的意思。所以你現在看看外面的有一些牌子、石碑,某某某怎麼樣,尤其那個種樹,某校長某某手植,常常這個都是格式的顛倒。

再來,信封中間如果是中式的直式的上面寫,某某某什麼敬啟,敬啟有兩個,恭敬的敬啟,還有幹淨的淨啟,哪一個才對?清淨的還是恭敬的?我們再調查一下,問你自己,你常常寫的是右邊的舉手,左邊的舉手。左邊的一般只有我們佛教界才有。我是說信封外面。那完蛋了,都錯了,你要叫他接到你的信以後恭恭敬敬的打開。這是你的用意嗎?完全是顛倒。你應該是道啟、鈞啟,平輩就用台啟,或者是佛教界也常常用慈悲的慈,慈啟,政界的用勳啟,你為什麼叫人家恭恭敬敬的給你打開?長輩叫晚輩也不會這樣子,那完全是被敬啟者那個誤導了。敬啟者是在信的內容裏面的開頭,啟在這裏的意思是開口說話,底下是我要恭敬的告訴您,向您報告的內容,點點,冒號,叫做敬啟者。一般是對大眾的公告,或者你們發給一般民眾的一些通知,就是敬啟者,底下是某某某單位敬啟。某某單位就是我恭敬的向您報告,你可以用那個敬啟,那個啟是指開口說。那你信封那個啟是打開信,打開信封,你怎麼叫他你得給我恭敬的開信封?

所以各位要推揚傳統文化,傳統的應用文、書信格式也要學,否則常常會鬧笑話。鬧笑話,我自己也曾經經曆過,吃過這個悶虧。以前我結婚的時候,就送那個請帖。請帖現在網路上有流傳很多格式,你千萬不要照那個,錯的一大半,包括剛剛講放大縮小那個,都是網路上一個錯誤的示範,所以網路的訊息有時候很危險。寫請帖我們都寫某某某先生,或者是怎麼樣,下面寫闔府,對不對?或者是先生夫人要一起寫,先生夫人要一起寫,如果他有結婚,夫婦都還健在的話,你寫那個婚宴,都要先生夫人一起寫。我就曾經,那時候,我要結婚的時候,不是我寫,就是我正要寫的時候跟人家請教,有長輩就告訴我,他有一個他的老師曾經收到他的學生寄給他的結婚請帖,只寫某某某老師,某某老師收。那時候他是寫敬啟還是淨啟那不管了,只有寫老師,沒有寫師母,沒有寫夫人。那個老師就生氣了,你只邀我一個人,我老婆不高興,我怎麼去?所以他就沒去了。沒去了,學生也很納悶,老師為什麼沒來?那老師要跟他說,你那個請帖寫錯了,我就不去,又怕學生怪我,你怎麼那麼小氣。所以這個事情常常就是這樣子,二邊就造成一個隔閡誤會。這是一個例子。

另外一個就是說,某某某先生,再來下面是全福,現在都寫全家福,或者是闔府。那有的人為了全家福,就把先生去掉了,我也曾經收過張清泉全家福。你要生氣不去,人家又說你怎麼那麼失禮;你要告訴他,他說你又在指責我,真的是左右為難。這些都是我們的人情世故,很多傳統的一些,古人不是問題的問題,現在都變成問題了。那我們既然要發揚傳統文化,包括這些小地方,我們也是要稍微注意一下。

好,那我們就先休息一下,下一節課再繼續。